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

2012-03-29张榆琴李学坤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12年2期
关键词:差距云南省城乡

张榆琴 李学坤

【摘要】 云南省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云南将创新政策措施,用全国最优惠的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本文通过了解云南城乡统筹的现状,并对其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云南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

近年来,云南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与全国相比,云南的城乡收入差距比较明显:2009年全国城乡收入比平均为3.3∶1,而云南为4.28∶1,比西部的西藏(3.78∶1)、广西(3.89∶1)、甘肃(3.95∶1)、陕西(4.17∶1)的城乡收入比都偏高;比中部的江西(2.76∶1)、湖北(2.85∶1)、河南(2.99∶1)、湖南(3.07∶1)、山西(3.30∶1)、安徽(3.13∶1)差距增大;而比起东部发达地区的天津(2.01∶1)、北京(2.23∶1)、上海(2.34∶1)、浙江(2.46∶1)、江苏(2.57∶1)差距则极其明显。从云南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云南城乡收入差距80年代属于相对较低,自90年代开始差距被快速拉大,2005年接近了5∶1。虽然自2006年开始逐渐降低,但是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即从2000年以来,云南城乡收入差距均超过了4∶1的过高比率水平。而世界银行1998年发展报告根据36个国家的数据,认为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2的情况较少。因此,云南省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失衡已相当明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云南省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云南发展概况

1、城乡生活和消费水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最终反映为消费水平的变化。从总体上看,2010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1074元,比1978年的314元增长了34倍,年平均增长107%;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13.4元增加到2010年3398元,增长28倍,年平均增长90.5%。城乡消费支出比率自1978年至2010年一直维持在2倍以上,2000年达到了历史高点4.08∶1,之后逐渐回落,2007年降低到3.00∶1,但是最近几年又有所拉大。

2、云南城乡教育发展水平

目前,全省有小学校15826所(一师一校点6054所);普通初中学校1619所(不含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7年;高等学校59所。随着“普九”省级验收工作的完成,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九”目标。但是由于多年来云南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教育落后,人力資本存量低,且在“一元化目标,二元化结构”的制度设计下,让二元化政策的农村孩子在一元化目标(升学、上大学)中与城市孩子进行竞争,这本身就存在着差距和问题。

目前农村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成为云南省,也成为我国最主要、最显著的教育差距。云南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云南城乡社会发展水平

(1)城乡医疗。云南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弊端,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占总人口数26.6%的城市,特别是集中在昆明等大中城市;而占人口总数73.4%的农村只拥有20%的卫生资源。医疗资源中最关键的医疗卫生人才,全省共有医技人员16.75万人,其中47%在城市,53%在农村。

云南省农村医疗体制改革起步晚,发展快,新农合试点范围和参合群众迅速扩大,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5年全线铺开参合率达到81.4%,到2010年参与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了96.18%。云南省2010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已经提高到1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元、地方财政补助60元、个人缴费20元。在此基础上,全省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要力争达到60%,个人报销补偿最高限额要达到3万元,并将逐步实现新农合一网通、一本通和一卡通。但是,与城镇医疗保险相比,云南农村新型医保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医保费用相对偏低,在医药费用居高不下情况下,农村群众医疗压力仍然很大;二是县、乡镇、村级报销流程复杂,百姓难于理解;三是全省至今仍然未达“一无三配套”目标,约40%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外科常规手术,严重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负担。

(2)城乡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几经改革,目前,实行中央补助、省财政补助、单位缴纳(中央企业、农垦企业、私营企业20%,省属行业企业与地州市企业各24%,个体工商户18%)、职工个人缴纳费(统一执行8%)的统筹办法,到2009年全省城镇职工参保306.5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6.3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0.22万人。

云南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占全省农村人口的96.3%),以村集体“五保户”形式为辅。家庭养老实际由二部分组成:一是靠老人承保的“土地”;二是靠子女养老。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成为“空壳”,五保户“养老在许多地方仅仅成为供应口粮和死后埋葬”。

总体而言,云南城镇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均在逐渐增长,这也是城乡统筹中让人欣慰的一件事情,但是从各自所占人口比例来看,农村养老保险的比率相当低。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即使每年养老保险均在增长,但所占比例却变化不大,仅占4%~5%。

(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全国一样,上世纪在谈及低保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专指城镇居民,并不包括农村农民。自2007年起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云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比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保障人口自2005年的2.6万人增长至2009年的338.6万人,增幅十分巨大。

二、云南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分析

1、城乡差距缩小的政策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连续5年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为农村发展铸就了坚强的政策后盾。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2009年中央“1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除了在前面6个“1号文件”的基础上强调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等重大内容外,进一步提出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外,国家将把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等作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突破口。

云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发展中面临困难最多的一个省份,中央的“1号文件”对云南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云南省相应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支农政策。如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主要农产品储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等投入;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和推广;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退耕还林、还森林生态效益等林业直补范围,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城乡和谐构建的经济基础

(1)工业经济:运行既好又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坚实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坚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着力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省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长期以来难得的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近10年来最好阶段。强劲的经济基础,为云南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2)农村经济:初具规模,积累能力得到了加强。经过多年建设,云南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上升较快。全省农业总产值1978年僅为40.02亿元,1993年增加到799.33亿元,而2010年则达到了1810.5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5倍,年平均增长5.7%;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0.6元增加到2010年的3952元,增长30.26倍,年平均增长11.1%;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864.05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650万吨,增长90.96%,年平均增长1.8%;云南省农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云南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外贸经济:云南面向东盟的桥头堡。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总长为4060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20个口岸,其中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有12个(公路口岸7个、铁路口岸1个、航空口岸2个、水运口岸2个);经省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有8个(均为公路口岸)。另外还有九十多条边境通道、一百多个边民互市点。通过昆曼国际大通道,云南可直接进入东南亚,直达印度洋,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目前云南省正着力打造的第三亚欧大陆桥,是中国联通欧洲和大西洋的核心枢纽。云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发展为契机,提升“桥头堡”战略,立足对外贸易,打造一批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农业品牌,提高产成品的高附加值,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认证农业的国际化道路,提高云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生态经济:云南经济制高点。在全球高举生态经济大旗的今天,生态经济毫无疑问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云南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建设好国家大西南生态屏障,发挥云南生态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云南将立足工业基础,抓住农、牧、林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实际,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2009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的《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层面,确立了培育云南生态意识、发展云南生态经济、保障云南生态安全、建设云南生态社会、促进云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任务,在省级层面把云南打造成为生态经济的制高点,对于云南的全面、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条件

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使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注:本文系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基金项目“刺激消费政策对云南民族贫困地区民生改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1FZ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德亮等:云南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

[2] 汤德喜等:四川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3] 施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J].理论视野,2003(4).

[4] 马瑜等:从制度创新看统筹云南城乡发展[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1(6).

猜你喜欢

差距云南省城乡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