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本政治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12-03-31

关键词:人本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李 薇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马克思人本政治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李 薇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阐释了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观;以人为本

人本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观点,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全面阐述了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政治主体性,提出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人本政治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政治主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人本政治观,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基础之上,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第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的逻辑起点。“历史什么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P75)马克思认为,政治产生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人的生存必然会与他人发生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而政治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46)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刻与政治活动相关,一刻也不能割离。马克思牢牢抓住人的本质问题,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人的基本特征,确定了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第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的最终目标。人的解放就是每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长期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将他们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使其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生活极其困苦。马克思迫切希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他提出,必须挣脱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P56),即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无情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揭示的同时,科学地预示了社会主义的到来:资本主义必将被一个更高级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形式所取代。他指出:“人民有权为自己确定新的国家制度,让国家制度成为人民意志的现实表现。”[4](P162)为此,他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并号召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权,即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权。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人为满足生存与发展所需而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探寻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

二、马克思人本政治观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是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政治学说,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本关怀。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不断给其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他们准确定位中国的具体实际,精准把握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思想进行了不断探索,使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

毛泽东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在中国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思想也落地生根。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社会价值观之后,从历史创造、人的本质等方面肯定了人的价值,提倡以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初步确立了我党的人民主体思想[5]。他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共产党人要为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这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开端。

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遵循毛泽东提出的“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将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一方面,邓小平强调以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思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人民要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实现主体价值,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邓小平创造性地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运用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有机结合的完整思路,实现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从革命性向建设性的飞跃。

江泽民给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江泽民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并根据新的实践,给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江泽民强调,政治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6](P27)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追求的目标,深化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的真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胡锦涛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的真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在当代中国的飞跃和升华。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刘军,肖桂珍.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及其时代价值[J].新视野,2009(1).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强 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A811

A

1673-1395(2012)05-0126-02

2012-03-12

李薇(1984-),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本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人本计算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