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筹融资问题探讨
——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

2012-03-31龚文瑶

关键词:筹融资学费校区

龚文瑶

(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贵州安顺561000)

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筹融资问题探讨
——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

龚文瑶

(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贵州安顺561000)

新形势下,新校区建设已经成为各类高职院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新校区建设筹融资风险上应结合学校未来还款能力,“多渠道”、“多元化”筹融资,分散财务风险。

新形势;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融资

一、新校区建设背景

随着全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发展的基础源为老中专学校,以贵州省某市为例,2002年,该市原有4个中专学校——财校、农校、卫校、工校整合资源、合并重组升格为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新型高职院校在沿用老中专校舍基础上修修补补,在政府未再投入的情况下组建运转。为了生存与发展,各高职院校积极思考,锐意改革,创新发展,至今,多数学校已经实现了规模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上述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已由10年前的3000多人发展到现在近10000人。成绩来之不易,但要谋求更大的发展,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第一,内部压力。规模发展,学生人数增加必然带来校舍、教室、食堂、图书馆、教师、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紧缺,而且有的条件在现有空间基础上已经无法拓宽,如校舍区、教学区。

第二,外部压力。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快提升人才培养工作,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对贵州省各高职院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评估、大学生政治思想评估和其他相关的各类评估,除此以外,各高职院校还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申报工作。评估、申示工作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在各类评估指标中,有的指标在现有老校区条件基础上是无法达到的,如:校区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等硬件指标。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各类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因这类硬件指标阻碍了一些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跨入省级、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高专的大门,时间就是机会,晚别人一步,发展上你就要落后,学院的知名度、形象提升以及招生等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进一步壮大发展的重大而现实问题。因此,加快新校区建设已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

二、筹融资风险分析

资金筹措是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的关键问题,贷款是必然选择。但要吸取部分高校“举债兴教”经验教训,避免因盲目贷款改扩建新校区使本息压力过大致使部分高校陷入财务风险和教学风险[1]。

(一)未来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风险

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费与住宿费收入,有的学校还有校办产业收入、科研创收等。国家财政拨款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落后决定了财政投入数与增长数是非常有限的。以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为例,每年财政拨款占该校办学总经费的40%~50%(不包括人民助学金),这其中人员经费就占到90%左右,项目建设经费仅10%,要谈建设很难。学费与住宿费收入是仅次于财政拨款较为稳定的第二项主要经费来源,占学院总经费的50%左右,且随着招生规模的变化而变化。这项经费主要解决整个学校所有公用开支和人员经费(含课酬、福利待遇),有的地区,还需要用一定比例的学费与住宿费以平衡财政人头经费划拨的不足。

(二)未来学费收入增长空间极为有限

据教育部测算,2008年是我国高考适龄人数最多的一年,之后逐步减少。这意味着高校招生人数将会受到较大影响,高职院校,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高职院校的学费标准增长空间也已不大。现今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原因,还在承办着中职专业,以贵州省为例,各个高职院校中职专业学费,最低1200元,最高1350元,这一标准自从中专学校创建时就已确定,时隔几十年,学费标准仍然未调整。有的专业办学成本已经远远超过学费收入,甚至贴本办学,但仍然继续承办着。因此,未来学费收入增长空间是极为有限的。

(三)刚性支出风险剧增

新校区建设带来巨额投入资金,少则几个亿,多则甚至达到十亿以上,获得贷款当年,本息开始计还,假如以一般贷款规模6亿为基数、现行年利率6.5%计算,每年将发生利息刚性支出为3900万,加上计还本金数,刚性支出将会更高,每年国家存款准备金率随时都有可能调整,刚性支出风险更大。以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为例,每学年学费与住宿费收入2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学院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支出,勉强维持学院正常运转,在此状况下,要再承担巨额本息费用是存在着很大风险的。“量入为出”原则,就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收入与维持学校正常工作运转所发生的刚性支出的比例和结余来衡量未来还款能力。如果盲目巨额举债扩张发展,未来学校的财务状况必将陷入困境。

(四)未来招生规模不确定性

新校区建设规模的确定是以未来预计可招生数为基数来确定的。而未来预计可招生数是一个变量,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多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新校区位置、交通的便利性、学校的声望名气、专业设置、办学质量水平、学费标准、国家政策甚至新校区规划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做最坏考虑,如果新校区建设规模与实际招生规模相差甚远,那空置的资源也不能变现,预计的学费与住宿费收入只是一个数字,必将影响偿还债务的能力。

