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2-03-31毛行昊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湖北省赤壁市农业局湖北赤壁4373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赤壁市赤壁农民

毛行昊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赤壁市农业局,湖北 赤壁 437300)

李俊凯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析

毛行昊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赤壁市农业局,湖北 赤壁 437300)

李俊凯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对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市在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效和建议。

赤壁;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远程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在其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1]。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科学技术推广等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月3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到了战略高度[2]。

赤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东南岸;东经113°32′~114°13′,北纬29°28′~29°55′。北倚湖北省会武汉,南临湖南重镇岳阳,京珠高速贯穿全境,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现辖10个镇、1个乡、3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茶)场,总面积1723km2,人口52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茶、麻、果,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强该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具有地理资源优势,而且对两湖地区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3-4]。不断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面向“三农”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赤壁市初步形成了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图书情报等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赤壁统计年鉴·2011年》)。市级有农业信息中心,各乡镇(办)有农技信息服务中心,创建了3家市级农业信息网站(赤壁农业信息网、赤壁农业远程教育网、赤壁金农网),赤壁市农业局积极配合赤壁市电视台,创办了《今日赤壁》和《赤壁农业》农业电视专刊。同时,全市已经建立乡镇广播站13个、村级广播室6个、农家科技书屋131个,重点实用点农家书屋藏书量达到2000册以上。有线电视用户90903户,电视覆盖率达到98.2%,153个行政村全部建有远程信息化终端接收站点。赤壁市农业局与电信部门联合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技110”。“科技人员到户、良种方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同农业信息技术相衔接,“人网”与信息网结合,极大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平台。

同时,各种教育培训与信息平台紧密结合,相得益彰。2011年,赤壁市农业局免费发放科技光盘1000余张、农业技术资料30000余册、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100000余张,涉及种植养殖、果茶蔬菜、测土配方、动物防疫、病虫害防治等30多种领域,直接把科技书籍送到了农民身边;赤壁市农广校利用“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带着农业专家走遍了全市每一个乡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搭建田间大课堂。另外,赤壁市利用正在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三大培训,积极推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其中2011年村级党员骨干培训人数达3615名,有60名农技人员参加了知识更新培训,有3000多名农民参加了农民技能培训[5]。

2 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赤壁市在进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自身改革和创新,具有鲜明的特色。

2.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信息化平台,创新信息服务形式

近年来,赤壁市充分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农业、教育、宣传、工商、电信等多部门联合,构建了信息化平台,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内容涉及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供求信息、文化教育、防灾减灾、治安联防等多领域。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既有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媒体,也有大众亲睐的手机平台,还有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手段。通过集中学习培训或者田间指导等形式,使全市所有农村都能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2.2 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努力服务“三农”,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通过该平台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咨询,农民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阅、短信查询、电视专题等方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信息化、高效化。车埠镇农民在全镇建成信息化网络后,通过网络销售小龙虾等水产品,宣传小龙虾的市场前景和养殖效益,激发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村组干部和养殖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增强了农户发展小龙虾养殖的信心。据统计,赤壁市2010年生产小龙虾达2000余t,产值达4000余万元。小龙虾不仅丰富了市民菜篮子,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鼓涨了农民的腰包[6]。

2.3 以信息化平台为阵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针对赤壁市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以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教育阵地,通过开办培训班和文化下乡等形式,提高了农民素质,丰富了农村文化。

该市坚持“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各单位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采取“田间课堂+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增强远程课堂实用性。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化建设,其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更强,能进一步提高科技入户效果。柳山湖镇农民雷盛国通过接受村里远程教育,学到了实用技术。2011年雷盛国种植了1.07hm2时令蔬菜,承包了2个温棚和大棚,年获利近6万元,还带动10多户村民种植反季节和时令蔬菜3.33hm2[7]。

赤壁市拥有丰富的农村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忘、宝贵的文化资源被遗弃。在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以打造“文化赤壁”为特色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重新受到重视。以赤壁古战场为地理优势,举办了“知书识礼,书香赤壁”的全民读书活动和“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积极主动在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使农民改变观念,拥有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最终提升农民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培训一批农民、带动一批群众、造福一方百姓,达到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3 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3.1 急需加大新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把信息化人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8]。目前,虽然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工程,但专门从事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仍然需要大力培养。一方面,急需实施人才工程,引进大中专毕业生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选拔优秀青年、复原退伍军人等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农民进行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基层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各乡镇(办)农业信息系统均有专职信息人员,各村具有兼职信息人员能及时进行信息采集、传送等业务,为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2 急需加大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目前,赤壁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不能将此仅仅看着一项形象工程,更应着眼于长远,看成一项惠民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互联网、电信、教育、农业等各部门共同搭建农村信息交互和应用平台,是目前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选择。而在运行模式上,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要保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长久持续的生命力,真正服务到农户,则必须靠市场运作。在市场机制的建立上,要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和坚持各类相关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进农家、农技110、电信网进农户等收费方面更需向农民提供补贴,降低信息平台的使用成本。

3.3 强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农业远程教育优势

巩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提供终身教育的体系既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功能,也是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承担的任务[9]。赤壁市尚需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农民接受科技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发挥多层次办学优势,满足农民终身学习需要;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共同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联合办学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农民远程教育。同时着眼于提高远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依托。

3.4 进一步整合资源,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由于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时间长,如果没有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势必导致重复建设或者留下空白区域,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先要整体布局和规划,既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又要避免造成不必要浪费。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赤壁市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外地的信息交流,使赤壁的楠竹、茶叶、优质稻等优势产业走出去,使赤壁市旅游产业、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起来,使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智力成果引进来。

4 结语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整合资源,将信息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的农村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逐步实现国际化与现代化。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科技进步,搞活农产品流通,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城乡一体化[10],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力跨越发展。

[1]李翠霞.信息公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910-13912.

[2]郭作玉.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冯 丹.赤壁市土地用途分区实例研究[J].知识经济,2010,(2):137-139.

[4]刘 芳,徐堋涵.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赤壁市沧湖区为例[J].当代经济,2010,(23):30-31.

[5]李东方.赤壁市推出农民培训新举措,市领导带班逐镇集中培训农民[EB/OL].http://www.hb.osta.org.cn/htm/510/58279.html,2006-09-08.

[6]罗小民.赤壁小龙虾鼓涨了农民腰包[N].咸宁日报,2010-06-08(1).

[7]甘 青、宋勇华.赤壁市远程教育助农民致富[N].咸宁日报,2011-08-29(2).

[8]张文红.新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757-758,760.

[9]张 博,李思经.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3):62-66.

[10]许益成,方礼德.台州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应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72-673.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4.014

F320.1

A

1673-1409(2012)04-S052-03

2012-02-24

毛行昊(1982-),男,湖北鄂州人,硕士生,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建设。

李俊凯,E-mail357115780@qq.com。

猜你喜欢

赤壁市赤壁农民
湖北省赤壁市老蜂厂养蜂专业合作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探究与应用
走在创新路上——访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学生吴亦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赤壁市离休干部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