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漫谈(六)

2012-04-02梁世楷

成才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大昭寺教师应民主

■梁世楷

语文教学漫谈(六)

■梁世楷

(六)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力举“尊师重教”,人们把“师”和“天地君亲”一道供在神龛上祭奉,“师”也便成了社会上的“至尊”。有时,有学生不愿按照老师安排的固定程式来学习,自主阅读,或对老师讲述的某种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或对老师在讲授中出现的错误提出了批评……照理说,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大好事,教师应正面地积极地面对和处理。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打心眼里不高兴,运用多种手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坚持民主、开放课堂的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和学生观,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封闭、沉闷——缺乏民主的课堂解放出来,成为有健全人格、创造思维、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新型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让民主走进堂课呢?

一要“平等”

教师应彻底摆脱封建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磋商学习的论坛”。倘能如此,学生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自主合作”的学习之中,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在“灵魂深处”来一场“革命”。请看下面这则材料。中语界有位名师到拉萨讲学,游览了大昭寺,大有感触,于是写道:

站在大昭寺面前我有一种心灵震憾的感觉。怎么呢?大昭寺门前广场上一大片磕长头的人……那一片人每个都是额头着地、鼻子着地,手“哗”地全部扑在地上了,那叫五体投地……我觉得老佛爷真有一套,连面儿都不露,就把信徒们征服到这样的程度,你说,咱们教书的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讲的还是真理,怎么就不能让他们使劲信呢?

评论者指出:这段文字无意间透露了这位名家对语文“教学”的体认,他的内心深处,就是权威主义的人格在作祟,他要培养的是顺民、臣民。

笔者认为,一个具有“权威主义”人格的教师,是绝不会与学生平等的。——名师尚且如此,那一般教师就更不必说了。

二要“尊重”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中具有“两重性”,即“向师性”和“独立性”。“向师性”,是指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教和关注。“独立性”是指学生都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倾向和独立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尤其是对待品行较差和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一点比前者更重要。有人说,爱学生有两条标准,一是“严”,二是“尊”。只“严”不“尊”,不是完全爱学生,甚至有可能是完全不爱学生。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完全爱学生”的教师(更不用说“完全不爱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居高临下,不会给学生民主。

三要“相信”

湖北大学附中谢常玲老师在《相信学生收获惊喜》一文中写道:“教育改革,观念先行,这是本人近期最深的一个体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口号也叫了很多年。但由于高考的压力,评估体系的不成熟,教师往往怕学生某一知识点没落实到位,讲得还是太多。本学期,笔者有意识地在自己所带的两个班进行了同题异构,对比教学,深深地体悟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相信学生(哪怕学生再差),让学生真心地实现自主阅读,便会收获许多惊喜。”接着,谢老师列举了“读的惊喜”“品的惊喜”“写的惊喜”等三个生动的例子(事例略),表达了自己“相信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现的惊喜收获(谢文见《中学语文》1991年第4期第29页)。

“平等”“尊重”“相信”三者相互联系,互为一体。“平等”,是教师让民主走进课堂的前提;“尊重”,是教师让民主走进课堂的关键;而“相信”,则是教师让民主走进课堂的保证。

社会学家李皮特(R·Lippit)和怀特(R·K·White)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一个典型研究。实验情景是:让10岁儿童在专断独行与民主开放两种领导方式下,为俱乐部制作戏剧面具。一段时间后检验结果,后者比前者做得又多又好。他们还要被测试回答两个问题:是否愿意继续工作;为何处理做好的面具。结果是:专制方式领导下的儿童不愿再活动下去,要求把面具占为己有;而民主方式领导下的儿童则希望继续活动,也愿意把部分作品交给集体或拿出来展览。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大昭寺教师应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