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校园文化的精髓——教学文化

2012-05-10许付梅

天津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许付梅

谈校园文化的精髓
——教学文化

■许付梅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教学校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何尝不是这样?

●让教师和学生体味到“教与学”的快乐,是做校长的最大幸福!

●有文化,有灵魂的教育,可以用五官触摸,可以用心来体悟。

●不管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都要力争“德能并举”。高尚无私的师德,精湛娴熟的教学技艺是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好的诠释。

她把对教育的“爱”贯穿于学校管理之中,深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

“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这是汉沽中心小学教学校长——许付梅一直秉承的宗旨。

她敬业。把读书、思考、写作作为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都是因为教育。

她正直。说直理,讲真话;识大体、顾大局。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承担责任。

她热情。率直真诚,和蔼可亲;教师们的事,她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给他们分忧解难。

她忙碌。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的深入研究、高效的听课评课、缜密的活动组织、书籍的编纂、频繁的进修培训,等等。

她快乐。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对教育有一种挚爱,这种爱——大气、深厚。

她坚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对学术的孜孜以求。她的思想现实、智慧;她的信仰坚定、崇高;她的追求执著、坚定;她的精神与时俱进。

她骄傲。她视教师为事业的中流砥柱,她享受着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喜悦。

她——让我们感动!她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这来源于她一直深深扎根于小学教育,扎根于小学课堂;她最亲密的朋友是教师,距离最近的人是学生。为了学校的发展,她觉得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副主任 刘润来)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实践文化氛围。综观教育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外在直观呈现方式,更是一种凝聚教育发展规律和具有哲学内涵、人文内涵的办学精髓。其中教学文化占重要地位。

一、教学文化在校园“物化形态”中的体现

物化形态的文化层面是指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和环境的文化蕴含层面。物化形态的文化层面主要强调的是整洁、美观的校园外在主体环境、洋溢人文关怀的内在环境布置和规范严谨的制度三方面的内容。

1.让建筑与学生会话。

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把学校办成花园式学校。搞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达到让校园每个角落会说话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走进校园,进到课堂,投入到活动中时就能感受品位,从而萌生幸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净化。

2.让每一面墙与学生会话。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每一面墙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教师精心的选择和布置内容,或激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或亲切温馨的提示语,或充满意味的图画,或满载收获的成功范例……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与学生对话的有效载体。

3.活化规范严谨的制度。

将制度活化在学生心中是教育过程最为难能可贵的。被老百姓称为亮丽风景的“一字”路队就是无声的校园文化。学生把路队制度活化在自己的心中,当井然有序的长长的路队在校园内外流动、延伸的时候,文化的力量已经教给学生读懂什么是规范,什么是严谨。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做事、做人。

二、教学文化体现在校园“精神品位”中

我们以最朴素的“从小学做人,长大接好班”为校风定位,其中,体现的正是一种求实、求真的办学理念。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教育走向成功的起点,人的精神塑造是一切教育理念贯彻实行的根本。在精神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把校园形象塑造、书香校园打造和人文气息关怀作为重点。

1.精神风貌的塑造。

我们针对自己的实际,确立了要让中心小学的教师人人具有“四心”、“六能”、“一特长”的工作目标。“四心”:对学生的“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对教育改革的“钻研心”,对终身学习的“永恒心”。“六能”: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对于学生发展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能力,课改研究能力,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一特长”:鼓励教师形成个化性教学风格,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以此作为教师群体形象的初步定位。让我们的教师形象在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中日趋完善,从而让文化浸润我们教育的全程。

2.书香校园打造。

打造书香弥漫的校园是我校市级读书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我们以此为依托,开展特色读书活动,从《千字文》、《弟子规》、成语、韵语到美文、诗词,学生们在书的天地里尽情汲取文化精髓的营养,在个性充分的张扬与美丽展现中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们还把书香校园的打造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合体,在学生生活的全面空间范围内为学生开辟求知和发展的纯净天地。除此以外,我们为教师推荐了必读书目,从专业知识和文化滋养各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把教师文化品位的提高与每天的工作结合起来,求得实际的运用,实现切实的需要。

3.人文关怀。

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表现在散发人文关怀的举措中。我们搭建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我们积极构建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中秋节送到家中的祝福月饼,春节热情洋溢的拜年短信,都使学校的工作有了和谐、温馨的背景。这种背景就是我们现代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文化。

三、“承载文化内涵的有形活动”主题是教学文化

1.社团活动。

学校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我校利用每天下午两节课的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社团小组活动,开设了二十余个项目的社团活动小组,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专业技能训练,从规模和质量保证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具体地、有形地落实以人为本的课改宗旨。这些实践性有形活动,生动而顺应天性。

2.主题活动。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具体的主题活动样式上。六一儿童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中承载的文化意韵正是校园文化第三个维度在前两个维度发展基础上的提升。

3.品牌文化。

教育需要品牌。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三个维度上更强调品牌文化的建设,也就是特色文化的建设。在品牌文化建设中,我们创办了《快乐中心》校报,全面反映学校生活,而且从组稿、撰稿、编辑、排版等各个程序鼓励师生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一份小小的报纸,折射的是学校建设的全貌,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反映,也正是这份小小的报纸,成为了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那就是全员发展,共同进步。

我推荐的书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韩大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