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源开发管理现状与趋势
——以泉州为例

2012-03-31欧颖峰

关键词:泉州文化产业资源

欧颖峰

(仰恩大学 新闻系,福建 泉州 362014)

文化资源开发管理现状与趋势
——以泉州为例

欧颖峰

(仰恩大学 新闻系,福建 泉州 362014)

泉州文化资源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有特殊的作用。从大力培养人才,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队伍;加强新闻媒体在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顺应经济发展大潮,积极与国际接轨等角度,分析泉州文化资源开发管理趋势,可以为泉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开发管理

所谓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是为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及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所需求的特殊资源。文化资源数量与质量高低对地域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我国文化产业始于21世纪初的香港,随后各地纷纷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创意引擎。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地处海峡西岸中心区域,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优势。泉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福建省级及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将这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开发为文化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在当今社会,大力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将为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新的经济动力,并带动产业链、消费链强劲发展。

一、泉州文化资源开发管理的现实态势

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地通过劳动加工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1]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是泉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重点为文化旅游业、博览业、民俗文化业等。

(一)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积极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就是文化旅游。泉州文化旅游在文物观光的层面上有众多做法,其中之一就是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将文化的潜在价值加工为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7年5月,南安市筹备成立了九日山祈风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创作人员,依据有关历史记载(祈风石刻)和府志、县志以及民间民俗等,按照宋代祭典规制,还原了融合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独特的祈风祭海仪式。[2]另外,增加文化旅游中的体验成分,发展文化旅游业。永春老醋是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闽南地区口碑极佳。永春老醋公司与另外一家老醋酿造企业顺德堂共同投入300多万元改善旅游设施,并与永春云河谷等景点捆绑形成一日游。目前,永春老醋公司拥有永春老醋特色工艺作坊、醋历史与文化展示厅、醋吧品尝区、醋窖藏陈列室、老醋工艺流程游览室等26个观光点。永春老醋公司通过挖掘醋文化资源开发旅游路径,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认可了永春老醋产品和品牌,从而扩大了永春老醋的影响。此外,各地也将文化资源开发为景点,吸引游客参与陶瓷工艺、雕塑工艺、南少林武术表演、木偶节目等学艺旅游中。泉州安溪县把闽南功夫茶发展为文化旅游产品,以安溪铁观音为主题,专门为各方游客设计茶艺流程和品茶环境,让游客体验茶艺文化。纪念品也是旅游者完整体验不可少的环节,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游客对泉州的文化旅游回味无穷。

(二)文博类文化资源、民俗类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

泉州文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也是当前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泉州文博类文化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共同开发有三种途径。一是静态开发,设立地方民俗博物馆,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体形式,以游客参观为主要游览方式。以海外交通博物馆为例,该馆是中国惟一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展厅中,分别陈列着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除了一艘迄今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外,还有数十根木、铁、石古代锚具,数百方宋元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160多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数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二是动态开发,一般以游客参与某种民俗环境中的活动为主要开发途径,如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活动、《活力泉州》大型歌舞文艺晚会、天后宫建宫81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品牌泉州·元宵地方戏曲“满天星”大展演、元宵花灯·灯谜展、“魅力海西、魅力泉州”书画摄影系列联播等。每年的重要节日,政府均会推出“魅力泉州,温馨工会”,为外地来泉州的建设工人举行免费游泉州活动,还举办“泉州人游泉州”旅游推介会及有奖征文、春节大游园、爱心大奉献等活动。三是地方小商品开发,一般是泉州民间商品的欣赏、购买,主要包含保健器具、传统服饰、土特产等商品开发。

(三)以品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规模经济

泉州区域内文化资源分布在不同县域,且每种文化资源种类多,点多面广,以品牌整合开发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有效提升泉州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一,以五南品牌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五南指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被誉为我国戏曲奇葩的提线木偶等南戏,集中表现了闽南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极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南建筑,千年古刹史迹犹存的南少林泉州东禅院,以精湛的技艺和奇妙的魅力驰名海内外的南派工艺石雕、木雕、铜雕、木偶、彩扎、竹编、纸织画、民俗画、瓷器、刺绣、脱胎、民间乐器、花灯等。第二,以五缘文化品牌整合泉州对台文化资源。五缘指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第三,以海丝文化品牌整合对外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资源。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史学上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东西方海上交通以及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

