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2012-03-21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3

地理教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水文河流流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3) 金 春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 鲁爱华

“河流”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3) 金 春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 鲁爱华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流域、水系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高地成为分水岭。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水系是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联结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内(外)流河、内(外)流区河流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河水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河水未流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湖或直接消失在沙漠里的河流,称为内流河,也叫内陆河。外流河一般处在气候比较湿润、降水丰富、蒸发量较小、离海较近的大陆边缘地区。内陆河一般处于离海洋较远的大陆内部地区。亚马孙河、长江、黄河等都是外流河。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最终注入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全长 2000多千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外流区即外流河的流域,内河区即内流河的流域。

河流的补给形式河流的补给形式有多种,主要有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高山积雪与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世界上绝大多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其汛期及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以我东北地区最为典型,其冬季降雪因气温较低而留存,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而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随着雨带的北移,还会形成夏汛,表现为明显的双汛期特征。高山积雪与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分布以内陆高原山地为主,气温越高,融水量越大,河流水量的大小与气温的高低呈正相关,汛期多在夏季,冬季可能断流,以我西北地区最为典型。沿河湖泊对河流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可靠,但水量较少。

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来说的;水力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水的势能资源,又叫水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来说的;水利资源泛指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

河流流量与流量的变化流量大小取决于补给状况、流域面积、气候类型、植被状况。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与该区域气候特征密切相关,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河流,降水受夏季风强弱与进退的影响,汛期都在夏秋季,变率也大。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汛期在冬季;热带雨林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河流量流都相对平稳,其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也较小。

河流封冻现象与凌汛现象当水温降至0℃时,河面开始结冰,若河面全被冰层覆盖即封冻。河流封冻是从水面开始,冰层向下逐渐加厚。凌汛现象的发生,多在秋冬封冻时节与冬春解冻时节,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河流处于融冰期或刚刚封冻时期,其二是水流平缓地由较低纬河段流向相对较高纬河段。如黄河是我国最南的一条冬季封冻的河流,但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主要是宁夏河套段与山东境内。

河流的航运条件与航运价值河流的航运条件从自然条件(即流量的大小和水流的平稳度,河道的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即可,但航运价值除了自然条件外,还需从经济条件(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河流流向与地区间的物流方向是否相对一致等)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流域内经济越发达,沿河岸地带城镇越稠密,客货航运量越大,航运价值越高。如,南美亚马孙河流经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且水流平稳,从自然条件看非常适合航运,但该地区常年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该河航运价值就较低。

2.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阿期旺水利枢纽与三峡水利枢纽在功能效益上是否相同?

不同,阿期旺水利枢纽的第一功效是发电,而三峡水利枢纽的第一功效是防洪。

误区: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不分前后、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可取的。

矫正:主要表现在两河所处区域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两大水利枢纽的最主要功效是不同的。阿期旺水利枢纽的第一功效是发电;长江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三峡水利枢纽扼上游来水之咽喉,防洪是其第一功效,在多雨季节,通过人为调节其下泄水量,可有效减轻其下游抗洪压力。

拓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大多可从其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的河流及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水利枢纽的第一功能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问题2】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误区:直接分析珠江径流量大的原因,导致问题主体——淮河指向不明,答非所问。

矫正:淮河流域地处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水源补给相对较少,径流量较小;而珠江流域地处湿润区,雨季长,降水丰富,水源补给相对较多,径流量较大。

拓展:分析我国某河流域降水丰富的原因:位于沿海,海洋水汽易于到达(海陆位置);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大气环流);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降水多(特殊因素);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午后多对流雨。

【问题3】简析长江和黄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异同。

误区:分不清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各指哪些要素,将河流水系与水文特征混为一谈。

矫正:相同的方面:从水系特征看,流域面积广,支流较多,比降大;从水文特征看,径流量较大,汛期相同,以降水补给为主。不同方面有:从水系特征看,黄河中游支流众多,下流成为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受河堤束缚,下游流域呈狭长的条带状;而长江支流多呈南北对流分布,且越往下游,支流越多,至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从水文特征看,黄河总体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夏汛,但汛期短,含沙量大,冰期短,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总体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黄河和缓。夏汛,汛期长,含沙量少,无冰期。

拓展:水系特征多从河源和河口、干支流的流向、流域面积及形状、干支流分布及长度、河流弯曲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其主要受气候(气温状况、降水状况)、地形地势(相对高度、地面坡度、倾斜方向)两大要素的影响。水文特征多从流量或水位的大小、汛期长短、流量或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与冰期诸方面入手分析,其主要受气候、地形地势、植被(类型、覆盖率)诸要素的综合影响。分析某一河流的水文特征,要牢牢把握该河流所在区域的最本质特征,从宏观上要跳出河流看河流。

【问题4】简要分析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误区:简单认为只要有落差的河段,均可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这是不对的。

矫正:从水能资源开发来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流量,其上游区域降水丰富,且汇水面积较大;其二是要有充足的水的势能,从地势看,要有足够的落差;其三是从选址建坝的区位看,地质条件要稳定可靠。

