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之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研究

2012-05-09蔡丹聃孙有平

少年体育训练 2012年1期
关键词:上肢体质力量

蔡丹聃,孙有平,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本文以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作为切入点,同时探寻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及欧洲、非洲等大洲的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如何设置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得出启示,以期为完善我国学生力量素质测定乃至整个体质测定标准提供参考。

1 美国青少年力量素质评价设置仅重视上肢与腰腹部力量

从美国健康、体育及娱乐联盟(AAHPER)推出全美第一个国家青少年体适能测试算起,美国青少年体质标准化测量近60年,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因而本文将对其进行重点阐述。鉴于前人多将“physical fitness”译为“体适能”,近于我国“体质”,故本文亦采用此译法。

到20世纪末,学界对体适能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认为体适能涉及2部分: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等;与技能相关的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包括灵敏、平衡、协调、爆发力、速度、反应时间等,这种理念的转变,使得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1.1 总统体适能挑战奖

1954年,Kraus与Hirschland的一份以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为主要测定内容的调查报告震惊全美。6项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美国青少年的体适能水平不仅低于下限,且明显低于欧洲的同龄青少年。这引起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并推动艾森豪威尔总统创建了青年体质总统委员会(即现在的体质与运动总统委员会,PCPFS)。总统体适能挑战奖正是由此委员会负责实施的一项针对6 ~ 17岁学生的体适能测试。

表1结果显示,1987年与2008年版的总统挑战奖,仅设置上肢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评价指标,没有下肢力量的评价指标。

1.2 FITNESSGRAM 体适能测试

1996年起,加州教育法第60 800条要求各区学校每年为5、7、9年级学生进行一次体适能测试,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习惯。加州教育委员会将FITNESSGRAMA指定为统一施行的体适能测试。由库珀 研 究 所(Cooper Institute)研 制 的FITNESSGRAMA体适能测试提供多项评价指标,致力于让更多学生(包括特殊学生)参与体质测定。其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见表2、表3。

2007年,FITNESSGRAMā的评价指标被调整如下:同2007年一样,最新版本的FITNESSGRAMā体适能测试仍无下肢力量评价指标。上肢力量评价指标中,俯卧撑可用引体向上和屈臂悬垂替代,指标设置整体呈简捷化。

1.3 美国其他青少年体适能测试

美国现今有多个体适能测试标准并行使用,本文再选取其中3项体适能测试做简单介绍。

1.3.1 康涅狄格体适能测试 康涅狄格州每年会对4、6、8、10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体适能测试。目前康涅狄格体适能测试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有修正的仰卧起坐与90°曲臂俯卧撑2项。

1.3.2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 自1954年成立以来,美国运动医学学会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大和最权威的运动医学和体育科学组织,在国际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开发的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仅有一项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即俯卧撑。

表1 1987与2008年总统体适能挑战奖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表

1.3.3 基督青年教会体适能测试 由基督青年教会推行的体适能测试的评价指标中,力量素质设置有卧推测试、1.5min仰卧起坐测试两项评价指标。

由此可见,美国上述5项青少年体适能测试较重视测定青少年上肢力量和腰腹部肌肉力量,其中仰卧起坐为4项测试的通用指标。

目前,美国对体适能测试中身体成分与心肺功能已有较多研究,相对而言,针对上肢、腹部与腰背部骨骼肌功能的研究成果较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所推行的多种体适能测试标准,其适用对象除了健康的在校学生,还包括失学儿童及特殊儿童。因此,诸如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设置也会有所差异,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2 日本较为注重对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全面考核

在日语语境中,“‘体力’就是人类活动基础的身体能力。体力测量是对身体能力进行的测量。”体力近同于我国的体质,本文以此代之。日本的体力测定最早可追溯至明治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此间,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变化较大,具体可参考表4。

将2000年版日本体力测定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与之前各版本进行比较,屈臂悬垂、背肌力、斜身引体向上、纵跳等评价指标被删除,新添入仰卧起坐,评价指标的设置倾向于能准确量化与解释测试结果,以增强力量素质测定的有效性。

表2 1987年-2005年FITNESSGRAM 健康体适能测试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表

表3 2007年FITNESSGRAM 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表

表4 日本体力测定标准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演变表

3 新加坡青少年体质测试注重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加坡的青少年体质研究也卓有成效。1982年新加坡颁布全民健康体质测试计划,设置国民体质奖,规定所有学校每年都必须测试一次。

目前国民体质奖所设置的指标为:1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5min引体向上、4×10m往返跑、走跑测试,其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占一半比重,为国民体质的主要考核内容。新加坡设置3项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分别用以评定测定上肢、腰腹部及下肢肌肉力量,注重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4 新西兰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仅关注腰腹部力量评价

20世纪中叶,新西兰已经尝试应用Kraus Weber 6项测试对青少青的体质加以评定。1989年该国出台比较完善的体质测定标准,即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

该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仅Otago仰卧起坐1项,最为简捷,侧重对青少年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考核。

