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点亮的村庄

2012-05-22董振群

河南电力 2012年2期
关键词:沙沟户户方城县

/_董振群

中国第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故里、中华曾氏祖根地、“丝绸之路”源头、“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张骞封侯地……具有悠久历史的方城县,被人们誉为镶嵌在南阳盆地东北边缘的璀璨明珠。

进入新世纪,历史再次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世界首座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落户方城,河南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也在此拉开帷幕。而有幸承载和见证“户户通电”启动仪式的,是一个住着65户居民、拥有326名人口的回族小村庄。

2006年春天,河南省电力公司作出了在全省农村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重大决策。3月初,在基层供电所同志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农村的无电农户,开始了大范围的调查走访工作。“无电户”大多零星地分散在各个村落里,他们多是孤寡的“五保老人”、特困农户,或是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只有沙沟村是个例外。

沙沟位于方城县清河乡文岗村,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村民们始终凑不齐办电集资款,屡屡和电力擦肩而过,成了名副其实的用电“空白村”。我们走进沙沟的时候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到处湿滑泥泞,地上仿佛伸出了无数双手拽住人的脚一样,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村主任许自保带着我们串了几户农家,大家一听说是“上头”来给办电的,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光:“真的吗?俺也能使上电吗?”紧接着就争相开始述说无电的苦衷。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年近七旬的蔡新英大妈。蔡大妈和蔼慈祥,身板硬朗,很是健谈。我们走进她家后,老人家从里屋端出一个用玻璃瓶制作成的煤油灯,放到大伙儿面前说:“这是我嫁到沙沟的当天晚上做的煤油灯,陪着儿子长大,现在孙子写作业仍在用,眉毛、头发都记不清烧焦过多少回了,真让人心疼。”

1.河南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仪式盛况。武 超/摄

如果不是亲历,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竟然仍有人每天守着煤油灯过日子。为了能够看上电视节目,他们要结伴到2公里外的乡里去,外村的姑娘因为没有电都不愿嫁到沙沟村,连最基本的电灯照明都成为了梦幻……看到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沙沟村教科书般特殊的境遇对我的触动很大,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我连夜撰写出了《沙沟村民急盼电》一稿,很快被《南阳日报》刊发。当年4月,方城县电业局为了帮助沙沟人彻底走出贫困,发动全局职工自愿捐款4.8万元,为该村建起了一座通往村外的拱桥,村民把这座桥命名为“电力金桥”,我的第二篇稿件《电力架起“连心桥”》也很快通过媒体发表了出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历史最终把机会留给了沙沟:2006年7月11日,河南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仪式在沙沟村隆重举行。河南省级媒体及南阳市各大主流媒体记者20多人会聚小小的沙沟村,河南经济广播电台还对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那天,全村的回民群众穿起节日的民族盛装,期盼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花朵一样灿烂的笑容。

2007年元月刚过,我们就再次来到了沙沟村。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惊喜连连:通电、通路之后的沙沟村不仅依托五眼机井发展起了10余个蔬菜种植大棚,村民沙国伟还在村头公路旁建起了小辣椒交易市场,2006年收椒旺季时,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就达50多万元。同时他还自筹资金办起了黄蒿素加工厂,从当地十分普通的野生植物黄蒿中提炼黄蒿素,经营半年实现纯收入1.5万元,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沙国伟的母亲蔡新英大妈指着家里的冰箱、彩电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小孙子天天教我,可我到现在还不会使呢。”村委会主任许自保掰着指头告诉我们:“自从有了电,大伙儿就没闲着,收了辣椒收黄蒿,眼下正忙着做粉条。下一步,还打算再建两个育种大棚,扩大村里豆角、西瓜的种植面积。有了电力作保障,俺村一定要变成致富带头村。”看到这一切,我们立即撰写了《通电半年 增收十万户户通电为沙沟村安上“致富马达”》一稿,很快被《国家电网报》、《华中电力报》和《河南电力报》等多家媒体同时发表,各大网站更是争相转载。

沙沟虽小,可沙沟的意义重大。2007年春节,我又一次来到沙沟,特意和刚刚用上电的回族群众同过第一个“有电的春节”。村民们捧出他们的节日美食——酥角,欢快地围拢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蔡新英大妈拉着我的衣襟,非让我看看她家冰箱里满满当当的年货。

然而,我最关心的却是:还能再次见到当初的那盏煤油灯吗?

“放心吧,一定能。”蔡大妈笑得合不拢嘴,拉着我的手来到堂屋,在整洁的条几上,一个方方正正的透明玻璃罩格外显眼:煤油灯就端端正正地坐落在正中央。蔡大妈认真地对我说:“上级领导都亲口让我好好保管哩,我说啥也舍不得扔掉啊;我要让它成为俺家的传家宝,祖祖辈辈都留着。看见了过去的苦才知道现在的甜,不是么?”

好聪明的蔡妈妈,用一盏煤油灯就固定住了一段历史,看到它就会产生无限的遐思,更映衬出了眼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的眼角好一阵湿润,这个被电力点亮的村庄,只不过是全省“户户通电”工程千千万万受益者中的一个缩影,电力带给他们的又岂止是光明呢?

2.沙沟儿童在纪念碑前玩耍。董振群/摄

3.电力工作者踏着泥泞探访沙沟村。曹 登/摄

猜你喜欢

沙沟户户方城县
江苏省体育非遗沙沟板凳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方城县
《山顶上的足球场》
方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户户通”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方城县
郭震乾为西吉沙沟拱北创作《长治久安之天骄九骏图》
当前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建设与管理
户户通接收机在无GPRS信号区域的定位开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