APP下载

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干部培育模式研究

2012-05-23冯立元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层干部干部院校

冯立元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会领导的管理干部。要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干部队伍,干部培训是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培训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策动力。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不少干部都是“双肩挑”,平时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当工作和学习培训发生冲突时,干部们往往以工作为先,牺牲培训时间。开展教育培训时,培训时间难以保证。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效果的显现。

(二)培训内容单一

干部培训课程设置单一,内容相对也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干部的多样化要求,有时还和实际脱节,没有很好地将理论培训和干部的实际工作、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要。

(三)培训形式单调

多数高职院校受师资、经费、时间等条件制约,教育培训通常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分组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等方式,形式比较单调,不能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培训学习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均是各系部和处室的骨干,业务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系统地接受学习,即使参加培训也难以兼顾,导致“工作精力有所分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的不良结果。高职管理干部主要按照干部培训计划的要求,或者是上级主管理部门的要求,以较为固定的形式来开展工作,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性,只求完成培训过程,形式主义严重。

二、高职院校干部教育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必须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培养服务于时代和社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其双重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但张扬的却是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流方向,不仅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更要从专业理想、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层面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内在专业素养。作为管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干部,毫无疑问更应该重视自身的教育和学习。

(二)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发展的要求

顺应职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师职业知能的完善、职业伦理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职业自治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干部成长过程是在实践中进行多岗位、多层次锻炼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更离不开理论指导,离不开对干部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因此,干部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干部不断培训、锻炼的过程。干部的更替、岗位的调整,要求干部不断增强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高职院校干部不同岗位能力的要求

高职院校干部有不同职务类别、不同层次级别,在不同的岗位上,所需要的业务能力不同,如党政管理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职能部门干部与院(系)管理干部,在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上自然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干部培训模块设计应根据不同职级、不同年龄、不同干部的发展方向、岗位特点和拟用情况,将现职培训与拟任培训结合、政治理论培训与管理理论培训结合,根据工作需要,突出重点,照顾个人需求。同时,要使高职院校干部改变思维模式,适应岗位能力需求,提高干部的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提高对高职教育发展适应能力和对发展中错综复杂问题的分析、应变能力,提高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干部教育模式构建及实施的策略

以职业发展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增加职业发展培训途径、丰富职业发展培训形式、拓展职业发展培训内容,促成各级各类中层干部形成与本岗位所要求的精湛业务水平和较强适应能力,使之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推动学校发展的贡献力、推动力和影响力。为此,构建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干部教育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如图1所示)。

图1 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干部教育模式

(一)分析职业发展需求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干部成长规律,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培训机构联系实际办学、教师联系实际教学、学员联系实际真学的机制。分析高职教育职业发展需求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首要环节,即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组织者及其被培训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层干部培训需求要与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

(二)定制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定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着力要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从学校发展角度考虑,制定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季度规划等,要坚持“分层实施、分类培训、有机融合”的原则,针对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分类要求、分期培训、逐步提高。

(三)改进培训内容

教育培训内容的改进要以 “精”、“新”、“用”为原则,即精选培训内容,体现高职特色;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针对工作需要,突出实用性强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人文素养、教育理论、管理理论、高职职业教育、技能训练、行业信息等方面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四)优化培训资源

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少而精、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推进各种内外资源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整合,如积极利用上级党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及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等资源,建立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高职院校干部培训联合体,利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创新培训载体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多样性,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多种方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探讨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学与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等方法,改变理论培训以灌输为主导的弊端,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灵活性,针对培训对象,可采取讲授与调查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集中学习、专题学习、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岗前培训与上岗后补训相结合等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六)建立考评机制

一是跟踪干部培训情况,严格培训中的考试考核制度以及纪律要求,及时反馈通报干部学习培训的考勤、考试情况,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登记和考核制度,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要把干部培训和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用结合起来,把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历史评价与现实评价结合起来,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真正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问题,促使选拔、培训、考察、使用干部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七)提升适岗能力

高职院校党政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于高职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的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创造一流的成才环境和人才聚集环境,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必经途径,好的培训模式可以催化干部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要注重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于管理、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懂职教规律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这是提高学校优质高效的管理能力、执行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干部职业发展空间的必要途径。

四、高职院校干部教育模式构建及实施过程中的启迪

(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注重中层干部的全面发展,关注中层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中层干部的学习活力,促使中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突出中层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中层干部成长当中缺什么补什么,使培训更好地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为干部的成长服务。

(二)要形成密切联系实际的机制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干部成长规律,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培训机构联系实际办学、教师联系实际教学、学员联系实际真学的机制。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继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管理干部的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干部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干部教育激励机制,以改革创新促活力增强,以竞争择优促质量提升,为职业教育干部队伍的发展提供积极的环境。

[1]熊鹤群.加强管理干部培训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71-72.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EB/OL].http: //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张勇敏.试论以“职业发展”为本源的高校培训机制——以高校中层干部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46-48.

[4]张华.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3-25.

[5]耿欢欢.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发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9-62.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干部院校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