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如何治理“雾都”

2012-04-20张子琦

民生周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雾都汽车尾气烟雾

国外如何治理“雾都”

从去年开始甚嚣尘上的“PM2.5热”一直持续到现在,国人对于将PM2.5数值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日前,中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民间热词到官方标准,“PM2.5”只经历了短短1年时间,目前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启动PM2.5监测,但空气质量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历史上,中国并非是唯一一个备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国家,工业革命时代的欧洲、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美国和日本,都曾为治理空气污染付出过高额而且漫长的代价,并且至今仍在为“PM2.5”指标的降低努力着。

英国:驱散“工业革命”后的阴霾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雾都孤儿》中所描述的“雾都”形象,恐怕让人无法忘怀:伦敦烟雾缭绕,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

以烟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英国经济进入急速发展期,建在市区工厂产生的灰黄色烟雾弥漫了整个伦敦。

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沉浸在歌剧《茶花女》表演中的英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烟雾的危害,直到歌剧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被迫中止。被迫散场的观众走出剧院,却发现下午的天空一片漆黑,交通几近瘫痪。

据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高达4000人。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5天之后,这场夺走数千人生命的大雾慢慢散去,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酿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为了治理污染,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结束,交通污染逐渐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还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投入使用后,据监测结果显示,有钙粘合剂的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为了维护得来不易的治理成果,英政府制定了《环境法》, 确保了环境政策和具体措施的贯彻。比如,在公共场所乱扔废物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处以高额罚款;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违者最高罚款 1000 英镑。

如今,弥漫在伦敦上空“侵入人心的黑暗”已经逐渐散去,30多年来对污染的治理使英国人终于可以摘掉“雾都”的帽子。

如今,弥漫在伦敦上空“侵入人心的黑暗”已经逐渐散去。资料图片

美国:下决心治理汽车尾气

美国是汽车工业大国,有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每千人)是829辆。然而,美国的空气质量却保持在污染最低的水平。美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与美国几十年来坚持不懈治理空气污染紧密相连。美国是世界上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最早的国家,也是对汽车污染物排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

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为例,这座海滨度假城市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位于此的好莱坞和迪斯尼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

但也正是这座城市,先后两次发生了被称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这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升汽油,每天有1000多吨汽车尾气被排入洛杉矶上空,在阳光作用下生成了光化学烟雾。许多市民出现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不畅、头昏头痛等症状。此后,烟雾更加肆虐,连远离城市百公里外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致使400多人因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3/4的人患病。这就是在历史上被称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几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促使美国痛定思痛,建立清洁空气法,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修改和完善。鉴于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加州一直致力于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对新车和故障车的强制排污检测制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加州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与60年代相比降低了90% ,油耗降低了一半。

此外,美国还在通过其他手段控制汽车污染:设计“绿色”汽车发动机以控制有害气体排出;使用低污染燃料,如天然气、甲醇、氢气;对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政府一直提供免税和贷款补贴,鼓励民众选择更环保的车型。

东京: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

日本东京,2003年推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对PM2.5以下颗粒,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微粒的立法。东京实行这一立法后,在进入东京的汽车站对每一辆柴油车进行检测,没有装过滤器的汽车将不能进入东京。

最终,这一地方性决定从东京影响到了东京周边的各县,最后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立法,也就是地方自治体用地方立法带动了全国性法律的制定。

这一法案又促使日本各大汽车厂家不得不修改了自己柴油机车的排气设备以及排气设计;并敦促了所有的二手车、旧车和行驶在公道上的各种柴油汽车也都装备了上述所需的过滤器,从而带动了整体环境的改善。

此外,在治理污染的历史上,东京曾经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甚至规定“每买一辆车就要种一棵树”。不过,在所有的治理方案中,这只是一条“比较次要”的规定。日本政府的主要治理方法是发展公共交通和地铁。在日本,人们上下班大多坚持地铁出行,只有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才会开车,这就从根本上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本刊记者张子琦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雾都汽车尾气烟雾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我国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雾都战记(连载九)
“雾都”伦敦如何走出霾阴影
纳米级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的研究
尾气免检车辆排放分析及汽车尾气监管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