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舞蹈的生命力在于童心童趣

2012-04-07刘艳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童趣童心舞蹈

刘艳芳 何 俭

(1.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湘南学院 音乐系,湖南 郴州 423000)

少儿舞蹈的生命力在于童心童趣

刘艳芳1何 俭2

(1.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湘南学院 音乐系,湖南 郴州 423000)

近年来,少儿舞蹈的创作与表演非常活跃与繁荣,但如何避免少儿舞蹈成人化却是个很重要、很紧迫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牢牢抓住童心童趣是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适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且为少儿所喜爱的优秀舞蹈作品,才能使少儿舞蹈事业健康地发展。

少儿舞蹈;童心;童趣

今天,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提高,人们在总结自己经历的同时,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了新的关注。不但希望子女能在学校接受较好较完整的教育,更希望他们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在学校课堂之外也愿为子女做出较多的投入,送子女到有关专业艺术机构学舞蹈、学音乐、学绘画等。少儿舞蹈一直是群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投入少,收效快,由于它的普及性,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资金与希望投入到子女少儿舞蹈的学习中。他们认为小孩将来即使不一定成为专职舞蹈演员,也能为其报考艺术院校打基础,还能锻炼身体,强壮体魄,“培养他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可以让孩子们更聪明,更美丽”[1]。加之近年来儿童舞蹈比成人舞蹈开展得更活跃繁荣,其发展的速度也更加迅速,不少孩子也把兴趣转向舞蹈艺术,更有无数成人们把热情投入到少儿舞蹈的教学,编导、组织中来。如何使少年儿童舞蹈艺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对从事儿童舞蹈的教学,创作的成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孩子们对舞蹈艺术的需求。

一 童 心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反映人类心灵的产物,舞蹈艺术也绝不例外,是心灵的呼应和展示。儿童舞蹈当然就应该是儿童心灵的展示了。孩子们的心灵是纯真的,是富于幻想的,所以很多童话故事用舞蹈手段展现时,对孩子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效果。如小白兔、小花猫、小狗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常常成为孩子们的自我化身,而大灰狼、蛇等丑恶的形象,则是孩子们心中的仇敌,这是孩子们善良心地的流露。在孩子们心目中,只要是他们自己见到的,和他们相接触、相共处的,都会是有生命、有思维、有好丑和善恶之分的活体。一朵小花,一颗大树,在孩子们心目中当然是极具生命的活体了。就是一支铅笔,一张凳子,一块小黑板也都是可以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和相互对话的东西。这些都是孩子们童心的流露,这也给少儿舞蹈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尤其在城市里,孩子们常被灯红酒绿裹夹其间,多一些会活动的花草树木,多一些可供共同游乐的小动物伙伴,无疑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好的作品可起到对孩子们心灵的净化作用,所以说童话舞蹈是孩子舞蹈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份。

笔者之所以先从童话舞方面说起,是为了更好阐述童心这两个字在儿童舞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儿童舞蹈作品中,更多的还是直接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描写鱼虫花鸟,或是描写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孩子们往往是一视同仁看待的。如果有一个舞蹈作品是叙说幼苗的成长,又有一个舞蹈作品是叙说孩子们的成长的话,在孩子们看来,这两个作品所叙说的是相同的,幼苗成长与孩子们成长就是一回事,幼苗也就是孩子,孩子也就是幼苗,因为他们把纯真的心地和幻想的心灵结合得太紧太紧了。

一个成功的儿童舞蹈作品,往往是非常富于想象的。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件,用孩子的童心状态将其升华,将其形象化,或者是人与物巧妙的结合成为一体,就是一个优秀作品。延边的一个儿童舞蹈《今天我八岁》就是取材于孩子八岁生日的一个特定情景。在点燃祝贺象征八岁的插在蛋糕上的八支蜡烛时,拟人化的蜡烛活动起来了,它们和孩子们共同欢庆和祝福孩子的生日,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又长大了一岁。这个作品在生日蛋糕和蜡烛上做出了一篇崭新的文章,和孩子心灵又融汇得那么贯通贴切,真是妙极了。又如兰天幼儿园有一个舞蹈,那是个反映一群军人的孩子要学爸爸那样将来成为一个雄纠纠气昂昂的好军人的儿童舞蹈。编导运用了大人的军衣这件特殊的道具,让孩子们穿上长可拖地的军装列队操练,不但风趣横生,更是展示了军人之子的一片童心。

