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 理 心 理 学

2012-04-08刘晓虹叶旭春李峥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被试者心理学

刘晓虹 叶旭春 李峥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2.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06)

护 理 心 理 学

刘晓虹1叶旭春1李峥2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2.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06)

护理心理学 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及方式

2.1 实地实验具有更接近真实生活、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结果易于推广等优点,在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如研究“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的相关性”,即需以病房为现场开展实地研究。此外,人为地设计某种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实验场所,间接地探求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情境应尽可能地做到逼真,不为被试者所识破,只要被试者未察觉置身于人为设计的模拟情境,其心理反应与实地实验基本相近,结果真实、可信。

2.2 研究方式

2.2.1 个案研究(case study) 有时也称作档案研究(archiver esearch),指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等方法,以单一典型案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或一个团队)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式。个案研究把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所实施的询问患者的个人既往史、生活史、全面查体等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引用到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除大量用于解决临床心理学的个案处置外,在教育心理学中解决学生的个案问题,以及在法律心理学中分析个案卷宗,都是遵循个案研究的原理。

个案研究强调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整体的普遍意义,如临床医学深入研究一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典型案例,即可为更大范围内防治SARS提供很好的借鉴;研究所得癌症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成果,应能为帮助更多癌症患者获得适宜身心状态提供参照。个案研究必须配合个案问题的性质,将所得资料按各学科门类进一步作专业化处理,如临床心理学所作个案研究即不同于教育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护理心理学常需采用个案研究,通过对多个护士、患者的典型个案的研究和积累,便可找出些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规则。

个案研究除具有应用目的之外,也具有理论目的。经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所获得的典型“案例”,既可供研究者日后进行研究设计时形成假设作参考,又可作为预测同类事物未来变化的根据。

2.2.2 抽样研究(sampling study) 指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等多种方法,针对某类问题以科学抽样所做的较大样本研究。如“人群A型行为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就必须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A型行为特征的个体,考察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或其他心血管生理指标的变化,为研究提供依据。抽样研究的关键是取样的代表性,如实施“癌症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仅从癌症患者俱乐部抽样,其结论不具备整个癌症患者群体的代表性,毕竟“癌症俱乐部”的患者,仅占全部癌症患者的较少部分,从其抽样所得结论,不能分析、获得所有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

2.2.3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指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在一连续时段内作追踪性研究,以探讨某一现象的发展规律。该研究方式还可依据研究的启动时间分为以下两种。

2.2.3.1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指以当前为起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来的研究方式。如针对当前列入研究对象的一批具典型A型行为特征的个体实施一系列行为矫正指导,并在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十多年甚至数十年)追踪接受行为矫正的被试者的行为特征改变状况、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等,以求证行为矫正对典型A型行为特征个体的实际效用。前瞻性研究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因其难度较大,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在护理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尚不普遍。

2.2.3.2 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指以当前为终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溯既往的研究方式。此方式较多采用交谈、访问、查阅记录等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分析和评价既往诸多因素对当前事件的影响。如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社会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即可通过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获得相关研究结论。临床心理学领域使用该研究方式较为普遍,但其科学价值远不及前瞻性研究,且存在较大缺陷,所得研究结果易受被试者所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等制约。如一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认当前病况与既往经历有关而夸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程度,可能误导研究者报告“该患者的疾病状况与其所经历生活事件密切相关”的不真实结果。

2.2.4 横向研究(transverse study) 指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对照组被试者选择同一时间内就相同变量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研究;或对背景相同的几组被试者分别设置不同的刺激条件、刺激强度等,就各组被试者所呈现反应的差异作出分析并推导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实施“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的研究”,在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癌症患者进入实验组的同时,还需随机抽取与癌症患者的家庭背景类似、数量相当的正常个体进入对照组,并尽可能控制两组被试的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之外的其他条件,即两组被试的其他条件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随后通过对两组被试的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的分析比较,才可能获得“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的研究结论。该研究方式常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其最关键的前提是被比较的被试者必须具备可比性。

2.2.5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又称定性研究,是一种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体验、理解与解释的研究。质性研究以解释现象为导向,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复杂、有微小差别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己的观点对其经历的解释。与量性研究遵循的实证主义范式不同,质性研究遵循诠释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主义等科学范式。因而其结果能够比较充分地显示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价值观、情境体验和感受等,而这些恰是量性研究难以展现的。常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行动研究等。

2.2.5.1 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y,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此法基于现象学的哲学思维,运用归纳及描述,在没有预设及期望下,强调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研究其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生活世界的本质及其基本结构。如“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学研究”,即以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护士对工作倦怠的个人体验,进而探究影响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有系统的对所研究的生活世界的经历和主观意义,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断地质疑、反思、洞察,让经验尽可能地呈现其整体性,以寻求所研究现象的本质。

2.2.5.2 扎根理论研究(grounded theory) 此为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研究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相关概念之间建立起的联系而形成理论。与现象学研究的着眼点不同,扎根理论的重点不在其经验性,而是强调基于资料的理论抽象。如依据“具有‘坚强’特质的乳腺癌患者的抗癌体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形成乳腺癌患者坚强的理论模型。

2.2.5.3 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y) 也称民族志学研究,聚焦于文化视角的诠释和呈现研究的发现,其研究目标,是尝试从寻找意义及情感的模式发现文化框架,分析其结构和内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其核心是完好或深度的描述,要求研究者必须沉浸到一个团体或一种社会环境中去获取信息(田野作业)。民族志研究中资料搜集的途径相当丰富,常用方法有参与观察、无结构性深入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民族志研究适合于探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健康信念或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及其健康行为等。如“乌干达从事HIV护理的护士之道德沮丧:一项民族志研究”,作者采用访谈、观察、焦点团体访谈等方法,研究从事HIV护理的乌干达护士的道德沮丧的体验,发现了在乌干达从事HIV护理的护士的道德沮丧体验与高收入国家从事HIV护理的护士之间的不同。

2.2.5.4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指由社会情境(如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一般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循环步骤。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非类属研究方法,而是一种与学术研究相对应的研究取向。行动研究强调以反思理性为基础,认为行动中的“知”很难用概念和语言表达,只有在具体情境和问题解决中才能真正了解行动者思维和情感。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做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重视以实践中的问题为主要导向,不但强调行动本身,还强调行动的背景;重视行动者的研究参与与协同合作,重视行动者的反思过程,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其研究结果可使行动者自身获得研究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专业成长。

Nursing psychology Psychology

R471

A

1002-6975(2012)17-1539-02

刘晓虹(1953-),女,山东,硕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学

(待续)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被试者心理学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