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陪护与亲情陪护模式病人满意度比较1)

2012-03-19许翠萍杨雪莹褚梁梁刘庆芝薛秀娟

护理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亲情家属量表

张 洁,许翠萍,刘 凯,杨雪莹,褚梁梁,刘庆芝,薛秀娟

Zhang Jie,Xu Cuiping,Liu Kai,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250012China)

目前国内医院的陪护模式有3种,即无陪护、亲情陪护和专职陪护,无陪护是指实行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即病人进入病区后包括生活护理在内的基础护理完全由护理人员承担;亲情陪护指住院病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完全由家属来完成;专职陪护指接受短期护理培训,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承担病人的生活照顾。无陪护起源于西方国家,淡薄的家庭观念使其要求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而在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开展这种新的陪护模式无疑会面临层层压力。相关研究表明,病人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及改进医疗护理工作的标准,因此,鉴于接受专职陪护的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无法配合调查的前提下,本研究通过比较无陪护模式与亲情陪护模式下病人满意度的差异,寻找现存的护理薄弱点,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5月—7月选择山东省4所三级医院(其中省级三级医院2所,市级三级医院2所)的无陪护模式病区病人和接受亲情陪护的病人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②年龄18岁及以上;③能够用中文进行交流;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为意识障碍、有精神疾病、言语障碍、入院不足3d的病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住院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等。

1.2.1.2 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在参考冯志英等[1]设计的病人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包括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工作主动性、人文关怀、工作能力、病区环境、健康教育及总体满意度7个维度,共20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计3分、“不满意”计2分、“非常不满意”计1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对60例病人进行预试验,预试验中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 0,本次调查中测得量表的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1。邀请6名护理专家对该量表进行内容效度(CVI)评价,量表的整体CVI为0.90。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在获得研究对象口头同意的基础上,由研究人员发放问卷。为减小偏倚,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统一指导语,让研究对象独立自评,老年病人或其他读写不方便的病人,由研究人员逐条解释询问并代填。本研究向两组病人各发放问卷15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均为9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数据经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例

2.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总体满意度 健康教育 病区环境 工作能力 人文关怀 工作主动性 服务态度无陪护组 135 4.415±0.495 4.676±0.330 4.484±0.442 4.341±0.460 4.496±0.463 4.849±0.312 4.842±0.247亲情陪护组 135 4.326±0.486 4.428±0.437 4.375±0.472 4.232±0.420 4.415±0.463 4.200±0.494 4.827±0.272 t 值 1.489 5.246 1.952 2.027 1.445 12.912 0.46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无陪护及亲情陪护模式病人满意度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总体满意度及各维度得分均较高,提示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均较满意。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各级医院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主动、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护士自觉走近病人,满足其需求,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无陪护和亲情陪护均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赢得了病人的满意。

3.2 现存陪护模式利弊分析 表2显示,接受无陪护模式服务的病人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接受亲情陪护的病人。因为无陪护模式病区的护理人员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在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解答病人的问题,适时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洗头、洗脚、协助进食、洗澡等生活护理,给予病人全方位的生活照护,解决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家庭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亲情陪护一直是主要的陪护模式。病人有家属的陪伴,护理工作相对被动,由于护理人力缺乏、服务理念等原因,护士并没有完成包括生活护理在内的所有工作。虽然本次调查发现,病人满意度各维度的比较中亲情陪护在很多方面的得分低于无陪护模式,但87.8%的病人仍希望家属陪伴[2]。李向荣等[3]比较了亲情陪护和非亲情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影响,发现亲情陪护组的病人获得了更好的治疗结局。美国医院虽采用无陪护模式,但是家属愿意参与病人的照顾并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使病人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希望他们康复的心情[4],家属可在亲情陪护中给予病人心灵上的支持和慰藉。虽然无陪护模式要求减轻家属的负担,使病人的身心照顾完全由护理人员承担,但是两者并不冲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陪护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无陪护模式的改革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无陪护能否得到全面的开展还受到经济实力、卫生保健体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无陪护和亲情陪护应当并存。

3.3 现存陪护模式下的护理问题 由表2可知,在无陪护模式各维度的比较中,病人对护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最低,对护士工作主动性满意度最高;亲情陪护模式下,病人对护士工作主动性的满意度最低,可见无陪护模式的确在营造高层次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5],但是同时提示护士工作能力仍是限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大障碍。护士工作能力是其整体素质在工作中的体现,整体素质偏低或许与当前护士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关。因此,管理者在鼓励护士参与和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轮流举办讲座等形式敦促护士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护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 小结

病人满意度是评判护理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反馈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无陪护模式的改革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尚达不到发达国家全民保险的水平,所以全部医院实施无陪护模式还需要时间,各级医院应根据经济实力、卫生保健体制等现实问题,客观看待“无陪护”,正确认识多种陪护模式并存的必要性[6],但是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成绩不可否认,无陪护模式的成功之处值得普通病房借鉴。

[1] 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6.

[2] 冯建华.病人对探视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6(4):245-246.

[3] 李向荣,谭涛,石学慧,等.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08,6(12):1418-1419.

[4] Li H.Family caregives’preferences in caring for their hospitalized elderly relatives[J].Geriat Nurs,2002,23(4):204-207.

[5] 潘军华,刘朝杰.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387.

[6] 魏岩.对我国医院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现状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2,10(4A):947-948.

猜你喜欢

亲情家属量表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永不凋零的亲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