5 非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标准仅设置上肢力量素质评价指标

由美国运动技术学院和美国青年与体育理事会针对阿拉伯国家青少年体适能特点设计的国际体适能测试,其测试对象主要为9 ~ 19岁青少年。

这项体适能测试始于1977年,包括50m冲刺跑、立定跳远、握力、1 000m跑、30s仰卧起坐、引体向上、10m往返跑、躯干前屈等,共计9评价指标。

上述2个组织之后又多次对测试的程序和结果进行评估,将评价指标不断调整。当前国际体适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涉及身体成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除了身高和体重外,还需测试50m跑、屈臂悬垂、10m往返跑、后掷实心球、定距跑(13岁及13岁以下男、女孩均为600m,14 ~ 19岁男孩为1 000m,女孩800m)。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为屈臂悬垂与后掷实心球2项,更关注青少年上肢力量的测定。

6 欧洲青少年力量素质评价较为关注身体各部分均衡发展

1978年欧洲各国签订协议,决定由欧洲委员会研发统一的青少年体适能测定标准。到了1988年,欧洲许多学校的学龄儿童通过了欧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

欧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适用于6 ~ 18岁的学生,评价指标有: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平衡性,Flamingo平衡测试(单脚踏板站立);肢体移动速度,双手敲打圆盘;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立定跳远;上肢静止力量,握力;腹部肌肉力量,30s仰卧起坐;肌肉耐力,屈臂悬垂;速度与灵敏,10×5m往返跑;20m 耐力折返跑(心肺耐力)。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有立定跳远、握力、30s仰卧起坐、屈臂悬垂,为上肢力量2项,下肢力量1项,腹部力量1项,较为关注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

7 共时研究的启示

将文中所涉及的各国(洲)现行的共10项体质测定标准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进行归纳统计,内容如表6。

将上文以及表6涉及的国外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同我国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力量素质的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如下启示。

7.1 注重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部力量或肌肉力量的全面发展

表6中,各国及地区在设置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时,更侧重于对青少年的上肢和腰腹部肌肉力量进行考核。尤其是在美国、新西兰以及非洲的标准中,美国5项体适能测试标准均无下肢力量评价指标,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中仅设置腰腹部力量评价指标,非洲的国际体适能测试仅设置上肢力量评价指标。在对青少年腰腹部肌肉力量进行测定时,各标准几乎全部采用仰卧起坐这一指标,虽然测试方法不同,但是同样为力量素质测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投沙包、握力体重指数、引体向上(男)、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共计6项。测定内容更侧重于对上肢力量,其指标数占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总数的2/3。在完善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各部分力量素质的重要性,更需考虑腰腹部力量以及全身力量素质的综合发展。

表5 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6~15岁)指标体系一览表(傅纪良,2005)

7.2 简化指标数,合理选测指标

纵观多国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演变,纵跳、斜身引体向上、垒球掷远、立定跳远(跳远)等评价指标,或全被淘汰,或被部分删除,转而被技术难度较小,能有效评定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所取代。表6中,各标准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总数,最多有5项,最少仅1项,均数约为2.5项。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为6项,可适当简化指标数,实际测定的可操作性更强,测试结果也便于批量处理与分析。此外,美国有2项标准分上肢与腰腹部力量素质的不同,设置选测指标,而其他国家则均将指标设置为必测指标。我国将握力体重指数列为必测指标,其他5项为选测指标。只是目前国内多有学者对握力体重指数的合理性持保留意见,即指标的科学性还须深入研究。美国学者Patty S. Freedson等曾对健康体适能测试的各项评价指标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仰卧起坐的效度为中度,信度为中度至高度,为各国都将仰卧起坐作为必测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确定指标的科学合理后,本文建议我国的学生体质测定标准可设置3项指标,从上肢、腰腹部以及下肢力量选测出,如此更利于测定学生的综合力量素质。

7.3 关注指标设置的差异性

除考虑年龄、性别差异,不同区域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有所不同。如美国,各州情况相异,各体适能测试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有所差别。而我国幅员辽阔,除去全国统一的体质测定标准外,还可以根据城乡、区域特点,设置多种评价标准,从而对青少年进行多种比较,以此为依据,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强化学生体质。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同一指标,如仰卧起坐,各国也会采用最适合本国青少年力量素质生长特点的测试方法,如1.5min仰卧起坐、1min仰卧起坐、30s仰卧起坐、仰卧起坐、修正的仰卧起坐、Otago仰卧起坐等。最后,国外青少年体质测试标准还会依据失学儿童、特殊儿童等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使更多的青少年得以参加体质测定,值得借鉴。

表6 国外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表

[ 1 ]McGill HC Jr, et al.Origin of atherosclerosi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 ].Am J Clin Nutr,2000,72(5):1307-1315.

[ 2 ]Kraus, H.,& Hirschland, R. P. Minimum muscular fitness tests in school children[ J ].Research Quarterly,1954,25,178-188.

[ 3 ]James R Morrow Jr, et al.1958-2008: 50 Years of Youth Fitness Te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hristine Spai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9(80):1.

[ 4 ]Sharon A.Plowman, et al.The History of FITNESSGRAM[ 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Health,2006,3(2),S5-S20.

[ 5 ]Jackson, A.S.The evolution and validity of health-related fitness[ J ].Quest,2006,58(1):160-175.

[ 6 ]柯遵渝.日本体力测量的改革[ 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58.

[ 7 ]史银斌.中日两国学生体质测量发展与变革的比较研究[ J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110.

[ 8 ]傅纪良.中国与新西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比较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103.

[ 9 ]Freedson P S, Cureton K J, Heath G W.Status of field-based fitness testing in children and youth[ J ].Prevent Med,2000(31):S77-S85.

猜你喜欢

上肢体质力量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