(四)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中的不足

目前,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如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加版权保护的发展战略,总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人能及。无论何种管理模式,政府在资源型文化产业开发管理中一方面是文化资源所有者代表,另一方面又是文化市场监管者。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文化资源的管理职能被弱化,有些地方执法不严,肆意违法的现象频频发生。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窑保护范围被某陶瓷有限公司挖掘破坏,当事人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仅以处罚了事;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文物保护区里有的群众开山炸石,乱修坟墓。[3]相关部门疏于管理是文化资源破坏严重的深层次原因。

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管理类、专业艺术类、经纪类及科技类人才。然而,相关调研发现,泉州各门类文化艺术相关人才缺乏,编、导、演人员断层,戏剧编剧、曲艺作者、舞蹈编导等艺术创作缺乏后劲,报业、广播电视缺乏策划人才、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

此外,一些级别很高的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开发利用内容枯燥,品种单一,缺少活力,除对参加宗教朝圣的游客有吸引力之外,无法满足现代多元化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

二、泉州文化资源开发管理趋势

(一)顺应经济发展大潮,积极与国际接轨

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逐步发展为新兴支柱产业。在我国,随着新的经济体制深度改革政策的落实,许多新措施将逐步体现于文化产业领域。新兴的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影视制作、旅游、娱乐、体育等产业互相结合,为文化资源的优化组合开辟了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泉州文化资源开发的数字化进程将成为提升资源型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战略是泉州文化资源发挥经济基础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策略。泉州文化资源开发管理要跟上这一发展形势,加强文化资源信息化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满足现代文化消费者求异、求古和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要宣传泉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消费者知道泉州文化,了解泉州文化,在宾馆、车站、码头、景区等地安置便利各类消费者的文化资源产品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向消费者宣传泉州文化资源、娱乐、购物以及市内交通等相关信息,以适应当代旅游消费者自助消费的需求。

(二)资源保护与开发均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泉州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第一,要坚持保护文化资源的原则立场。文化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再生资源,它蕴涵历史记忆,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泉州及地方政府应开展珍贵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升级保护,如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闽南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应编辑出版文化书籍,建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泉州南音戏曲陈列馆等,为存留民族民间文化提供载体。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力量设立民间文艺社团并加强引导,注重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泉州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环境较为脆弱,政府应适时予以引导,让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更好地生存。第二,产业化开发要合理适度,在文化资源开发中要尽量避免过度市场开发和滥开发等行为。第三,政府要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负主要责任。

(三)加强新闻媒体在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新闻宣传和教育是泉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文化产业对地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新闻媒介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管理,对文化生态环境的提升等方面的功能。2012年1月,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通过中新网、中国文化传媒网等媒体公布了2011年泉州闽南文化保护10大新闻事件,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操作泉州提线木偶、泉州高甲戏《昭君出塞》,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梨园戏精品剧目的《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数字电影杀青等列前三名。泉州许多文化资源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认识它的价值,因此,应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一系列节目,如泉州电视台播放茶文化节目就值得提倡。茶文化节目通过讲座宣传诗、茶文化,倡导健康饮茶理念,使泉州的茶乡诗茶文化资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有创意的茶乡文化环境,一定程度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四)大力培养人才,建设高素质文化产业队伍

目前,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都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即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数量少,比例失衡,分布不合理等。泉州资源型文化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取决于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德才兼备的善于管理的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合力。首先,应当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政府应当引导建立特殊人才培养的制度,多种方法、多个层面合理地配置和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人才。再次,政府在激励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等方面应当加大力度。更重要的是,资源型文化企业应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形成人才培养培训长效机制,具体到企业,就更应该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1]黄雪英.论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宿州学院学报,2007(5).

[2]潘志卿,傅德贤.南安仿宋祈风盛典再现千年辉煌[N].泉州晚报(海外版),2009-12-10(4).

[3]田明华.历史文化名城:请别伤害我[N].福建日报,2002-01-14(2).

F592.7

A

1673-1395(2012)05-0084-03

2012-03-11

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Y10)

欧颖峰(1981-),男,湖南平江人,讲师,主要从事传播学、文化产业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泉州文化产业资源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资源回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