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刍议

2012-04-14史维丹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7期
关键词:民族人类历史

□史维丹

当光阴消逝,人类需要有东西指引来怀旧、面向未来,需要有东西证明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为后代留下一个看得见的路标——这就是档案。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得以穿过时空的阻隔与历史对话,接收档案所承载和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沉浸在人类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藉此感受到超越和永恒。这是档案的精神和使命。档案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功能。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角度,探析档案对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以加深我们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识。

一、档案的文化属性

档案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记忆方式,它改变了人脑记忆的生物属性,成为一种文化,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从其基本功能来看,首先是使人类记忆具有了社会属性。档案的出现复制了生物记忆的基本程序,并使这些程序由个人扩及到社会,使人类的记忆具有了社会的属性。其次是人类需要借助自己创建的档案机制构成的记忆链条,对历史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社会形态的共同基础和民族特色、社会发展一般趋势和多元选择等重大问题做出解释,使自身具备不需要基因变异就能适应环境的能力。从实用功能来看,加强了人类社会的管理控制能力,促进了社会的知识更新,延续人类文明的传承,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

对档案现象文化属性的认识,并不是随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产生和形成而出现的,而是在近五十年间才被中外学者所认识。在古代,各国把档案视为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武器,曾把档案比做“插入鞘中的剑”。16世纪的德国档案学家亚伯·拉明根说:档案是保持主管职权及其一切权力、利益和财产的文字根据,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护卫”。尽管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但其文化属性确是一种客观存在,即使在文化专制制度之下,也能顽强地表现出来,如中国历史上的二十五史等文化典籍的编纂,无不是在丰富档案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完成,同时也是档案和档案工作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

档案和以档案为对象的档案工作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只是体现在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上,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档案文化体系是以档案为中心发展形成起来的,包括档案观念、档案管理技术方法和物态表现形式。档案观念是指档案意识、档案理论体系、档案法制建设等;技术是指档案的收藏、保管、保护和利用的技能及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物态表现形式包括档案馆库建设、载体形式、工作设备等。档案文化虽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却十分重要。加强对档案文化现象的研究,则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

各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众多方面,世代传承不辍,形成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与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凭证作用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地再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在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中能够起到独特的文化凭证作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时代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档案就是它的记录和见证。集合众多民族与众多国家的档案就汇成为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重视档案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厚的档案文化资源,从而为灿烂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凭证。先秦时期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甲骨档案作为最早的信证。档案文献的保存与重新发现,还为解开文化史遗留问题提供有力佐证,更为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提供重要凭证,我国的黄岛主权问题正是因为有历史档案记录可查使得菲律宾只能垂涎。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能研究员指出:“我国现存国家档案馆的历史档案,唐宋时期的数量很少;元代的多一些,但零零星星;明代的大约5000件,其中3000多件是清编明史时征集的。清时期才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档案。”有的论者强调,保存至今的6件“唐档”,“尽管几乎没有个别价值,但我们的国家需要它以说明我国历史的悠久、纸质档案年代的久远,这就构成了一种民族价值。”

(二)文化媒介作用

档案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具有重要的文化媒介作用。人们对各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吏书、档案文献和文物实现的,其中档案的作用极为显著。

我国商周时代积累的有关贞卜、祭祀、册命和记事类的档案史料,在先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贞卜档案在西周末年逐渐形成《易经》,由此成为先秦哲学的发端;祭祀之制演化为社会人文规范;公文档案成为政治文化教材;记事档案成为史书的直接来源。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就是利用散落民间的这些档案文献,进行多种文化活动。孔子删定“六经”,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由士人着手对前代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工作,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由原始状态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质的跨越。从此以后,原先占卜的零星记载和粗糙的文字材料被赋予了民族世界观、宇宙意识的内涵,中国先秦文化思想的三大流派——儒、道、墨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无不以《周易》为基本理论的依据。”档案资源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三)文化教育作用

档案史料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特征,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中外档案馆利用各自车富的馆藏档案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档案陈列、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能够发挥陶冶观众情操、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

在西方国家,自法国1794年确立档案开放原则后,档案的教育功能逐步受列各国的重视。西方学者认为:“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大量档案资源材料。这些材料将影响那些对国家历史和文化感到新鲜和充满兴趣的人们的生活进程……档案展览规划使用历史的原始资源材料,如果能有效地、有吸引力地进行,就会引起这些人们的注意和支持,成为各个时期进行全民教育的重要工具。”“档案是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发育的工具。”西方国家档案馆很早就通过展览国家重要档案的方式,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中心大厅陈列以羊皮纸为载体的三份珍贵档案《人权宣言》、《联邦宪法》和《独立宣言》,这些档案 200多年来一直是美国自由、民主的象证,人们在参观过程中受到了直观而形象的教育。自1950年开始,法国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先后设立教育处,为各学校的历史教学提供示范性服务。近年来,欧美及以色列、日本、新加坡等国档案馆的档案展览活动非常活跃。

综上所述,在档案的众多功能中,其文化传承的作用越来越在中国提倡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凸显出来。

猜你喜欢

民族人类历史
我们的民族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