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梆子:电视中新生

2012-05-03

民生周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河北梆子票友海选

□ 本刊记者 熊 帅

河北梆子:电视中新生

□ 本刊记者 熊 帅

刚坐上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火车,旁边几个大姐就聊开了。“最近,杜十娘好像胖了不少,但那怒沉百宝箱的架势,还是那么帅啊。”

“昨晚的穆桂英,说话像打雷,震得我耳朵都嗡嗡响。”

“听说,最近王宝钏和包公走得很近,该不会有什么合作吧。”

……

记者了解,原来,几位大姐聊的是一台河北梆子票友的电视选秀节目,“秦香莲”、“杜十娘”……都是《绝对有戏》节目中的选手。

“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喜欢上河北梆子了。”

关键:群众基础好

“说实话,观众的反应出乎我们的意料。”记者在河北电视台看到郭小宁时,她正在对最新一期的《绝对有戏》进行现场彩排。去年刚大学毕业的郭小宁,在担任《绝对有戏》的现场导演时,一开始对节目的收视率充满了担忧,并没有想到节目会受老百姓喜爱。

在她看来,虽然河北梆子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戏曲形式之一,在京津冀一带曾名噪一时。但随着近代戏曲艺术的衰落,河北梆子边缘化的尴尬已是现实。

河北省剧协顾问、戏剧评论家刘仲武也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种类的多样化,各式娱乐节目逐渐取代河北梆子,成为老百姓闲暇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另外,众多的民营院团、草台班子生存现状较为艰难,很多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河北梆子剧团慢慢消逝。曾经的名角也逐渐退出戏曲舞台。

刘仲武说,其实许久以来,河北梆子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据他回忆,在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河北包括国有、民营等各类体制的戏曲院团大约有2000到3000家,从业人员达五六十万。更重要的是,除了剧场演出外,这些人员遍布河北全省,赶着农闲或节庆时奔走各地,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民间演出景观。

特别是土生土长、慷慨激越的河北梆子,从诞生开始,面向的群体就是广大的城乡基层观众。在过去,河北保定、石家庄、霸州等一带的农村,几乎村村都有戏台,周周有演出,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就是唱上一段河北梆子,看上一出梆子曲目。

群众基础好,成为河北梆子重生的希望。记者在彩排现场,采访了一位来自藁城市庄河村的普通农民朋友裴君格。她回忆说,小时候,每天都是守着爷爷的收音机入睡。晚上8点至9点的时段,广播电台都会定时放送当时河北梆子名角的有名选段,《穆桂英》、《窦娥冤》等都是自己最爱的曲段。

裴君格告诉记者,当时年纪只有十一二岁,一听说剧团去哪个村进行演出,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就互相掩护,逃课去听戏。即使步行走上30里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几个小伙伴也非常开心。

形式:电视选秀

“创办这个节目,就是希望通过老百姓所喜爱的电视形式,让河北梆子重新被大家所喜欢。”该节目的制片人张茂玲说。

据张茂玲介绍,河北梆子虽然一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什么样的电视呈现方式,是现在老百姓的审美观能够更快、更易接受的?这是栏目组成员最关心的。

“要老百姓买账,就必须考虑老百姓的需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张茂玲告诉记者,与其他电视台的戏曲节目不一样,《绝对有戏》前期主要的策划人员就是几个爱好河北梆子的老票友。这些人不是戏曲表演的专家,也不是对河北梆子一无所知的“行外人”。他们对节目的意见或者看法,既避免了乏味的学术性,也拒绝了庸俗的低级元素,是最贴近老百姓的电视需要。

于是,海选——这样的形式就在河北电视台展开了。

左图: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绝对有戏》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图为节目录制现场。

下图:选手杨玉芬在台上与主持人轻松交流。

面对节目深入到农村海选的热闹场面,张茂玲说,为了方便票友的参与,栏目组主动的“走下去”,到全省各地进行海选。大赛从海选开始到比赛结束,参与报名的人数达万人,票友覆盖了京津冀三个地区。其中既有来自农村的农民朋友、建筑工人、个体户,也有来自企业的老板或公务员。

2009年,《绝对有戏》节目刚开播时,裴君格就报名参加了海选。

“海选让很多喜爱河北梆子的平常老百姓,有了表演的舞台。”裴君格说,大家都积极报名。

另外,栏目组考虑群众娱乐的心理需求,节目非常注重娱乐性、群众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积极调动观众参与和欣赏的热情。比如,节目的主持风格随意自然、轻松愉快,主持人与选手插科打诨,玩笑不断;评委搞笑幽默,评价轻松自然……

据央视索福瑞(电视收视率统计机构)数据显示,《绝对有戏》三年来收视率一直位列前茅。大赛从海选开始到比赛结束,参与报名人数上万,票友覆盖京津冀三个地区。

效果:休闲、传承并举

采访期间,记者来到石家庄城市中心的公园,前往公园散步的石家庄市民非常多,而且有不少人携带着“工具”。

这些“工具”,除了录音机、大花扇、秧歌带等一些常见的演出配件外,还有平时只有在剧团演出才能看到的戏服,传统伴奏乐器,比如板胡、笛子、唢呐、花盆鼓等,在公园也是随处可见。

一位正在拉板胡的张大爷介绍,在过去,早上经常在公园散步或者锻炼身体的人,都是附近退休的老人,一般很少看到年轻人,结伴唱戏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

“而近两年,早上公园里的年轻人也开始多了,每天聚在一起唱河北梆子的爱好者也是一天天增多。”上个星期,张大爷和7岁的小孙子报名了河北电视台挑战河北梆子“名票”的电视节目,于是连着十多天早晨,张大爷一家都在公园里进行训练。

与张大爷一家情况相似,在公园中唱河北梆子的几个家庭或者团体,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这个电视节目的影响。

一位14岁的年轻小伙王登介绍说,以前觉得河北梆子很土、很俗气,姥姥一唱河北梆子他就头疼。后来,为了还姥姥上电视的心愿,王登被家人也逼着上了海选舞台。

没想到,节目第二天自己就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同学们都非常崇拜自己能参加电视节目,甚至认为自己能唱上一段其他人都不会的河北梆子是很酷、很帅的表现。

王登说,现在和他一样年纪的同学们,都喜欢上了河北梆子,身边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这个电视节目。

“通过这个节目,很多人对河北梆子有了重新的认识。一些濒临消失的河北梆子唱段,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刘仲武说,“一种传统戏曲获得新生,应该把满足老百姓的观赏需求始终摆在第一位。”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河北梆子票友海选
冰壶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海选阶段关键问题分析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
浅谈河北梆子的历史演变
成都站 海选现场
武汉沌口站 海选现场
各地分中心 海选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