(五)贷款资金财务管理风险

贷款资金的管理受制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水平。现实情况,因各地区高职院校来源于老中专学校合并重组,现在的财务工作者还是由老财务人员或者是老带新而来的,陈旧知识已经难于胜任新形势下新业务工作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贷款资金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筹融资方法与思路

第一,明确指导思想。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每年的地方财政项目拨款屈指可数,就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为例,每年财政项目拨款仅200多万元,仅够贷款贴息。新校区建设资金筹措主要渠道还是只能依靠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贷款支持,总的指导思想:不攀比不盲目、不高标准建设,要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未来还款能力,“多渠道”、“多元化”“适度”筹融资,分散财务风险。

第二,针对新校区建设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而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新校区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建设项目,涉及建设项目除了道路、绿地、广场、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外,还包括非营利性建设项目,如教学楼、实验楼,盈利性建设项目。施工工程种类多、数量大、要求高。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不能简单行事,必须在学校新校区总体定位、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区分建设项目的种类、营利与非营利等性质,要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

第三,非营利性建设项目资金需要走“银校合作”之路。向银行贷款,是在财政投入有限之外主要的筹资渠道,新校区建设中如教学楼、实验楼等非营利性教学建设项目,可以采用银行贷款,贷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实际建设需要来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和还款方式;二是根据资金需要规模,选择贷款银行;三是考虑到集中还款付息时间的压力,贷款期可以分为短、中、长期;四是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进度提款,不要将贷款总额一次性提出,将贷款转变为存款规模,增加学校贷款成本;五是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不能随意改变既定用途。

第四,利用BOT(建设—经营—转化)模式满足盈利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除教学外,后勤保障服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食堂、宿舍、浴室、理发室、生活超市等,这些服务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收入,并且市场经济寿命较长。因此,我们划分为盈利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这类建设项目,可以借鉴“BOT”投资模式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BOT模式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中文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含义是“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融资与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项目公司向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以此收回投入的建设、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同时获取合理的回报,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和调控权,特许期满后,签约方的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2]该模式已经在部分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食堂、电子阅览室、浴室、理发室等建设项目中运用,取得良好的效益,西部高职院校在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自收学费收入“杯水车薪”的资金短缺现实之下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对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采用这种融资方式时,学校方要以学生利益为重,从学校稳定、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第五,资产置换或拍卖解决部分资金。新校区建设占地较广,一般要另行选址,其位置偏远。现有老校区地理位置好,城区交通便利,从房地产、商铺投资开发上看具有较强的优势。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利用现有校区区位优势资源通过置换、拍卖等方式来筹集部分新校区建设资金,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解决建设中紧急迫切项目的资金需要[3]。

第六,依靠政府化债政策,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一直以来我国财政对高校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办学经费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2009年,财政部、教育部在中央高校实施了债务负担、化解债务风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下达了财教[2010]568号“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看到地方高校债务危机与困难已经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的积极措施。作为地方高职院校要重视、把握化债机会,争取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第七,建立贷款项目管理责任制度。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成立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项目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4]。校长或院长对贷款资金管理负总责,在校院长领导下的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要负责组织项目论证、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项目负责人各负其责严格按项目计划使用资金,不能超标、超计划,保证建设项目质量。财务人员要制定严格的贷款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八,加强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现有资源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因其教育培养的特点与其他高校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教学中更要突出职业实际操作教学与实训,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室,或者实际操作课程前移或者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设施,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从而使新校区建设中部分教学仪器设备可以暂缓购置或不购置,大大节省建设资金。

第九,适当利用外资。我国早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正积极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以争取在政府支持下,合理适度利用外资解决发展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如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贷款,现在这种形式的操作已经较为成熟。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尽快熟悉世行贷款的申请、审批的程序和条件,力争掌握主动权。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是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在融资上切实结合学校未来还款能力,“多渠道”、“多元化”筹融资,分散财务风险。

[1]孙中国.高校“财务危机”状况研究[J].市场周刊,2006(8).

[2]刘晓君,张宏.基于BOT与TOT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TBT[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3]侯清麟.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筹措与债务化解[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

[4]孙磊,郭华馥.论高校新校区融资贷款的管理[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

G647.5

A

1673-1395(2012)05-0076-03

2012-03-05

龚文瑶(1972-),女,贵州兴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营销及旅游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筹融资学费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我的兴趣班学费
众筹融资与中国青年创业发展的探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互联网众筹融资的《证券法》适用问题的思考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制度工程学的小微企业众筹融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