童心是纯真的,是富于幻想的,这是儿童舞蹈的编导们特别不可忽视的前提。只有用童心编导出来的舞蹈,才是能展现童心的好作品。

二 童 趣

儿童的情趣和儿童的心境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把童心和童趣分别说明,更能透彻说明“趣”字在儿童作品,尤其是儿童舞蹈作品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是没有了童趣,也许不成其为儿童舞蹈了。怎样用舞蹈来展示孩子们想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喜欢(怎样玩耍)是颇需儿童舞蹈的编导者们煞费一番思索的。说明白了一点就是一个儿童舞蹈作品要如何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喜爱的问题。显然,成人化的、干巴巴的孩子们所不能接受(或不理解)的哲理式的作品,孩子们自然不会喜爱。他们希求在儿童舞蹈中看得见他们所喜所爱的东西。就拿老鹰抓小鸡来说,这种儿童游戏已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儿童游戏了,而一些儿童舞的编导者们往往把这种古老的游戏,巧妙的运用在反映当今儿童生活的舞蹈里,同样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欢呼。从古到今,孩子们的这种童趣并未改变,他们为快要被老鹰抓到的小鸡着急,也为挣脱老鹰爪子的小鸡雀跃,孩子们把自己就看成是小鸡,这不正是童趣的共鸣和展示吗?

所以说,一些优秀的儿童舞编导者们,在选择儿童舞蹈题材时,就会自觉从童心和童趣的视角去发现和开掘有关的儿童舞蹈题材,他们的立意是在童心,在表现手段上更多的考虑是童趣。不妨再用《今天我八岁》这个儿童舞蹈来剖析,更能说明问题。孩子们最记得自己生日的那个时日了,他们把生日视为和自己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东西,投入了非常多的关注,哪怕是幼儿时期,他们也会为自己的生日兴高采烈,变得比平时都听话,大一点的孩子就加入了一份“自己长大了”的自豪感,这正是童心的展现。而那点蜡烛、切蛋糕等一系列庆贺生日的行动是最为有趣的,他没有大人们的任何忧思和嗟叹,他看到的是一个清纯的世界,一个欢乐无比的自我,这一切生活素材被编导用舞蹈手段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时,是多么的可喜可爱,因为这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编导们也只有在童心和童趣上下功夫,努力开掘,才能有为孩子们喜爱的好儿童舞蹈作品问世。

三 儿童舞蹈的语言及其他

很多儿童舞编导者们在儿童舞蹈语言上作了探索,也取得很多的成效。舞蹈语言是构成舞蹈特征的工具,儿童舞蹈更是如此。总的说来,儿童舞蹈的语言大多来自儿童生活的提炼。儿童舞蹈在舞台上经常出现的跑跳步,的确很具儿童代表性。跑跳步是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孩子们常不自觉的用跑跳步去完成他们蹦蹦跳跳的步履,无需教,无需学,孩子们都会做,会这样的跑跳。所以当它被运用到儿童舞蹈里去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认可,这就是孩子们的舞蹈语言。还有很多举手投足,一个头的动向和静止,一个眼神的运用等等,也都是从孩子们生活中摄取而来的,是绝对不同于成人舞蹈语言的,他们总是具有儿童的特性。如兰天幼儿园今年元旦晚会的一个蒙古族舞蹈《高高的兴安岭》,舞蹈语汇是非常简单的两踏步接一吸腿步,只要协调性好一点,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孩子都会跳,动作虽简单但表现力却很强,反复使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充分表现童心童趣的魅力。

