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技站长:服务真难

2012-04-19高波涛

民生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农技站涉县推广站

□本刊记者 高波涛

农技站长:服务真难

□本刊记者 高波涛

大多数农技推广站面临严重的人才困境。随着老农技员的退休或升职,有的农技推广站甚至仅剩一名工作人员。

杨翠明指着桌子上的电脑说:“这是县里去年给配的,有了它,农业上不懂的问题就可以上网查,新的科技知识也能不断学习到,我们也能更科学地为农民服务了。”

这是位于河北省涉县河南店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杨翠明是这里的站长。“我们主要是对农业进行技术的推广和服务。话虽简单,可真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没那么容易。”

“老去”的农技站

“就拿优良种子的推广来说,原来是县里交给乡里,乡里先交给村干部实验种些。那还得好说歹说,因为谁都不希望在自家地里搞实验。”让杨翠明更无奈的是,“你实验好了,有的村民会说,‘你得村干部好处了,要不然为什么让他推广?’”

农民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的推广。而当农民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之后,反倒让杨翠明更无奈了。

据杨翠明介绍,当地农民经常为一些农业问题找他,一些简单的农作物管理,如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他靠着经验还能够对其进行些指导。“关键是,二十多年来,技术知识始终没有更新,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杨翠明表示,农技员普遍知识陈旧,且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科技技术,“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土壤、环境的变化,一些新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让杨翠明也束手无策。技术人员不懂技术,这成为农技站不可回避的尴尬事实。令杨翠明更尴尬的是,“直到去年,技术站也没有相关技术设备,对土壤墒情、病虫害进行检测。”

杨翠明的农技推广站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镇19个村、8000多户、3万亩耕地的技术服务。由于涉县地处山区,乡镇区域跨度大,农技服务范围相比平原地区更广,这些年来,杨翠明一直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壮大。

“1990年技术站刚发展的时候有一批人,到1996年大专院校毕业时又分配来一批人,可1997年以后就没有新面孔了。”杨翠明感叹道,“一直是这几个快成老头的人在负责工作。”

和杨翠明的经验一样,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农技推广站也面临同样的人才困境。随着老技术员的退休或升职,有的农技推广站甚至仅剩一名工作人员。

让杨翠明感到力不从心的是,“镇里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多,养老、信访、包村、救济、粮食直补等工作都要参与,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来做本职工作。”

而在采访中,很多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站都表示“不太熟悉”、“不清楚”、“没主动找过”。即使有找过的也常常无功而返。

涉县农牧局副局长贺献林告诉记者,多年来,机制体制的障碍和人才队伍的老化、知识陈旧,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全方位开展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农技的零距离接触

“从去年3月开始,全县17个乡镇针对农技推广投入财政资金,更加合理地设置了农技推广机构。”杨翠明告诉记者,现在是农业、林业、水利综合办公,共同承担本区域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和服务职能。

“电脑、打印机、办公家具也一应俱全,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也都有了。如果能把我那下乡的自行车给换了就更好了。”杨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

除了硬件上的改善,农技推广员自身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县里会组织我们分批到河北工程大学参加学习培训。政府还聘请了河北省农科院和山东寿光等地的6位专家讲课,真是受益匪浅啊!”

然而杨翠明知道,村里搞农业生产的毕竟是少数,其中以老弱妇女居多。“要将科技知识教给他们,就需要讲白话,讲听得懂、用得上的技术。另外,农民都早出晚归,需要选择合适时间才能集中进行培训指导。”

为了让农民零距离接触现代农业技术,涉县政府还下大力度把示范基地建设作为突破口,进行典型带动。

涉县农牧局局长王国元告诉记者,“涉县在优质谷物、蔬菜、药材等产业上,建设了高标准示范基地,以此指导、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和示范等措施。”

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涉县的各个行政村也开始出现主动要求成为示范户的农民。

“我自己只有两亩地,但是水稻、小麦、玉米都种了。”固新村搞农资经营的刘机平告诉记者,“实验种子都是镇里免费给的,种植也得靠科学。”

除了种地,刘机平还兼顾着销售这些种子,这也为他带来了一定盈利。“几乎每次实验成功后,村民都会来我这里买种。”

打通最后一道关卡

在邯郸市,涉县属于财政收入较充裕的县,能够拿出资金对农技推广站进行建设和支持。但是,在邯郸东部很多财政“吃紧”的县,对农技推广站的扶持则相对缓慢。

邯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金锋告诉记者,在邯郸东部一些县,只能先设置几个乡镇共用的区域站。

人员是这个体系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市级以上的农技站还好一点,县乡,尤其乡级农技站,其人员严重不足,就更不用说村级的了。”另外,知识老化、没有服务手段、待遇偏低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有的岁数大的推广员,骑自行车都是个安全问题。”王金锋补充说,“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已经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参与农业劳动的农民都是老人、妇女,接受能力又比较低,给推广带来困难;而推广经费又不足,县一级农业部门没有或几乎很少开展培训。”

为改变现状,邯郸市从去年开始在全市农业系统开展了“百千万”活动。即选派100名农业专家,常年蹲点核心示范区;组织全市1000名农业技术骨干分包万亩示范田;同时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真正实现变“专家力量”为“农民产量”。

“有专家、有示范田,我们还拿出3个亿资金,对关键农业技术进行技术补贴推广。”据介绍,补贴中包括良种补贴,将使邯郸市600万亩小麦优良粮种全覆盖;化学除草剂、种子包衣剂、施肥的补贴在邯郸市全覆盖。

“主要都是实物补贴,比如补化肥、除草剂等。实物补贴的好处就是及时提供给农民,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使用。”王金锋说。

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组织懂技术、拥有一定机械设备的农民,由企业或者农民自发形成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来为农民提供服务,如种植、播种、打药等。而这或许是当前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农技推广困境的可行做法。

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让农民通过购买农业服务享受专业的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其自身通过技术服务、出售农资等方式也能够得到一定盈利。

王金锋说,合作(服务)组织的成立,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之间产生了一个缓冲载体,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服务组织进行指导,再让其对农民开展服务,打通县级以下科技推广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卡。

多年来,机制体制的障碍和人才队伍的老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农技站涉县推广站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微观三农
涉县新北关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汕头市农机推广站引进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试验推广
贴心服务只为民
湖南省首批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
湖南省首批五星级服务乡镇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