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与听力课堂活动设计

2012-03-31

关键词:语篇听力话语

赵 琳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 510630)

语境与听力课堂活动设计

赵 琳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 510630)

语境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方面。语境对听力理解活动有重要影响。探讨语境与听力理解活动的相关性,并以此为指导对听力课堂活动进行相应设计,有助于学习者语境意识的培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听力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以提升教学效果。

语境;听力理解;课堂活动设计

语境的观点最初由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弗斯将语境理论引入语言学研究,并提出语境应指语言的整个文化环境。韩礼德以弗斯的理论为基础,将情景语境定义为“语域”。他认为语域由三部分组成:语篇场,即“发生了什么事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参与者的具体行为是什么”;基调,即语言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关系等;方式,即语言在话语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参与者期望它在交流中有何作用。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语境的三个概念:文化语境、篇际语境和篇内语境[1](P12)。

听力理解是言语交际的特殊形式,与语境密切相关。但听力与语境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很少:田旭[2]研究了语境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杨慧、张新军[3]探讨了听力理解中的语境化策略。孙韵雪[4]探讨了动态语境对听力教学的影响。其他研究大多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如黄文洁[5]以认知图式为基础的听力教学研究,以及余芳[6]元认知与听力教学相关性的研究等。目前暂时没有主题为语境与听力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一、语境与听力理解的相关性

语境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口头语言是听力活动主要的语篇方式;学习者、听力材料和教师及其关系构成语篇基调;话语意义由听力内容体现;文化背景则来自于材料涉及的相关文化信息等。

(一)话语组织模式与听力理解

话语组织模式主要由词(正式体或非正式体等)、小句(简单句或复合句等)和语篇(体裁结构等)三个层面构成。不同模式会使听力材料产生不同的难易度,学习者对其有所了解,才能形成相应的听力策略。此外,掌握话语组织模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预测能力。

(二)话语意义与听力理解

话语意义是听力理解活动的目的所在。为了理解话语意义,学习者应识别词义,即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识别小句意义,即理解小句的字面和语用意义;识别语篇意义,即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

(三)文化背景与听力理解

在听力理解中,文化信息的解读是学习者的难题之一。这是由于中西文化环境的差异大,学习者借助自身经验仍不能充分理解听力材料而造成的。因此,听力教学中提供文化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听力课堂活动的相应设计

在听力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如能将语境意识融入其中,将更有助于学习者听力水平的提高。Helgesen和Brown提出,听力课堂由三个部分组成:听前活动、听力任务和听后活动(可选择的)[7](P11)。因此,听力课堂活动设计应以这三个部分为基础。此外,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也是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把握话语组织模式的课堂活动设计

把握话语组织模式的课堂活动旨在提高学习者的预测能力,并辅助其形成相应的听力策略。在听前活动中,可让学习者参与组织话语模式的活动。以新闻听力为例,可让学生自己作新闻报道。在听力任务中,写大纲(outline)是一种有效的活动,不过也应根据学习者的水平而进行调整。开始阶段,大纲练习应以较短的填空题为主,且让学生听前读大纲。再通过后期练习过渡,实现让学生通过笔记直接把握话语组织模式的目标。在听后活动中,可让学生对话语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加深了解。

(二)明确话语意义的课堂活动设计

明确话语意义的课堂活动旨在提高学习者两方面的能力:推测能力和把握大意的能力。Helgesen和Brown提出了一项练习推测能力的课堂活动:听前,让学习者先阅读有关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的材料,将其与自己的性格相联系进行讨论;在听力任务中,让他们根据所听到的人物性格信息判断其血型,这样学习者不听到人物血型也能进行正确的推测[7](P69~70)。此外,还可在听力任务中设计词义和意图推测题。把握大意的活动可让学习者在听前结合自身经验联想可能听到的内容;在听力任务中,可对相关图片进行排序或复述其大意;在听后活动中,可让学生以语篇内容为主题开展评价性讨论。

(三)增强文化意识的课堂活动设计

要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首先要保证听力任务的真实性。这需要教师在选好听力教材的基础上尽量加入一些真实的材料,如广播、电视节目等。但也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适当简化原材料或听力任务。此外,听前活动可采取小组陈述文化知识的形式,而听后也可作一些接近于真实任务的尝试,如让学生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真实交际环境等。

三、结语

以语境理论为指导进行听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从预测能力、听力策略、推测能力、把握大意能力和理解文化信息等方面提升其听力水平,从而改善听力教学效果。

[1]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田旭.语境因素对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杨慧,张新军.语境与听力理解[J].西北医学教育,2001(4).

[4]孙韵雪.动态语境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和启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1).

[5]黄文洁.试论听力理解中图式知识的激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6]余芳.大学生英语听力中元认知意识调查研究[J].外语教育,2009(9).

[7]Helgesen,M.&Brown,S.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istening[M].Sturbridge:McGraw-Hill Company,Inc.,2007.

责任编辑 强 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H319.9

A

1673-1395(2012)05-0151-02

2012-03-10

赵琳(1985-),女,湖南邵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篇听力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