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2012-04-12中原工学院

河南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利益贸易

中原工学院 崔 莹

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原工学院 崔 莹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科技文明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笔者从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成因和应用方面来分析该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一、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成因

为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发生进行较为清晰的解释,笔者主要从贸易保护理论和生产能力冲突理论两方面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成因。

1.贸易保护理论。经济学家认为,贸易保护理论(Trade protection theory)是一种国家间政治经济权力分配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当世界上存在超级经济大国时,其实施的自由贸易体制可以容忍其他竞争力较弱的国家进入本国市场,后者不必作出互惠的对等减让。但当该超级大国失去盟主地位时,外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其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进而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故称贸易保护理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大国、经济联盟体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受到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国家发展的冲击。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曾经拥有盟主地位的超级大国重拾贸易保护理论。但是,由于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对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原来曾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配额等已经很难再发挥原有的影响力,为保护自身利益,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以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即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知识产权、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外表合法的形式对别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大多数知识产权纠纷就是发达国家运用贸易保护理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

2.生产力冲突理论。生产力冲突理论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贸易摩擦、纠纷进行分析,通常是指,在现代世界经济中,某一国的生产力提高往往会损害到其他国家的整体福利,并有可能导致各贸易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换言之,提高一国的生产力通常会影响或牺牲他国的总体福利,要以牺牲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如果允许贸易伙伴与本国产业进行有效竞争,可能会使本国经济受到损失,从而引发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各国会利用各种策略保护本国产业,转而努力使本国的生产力提高建立在他国总体福利降低的基础上。

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1.知识产权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有其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有利影响。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其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引进国际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消除国外投资者和产权所有者的顾虑,增强投资者产权技术输出的信心,有利于引进国际投资。二是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品牌优势产品出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出口。

2.不利影响。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其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利益分配的有效工具。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其占有的知识产权较多,其跨国公司的实力雄厚,垄断会大大增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其获得超额利润的周期会逐渐延长,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规模,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最终占据国际市场有利竞争地位,如此一来,公平贸易和竞争将无从谈起。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使发达国家获取高额收益,削弱了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创新动力与能力。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性垄断,垄断不仅能够向创新者提供奖励,更能够激励昔日的创新者们依靠垄断来获取高额收益,从而削弱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贸易纠纷会随着贸易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出口增长。

2.实例分析。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我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 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 661亿美元。到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连续6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一跃成为世界贸易中第3大贸易国。2007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 738.3亿美元,是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4.27倍,其中出口额为12 180.2亿美元,出口额的增速超过了进口额的增速。

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保护的纠纷也逐年增多,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开始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每年遭遇技术型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庞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占当年总贸易金额的25%,价值为450~500亿美元。二是我国遭遇贸易壁垒的领域不断扩大。数据显示,贸易壁垒已经从我国的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扩展,并且不仅波及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据统计,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2012年4月30日,在美国发布的贸易伙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情况“特别301报告”(美国的“特别301报告”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关于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年度报告,主要针对的是盗版软件、盗版光盘等问题。报告分3级将各个国家列为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察名单、重点观察名单和306条款监控名单,以让美国政府参照决定是否对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进行贸易报复)中,继续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名单。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引发了贸易争端,并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鼓励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课题。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美国越来越关注的一项内容。报告指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支持了美国4 000万就业,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0%。前不久美国发布的一份题为“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重点行业”的报告也称,知识产权是美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创造了2 710万就业,间接支持了1 290万就业,美国30%的就业岗位与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3.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从我国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当知识产权利益与贸易效应利益二者不可兼得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是选择知识产权利益还是选择获取贸易效应利益,应有不同的选择和妥协,一些双边贸易条约即体现了这一点。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无疑将使短期经济利益受损。但从长期和发展的眼光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有序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涉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选择问题。最后,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增多,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制裁问题。总体来说,应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自内心地主动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世界第2,商标注册量世界第一;2011年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是中国中兴,第3名是中国华为,这表明中国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已经变得主动而且迫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知识产权保护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也是国际国内贸易中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知识产权贸易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2010RKXYJ177)。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利益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