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强化栽培在大邑县的应用及发展

2012-04-13苟丽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节本示范片亩产量

□苟丽梅

(通联:成都市大邑县农村发展局 611330)

大邑县从2006年起连续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上形成了我县杂交水稻小苗强化栽培的一系列技术,为我县水稻的丰收和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和数据储备。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我县试验和示范

1.强化栽培试验 2006~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在董场镇正雄社区3社和蔡场镇万延村5社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各3组),参试品种均为冈优336和宜香优3003。①强化栽培2叶移栽,栽培规格为400cm×28cm(亩栽6000窝),每窝正三角形栽3苗,每苗间距为10cm。亩均施用纯 N16kg、P2O512kg、K2O16kg。具体施肥为:亩用牲畜肥40担、尿素30kg、过磷酸钙 80kg、氯化钾20kg。底肥占20%、追肥70%、穗粒肥10%。栽前化除,栽后薄水、浅水浇灌,及时防治病虫害,收前测产、考种。②常规栽培的水稻田管及病虫防治按常规种植模式进行。

试验结果为:6组强化栽培的平均亩产量为694.3kg,常规栽培亩产量为524.6kg,强化栽培亩增产169.7kg,增幅32.35%。按2011年稻谷市场价2.8元/kg计,亩增收476元。

2.示范片建设及应用效果 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按不同土种进行面积不等的强化栽培示范。示范片水稻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水平,以2008年示范为例:沙渠镇的平均亩产量较常规栽插高110kg,董场镇较常规栽插高165kg,个别田块高200kg以上。示范片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带动了周围农户,均取得良好的效果:2008年董场镇白马村农户郑泽明2.5亩按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种植,亩产705kg,比当地当年常规种植单产525kg高 180kg。2009年以来,结合水稻“双创双建”示范工程,连续3年在安仁镇、董场镇等建立强化栽培中心示范片,累计面积达30 000余亩,每亩约节本增效470元,全县共计增收1410万元。

二、强化栽培增产机理分析

1.分蘖优势明显 采用小苗稀植,个体间生长空间大,土壤通透性好,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田间调查发现,普遍有二次分蘖发生。

2.植株健壮 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亩增施纯1~2kg,营养充足,植株健壮。采取湿润交替灌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为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3.光合作用增强 由于行窝距较大,稻株受光良好,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从而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三、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我县发展前景及制约条件

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我县的发展前景

(1)增产潜力大,符合我县水稻增产需求。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张,我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28.64万亩减少至2011年的24.21万亩,为确保总量不减,提高水稻单产势在必行。如果全县的水稻栽培能有10万亩使用强化栽培技术,亩平增产150kg,全县就可增产15000t。加之用种量下降及农家肥施用量增加,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符合农民节本增效的需求。

(2)水稻强化栽培增施大量有机肥,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稻米品质,符合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3)我县是食用菌大县,2011年食用菌种植已逾万亩。每年4月上旬食用菌就已收获,距离常规水稻种植还有1个多月的荐口,故水稻强化栽培就成了广大菇农的最佳选择,加之该项技术简便,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农户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不时有农户到农技部门请教种植技术。针对这种情况,农技部门也加大了宣传和培训力度,满足广大农户需求。

(4)在示范推广中,强化栽培还可与杂糯间栽等技术结合,效益更高。

2.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制约条件

(1)前作必须要在4月中旬收获,确保叶龄在2叶。而我县坝区除了食用菌种植田块和部分榨菜种植田外,符合强化栽培种植的田块较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技术大面积推广。

(2)该项技术虽然较为简便,但比起抛秧,用工量还是有所增加。我县大部分农村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留守老年人无法选择强化栽培技术,也限制了强化栽培的推广。

综上所述,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增产潜力大,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农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农户逐步转变种植模式,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为更多群众接受,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猜你喜欢

节本示范片亩产量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节本补贴:农业高成本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