拓展:从我国主要水电枢纽的分布看,黄河干流上的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水电站,长江流域的二滩、龚嘴、铜街子等,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干流的三门峡、小浪底水电枢纽,长江流域的三峡、葛洲坝、隔河岩,西江上的岩滩、鲁布革、天生桥等水电站,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均符合水量丰富、落差较大、有一定量的库容、所选坝址地质稳定的条件。

3.教学诊断研究

(1)概念教学的不明确。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有效答题。如流域与水系、内流河与外流河、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季节性积雪融水与高山积雪冰川融水等。

(2)分析具体河流或虚拟河流时,空间定位不准,影响河流或某河段区域最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理解,进而影响河流相关知识的分析。初、高中地理相对脱节,不能用高中理论去解释初中表述的地理现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相对不足。

(3)思维面较窄,孤立分析河流知识块,未能做好自然地理诸要素知识环节的有效整合,未理清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植被土壤、水系水文等自然地理诸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渗透,没有牢牢把握住河流所在区域或河流流经的某段区域的最主要特征,也未能做到从最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下表为2011年高考有关河流考查分布统计:

近年高考注重对河流及流域开发的综合考查,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从整条河的水系分布示意图入手,考查河流某一段的水文特征。命题形式:通过等高线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有关数据图表,来考查径流量及其变化、水资源利用率、河口水质变化及气候原因。

(2)区位分析中突出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的影响。如农业区位分析中,要求描述河流特征细化到对农作物生产加工环节。如河流对黄麻生产的影响:一是灌溉(生长期),二是运输(成熟后),三是浸沤(上市前)等。

(3)不同的河流及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水利枢纽的第一功能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它们均具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常规功能。在河口建水坝,通过调控入海流量,可有效防止海水倒灌、河水变咸问题。这提供了水利枢纽的一种全新的情境视角。

(4)流速主要取决于地形坡度的大小、河道的顺直程度及河床的淤积情况等。如赞比西河,上游段流经高原地区,水流缓慢,河道多弯曲,易泛滥,沿河沼泽广布;中游段流经峡谷和洪泛平原相间地区,水流缓急依河流宽窄而变化;下游段,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5)以洪涝或干旱灾害为背景,从正反事例考查沿河湖泊及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蓄能力,探讨分析湖泊及湿地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2.内容整合

(1)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

河流的水文要素主要有:流量大小、水位高低、含沙量、流速、冰期及凌汛现象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流量大小取决于补给状况、流域面积、气候、植被状况等。如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②水位的变化:水位的变化同流量有直接关系。流量增加,水位上涨,反之下降,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会使水位上涨;水库建设后,也会使库区回水区水位上涨、水流趋缓、河道加深加宽。③流量的变化、补给量的变化与气候有关。山积雪与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而变化;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量而变化。④含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受植被状况、坡度陡缓、土质松软度和降水强度的影响)。⑤流速主要取决于地形坡度的大小与河道的顺畅程度。坡度陡流速快,坡度缓流速慢。河道顺直程度越高,流速越快,反之越慢。

可以分析整一条河流的整体水文特征。如长江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夏汛为主,汛期较长(6—9月),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水能蕴藏量大。也可分析某一条河流某一河段的水文特征。如黄河上游,水量较大,富水力,含沙量小,冰期短,部分河段存在凌汛现象,且流量逐渐减少;黄河中游,多支流汇入,水量剧增,含沙量剧增,冰期短;黄河下游,流量的变率大,含沙量大,因作为地上河,河水下渗多,流量向下游逐渐减少,冰期短,部分河段也存在凌汛现象。我国西北内流河的补给大多以高山积雪冰川融水为主,融水量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夏季为汛期,冬季基本断流,流量相对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大。

(2)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

河流的水系特征明显受到地形地势的制约。向心状水系,多在盆地地形,河流由四周山地汇向盆地底部,如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内的河流。网状水系,河流密集,纵横交错,多发育在三角洲平原上,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单面状水系,多发育在断层构造,干流沿断层线发育,支流从同一侧的倾斜面汇入,如法国罗讷河。放射状水系,多发育在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区,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分流,如我国海南岛上的诸河流。树枝状水系,多发育在地势平坦开阔、两侧多山地的地区,各支流呈扇状展开,入海通道也少,如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

(3)河流流向的判别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判别方法大致有:其一,根据一组(或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其二,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由潜水位的高值流向低值;其三,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因湖泊和水库的调蓄作用,下游流量相对趋于平缓;其四,根据河床的横剖面,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上游,河床狭窄,剖面较陡,河床较深;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床拓宽,剖面较缓,河床较浅;其五,根据城市的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区河流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地区;其六,根据河流沿岸城市的多少,判定河流流向:越往中下游,河流越开阔,城市越密集。

(4)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

流域以“五水”为主的开发模式。“五水”即水力、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其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如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河流或其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其分析思路如下:

流域综合开发与环境整治模式,要注意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将其与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生态环境改善与资源合理的利用等因素。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中下游: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退耕还湖,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等;下游地区突出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的问题。