在儿童舞蹈中,生硬搬用中国古典舞和芭蕾的舞蹈语汇是容易失败的。要用芭蕾古典的东西,首先就要融汇,要将其化为适于表现那个儿童舞蹈的东西,要做到自然,不露或少露生搬硬套的痕迹,这就是说,孩子们的舞蹈语言,并非排挤任何不管是国产的或外来的东西。因为孩子们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生活领域又是那么广阔,可吸取可溶化的东西很多。另外还有一些民族民间的儿童舞蹈,或者本来就是用芭蕾或中国古典舞作为其表现形式的,那当然可以直接用地道的舞种语言了。尽管如此,同样需要从中探索出儿童的表现特征,并使童心童趣贯穿其中,才会成为真正好的儿童舞蹈。“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从事儿童舞教学的老师,以技术技巧为衡量标准,大家在埋头苦练,醉心于技术技巧的提高,追求形式上与国际接轨”[1],而忽视儿童舞的特点。成人表现的作品,如《爱莲说》、《春闺梦》、《扇舞丹青》等,虽然是获奖的优秀作品,但让孩子们去完成,让他们负担从心灵到身体都超负荷的作品,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是不利的。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心童趣,而承受成人世界的东西,对孩子们是一种伤害。还有些老师要么就是沿袭过去落后的教育思想,继续克隆出一批又一批“头脑简单”的学生。我们知道少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极其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人的个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处于有待开发的状态,如果缺乏营养或护理不当,都可能造成畸形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孩子不用‘心’去学习舞蹈,那舞蹈的教育价值将大大地缩水。”[2]2009年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时,河南开封市蓓蕾艺术学校开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表演的舞蹈《你可喜欢我》,没有高难度技巧,没有复杂的舞蹈语汇,因为表现了童心童趣,而深受大家喜爱。现场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充满童心童趣的孩子们,他们被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心灵,天真烂漫的嘻笑所感染,一致评价,还是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好看!一个儿童作品是否成功,童心童趣是关键,孩子们喜欢的作品才叫好作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舞蹈还需与现代节奏相吻合。当今的生活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的节奏(包括工作、生活等等)已不同于以住,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必然带来各方面的节奏加快,随着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沉浮,在处理当今儿童舞蹈时,也应从各个角度加快其节奏,如结构的节奏,动律的节奏等,这样才能与热火喧天的现实生活步调一致。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花儿朵朵向太阳”——第六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在安徽淮南和北京两个展区展演,2011年7月26日在北京圆满落幕。这届展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多名孩子参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孩子们用他们活泼、热情、真挚的舞蹈祝福党的生日,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畅想国家的繁荣昌盛,鲜明的体现了“花儿朵朵向太阳”的主题。不少作品充满了童心童趣,表现了孩子们自己的心理和情感。他们天真可爱、稚气、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表演,让孩子们开心不已,让成年观众的心灵都十分震荡。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从孩子们抓起。

四 结 语

在少儿舞蹈艺术教育领域,用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去渗透,起到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孩子们幸福健康的成长,这是我们从事少儿舞蹈教育与表演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总的说来,当今儿童舞蹈值得探索的方方面面很多,但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童心童趣去权衡儿童舞蹈作品,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它关系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到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不偏离轨道,关系到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只有牢牢抓住童心童趣,才能创作出适合少儿身理和心理特点的、为少儿所喜爱的、且具教育意义的优秀舞蹈作品,才能使少儿舞蹈事业健康地发展,才能使其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刘海茹.少儿舞蹈文化三则[J].舞蹈,2001,(6).

[2]赵士军.放飞梦想快乐成长[J].舞蹈,2009,(9).

J792

A

1673-2219(2012)03-0201-03

2011-12-30

刘艳芳(1967-),女,湖南邵阳人,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舞蹈。何俭(1953-),女,湖南长沙人,湘南学院音乐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舞蹈。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童趣童心舞蹈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趣
学舞蹈的男孩子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童心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