(5)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3.方法点拔

(1)从区域的主要特征入手进行河流分析

判读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的综合整治、流域的综合开发均要牢牢把握所在区域的最主要特征,从该特征入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准确分析。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要从干旱特征入手,分析河流特征:积雪冰川融水为主,流量小,数目少,流程短,含沙量大。欧洲西部,要从海洋性气候与多平原地形入手,分析河流特征:流量大且平稳,径流的变率小;季风气候区的河流,自然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流量大,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大。如果题目给定降水统计资料,综合判读比较河流特征时,要注意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2)借助区域,进行不同河流的对比分析

同样是季风区内的河流,由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同,其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如珠江、淮河均处于我国东部地区,其河流补给都由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雨水补给,但珠江地处我国南部地区,雨期长,降水量更大,年径流量有淮河的7倍之多;亚欧大陆东、西岸,河流的汛期迥然不同,其主要是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所致;长江、黄河含沙量的高低不同,是流经区域地形、地貌与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所致,降水的多少与强度仅仅提供了动力。

(3)巧借区域,综合分析河流特征

河流的上、中、下流各河段内部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资源特征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应措施,均具有相似的地域性特征,但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可借助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特征综合分析,跳出河流看河流。

三、试题研究

考点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沼泽等湿地的调蓄作用

【2011年安徽地理卷,25~26】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储

误区分析:对生成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从图表中直接获取有效信息的把握不准确,不能从径流量的数值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调运知识。第1题学生误选其他选项的,仅仅看到了不同月份降水量的变化,而忽视了河流搬运能力取决于径流量的本质联系。第2题学生误选,是没有认真读图审题的结果。

解题思路:本组题主要由河流的流域特点来考查流域内、外力作用和径流变化的原因。因地形地势、河道顺畅程度、植被、人为因素等影响,河流洪峰的到来,总会滞后于降水量的最大时刻。第1题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即搬运能力最弱。第2题从水系图上可以看出该河流域为大片沼泽,湿地的调蓄作用明显。

参考答案:1.A 2.D

考点2:河流的水文特征、农作物生产所需的水文条件

【2011年海南卷,4】读下图,完成第3题,

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误区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对图中信息的把握能力。学生能否根据轮廓图所提供的经纬度进行区域的准确定位,进而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河流的水文特征,是能否正确分析该题的关键环节。选错的学生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一步。

解题思路:该岛屿位于18°N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根据自西向东经度67°和66°属于西经,该岛南部为加勒比海。全年降水丰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岛河流流量全年均较大。甲河流程长,乙河流程短;乙河流地势陡;甲河流域面积明显大于乙河,又地处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汇入水量多,径流量大,因多热带雨林,含沙量小。

参考答案:3.D

【2011年全国大纲版,36(3)】

4.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略)。 说明该地区(恒河三角洲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误区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把本题中要求对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分析,理解成对黄麻生长的水文条件分析,忽略了成熟后的黄麻的收购、调运、浸沤加工等水文条件的依赖。

解题思路:要求学生注意对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的把握,读透材料文字信息。试题立意要求考生从水文方面分析黄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一是灌溉(生长期),二是运输(成熟后),三是浸沤(上市前)。要注意细化答案:一要指出充足的水源有利于灌溉,二要指出稠密的水系便于运输,三是丰富的水源与水流平缓,为黄麻的浸沤加工环节提供了必要的可行条件。要指出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

参考答案:4.水网密布,水量丰富,便于成熟黄麻的收购与调运(3分);径流量大,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3分);水流平稳,便于浸沤黄麻。

考点3:流域开发对河流的影响

【2011年福建卷,37】

5.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①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②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误区分析:能否准确定位,是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河口出现断流,除了该地区降水相对不足,河流径流量较小的自然原因外,能否跳出河流,从经济活动乃至人口多少、城市分布对水资源的需求入手分析引水问题,是主要思考的视角。地理环境整体性要求联系地分析地理环境诸要素及其变化,如地下水位、水质问题、土壤肥力问题、河口地带的近海渔业问题、海岸线后退问题、河口湿地消失问题、下游生态问题、荒漠化加剧问题,是否适应地理环境整体变化趋势。

解题思路:从题目信息的呈现和获取方面分析,此题首先需要根据经纬网知识定位所在区域为美国的中西部区域。随后,激活大脑中此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知识。这是背景知识的获取和准备。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需以每个问题的主题为情景来思考解答问题。①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考察影响河流流量的人为原因,需要将思考空间转移到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思考该区域的人口分布、工农业生产状况、拦水原因;②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此题考核的要点是断流对下游地区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产生的效应,因此需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各个自然要素有哪些,然后依据直接间接效应依次回答各个要素的变化。

参考答案:①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中游来水,使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②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四、漏洞扫描

1.读“淮河流域图”,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2.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题中信息,分析甲国中流经A、B两城市的河流的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乙国流经路易港和C地两河的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

(3)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3.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猜你喜欢

水文河流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