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满意度分析
——以玉溪市红塔区农户调查为例

2012-03-12包函可起建凌

关键词:公共品设施供给

刘 晗,包函可,起建凌*

(1.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重庆 400715;2.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基于在玉溪市红塔区北城、李棋和春和等镇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和公共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对所调查的三个乡镇的农村公共品服务满意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了解农民对于公共品服务的需要,为云南省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公共品的投入提供方向,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品服务体系,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

一、农村公共品概述

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一类特殊商品,萨缪尔森在其著名的《经济学》中给公共品做了如下的定义:公共品是指这样一类商品,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1]。由此可见,农村公共品应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农村公共品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2]。农村纯公共品可以为整个村庄的人共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如农村的天气预报、农村文化广播以及公共安全等。农村的准公共品是指虽然它可以为全体村民所使用,但是由于公共品的有限供给,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例如农村电力设施、水利设施以及道路设施等,在使用者较少时不存在影响,但是当使用人数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降低使用者的效用。由于纯公共品的定义比较狭隘,农村公共品大多为准公共品,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品主要就是这类具有非排他性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准公共品。

本文结合所依据的调查问卷的内容,将农村公共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公共品,包括灌溉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电力设施等;第二类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品,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饮水设施、文化活动、垃圾处理等。

二、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满意度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云南省是我国典型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受困于财政资金的缺乏,云南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对于广大农村的需求普遍存在较大缺口。鉴于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周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和云南省其他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相对于云南其他地区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且该区域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劳动力素质较高,对农村公共品具有一定的认识,对该区域农村公共品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能够从一定程度反映云南省农村现有农村公共品的实施情况,有利于为今后云南省各级政府实施农村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采用的数据是笔者于2011年2月在玉溪市红塔区部分城郊结合乡镇实际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选取了北城镇、李棋镇和春和镇作为调查地点,另外还从九溪镇得到的一部分调查数据。此次问卷采取偶遇式访谈,针对那些有农村公共品概念并且愿意接受访问的农民进行访谈调查,均采用“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调查的内容包括农民基本信息和农民对各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两个部分,共有19个问题,最终共发放问卷952份,收回问卷907份,剔除其中回答不完全的25份问卷,共计收回有效问卷882份,占全部问卷的92.45%。

(二)农村公共品满意度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除了了解农民的基本信息外,主要是调查农民对于各项农村公共品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是用调查中回答“满意”的村民占全部受访村民的比例来衡量的, 同时“不满意”是指农民希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否定。从总体上来说,有54.08%的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整体情况感到满意,这说明了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调查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2月在玉溪市红塔区部分城郊结合乡镇实际调查数据统计而得。

1.村民对道路状况、电力设施、饮水设施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满意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所调查的农村靠近城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云南省属于农村经济发展较高地区,地方财政具有一定的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该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在云南省属于比较完备地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电网建设和自来水工程建设相对较好,并且经常有农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对道路状况、电力设施、饮水设施以及农业技术推广这四种公共品的满意度较高,分别达到了75.51%、90.82%、83.67%、73.47%。

2.村民对于教育设施和文化活动比较满意

村民对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比较满意,农民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度比较高,满意率达63.27%。同时,教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这两个项目也是满意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57.14%和62.24%,这是由于靠近城市,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农民子女的教育需求,而对于文化活动这一项来说,村民对文化娱乐的满意主要是基于每个自然村基本上都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部分村还接通了宽带网络。通过访谈了解到,村民对文化活动的不满意主要是村里没有大的活动场地供村民休闲娱乐,有的村民还希望有体育健身器材和露天电影放映。

3.村民满意程度比较低的是医疗卫生设施、灌溉设施和垃圾处理

村民不满意的公共品还有医疗卫生设施、灌溉设施和垃圾处理,满意度分别只有44.90%、41.84%、40.82%,村民对于医疗设施的需求还没能得到满足,有的年纪大一点的村民希望能够得到一点医疗补助以及多设立几个乡村卫生所。在访谈中了解到村民对于灌溉设施的不满主要是村子附近没有足够的蓄水池,也没有排灌站,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去年的大旱给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对于垃圾处理的不满是由于农村的垃圾处理还处于无人治理的状态,村民希望能建立起垃圾处理站,解决垃圾乱扔乱放的现状。

(三)影响农村公共品满意度的分析

1.农村公共品供给来源单一

现有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的格局,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提供完全依赖于政府。而云南省各级政府由于财政实力较弱,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品的需求。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农民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欠账越来愈多。

2.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制约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现行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机制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公共品的决策是由省、市、县(区)、乡各级政府作出的选择,农民在决策中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决策的选择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民的真正需求。另外,各级政府受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的影响,政府部门决策目标和农民需求并不总是一致,短期内见效快、易出成绩的公共品相对于需要持续发展、投资大、见效慢的公共品,如大型水利灌溉设施、大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具有较高偏好。

3.农村公共品供给偏重生产,对生活公共品的供给重视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涉及生产的公共品满意程度较高,涉及生活方面的公共品满意程度较低。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注重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分不开,特别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以来,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都非常重视,但各地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的制约,部分地区政府在公共品提供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活公共品的提供还需进一步加强。

4.农村公共品使用和管理不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受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水平限制,在公共品硬件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软件建设中人才资源的匮乏以及农民生产技术素质不高,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缺乏,使农村公共品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依然是制约公共品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在调查过程中,不满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比较明显的是医疗卫生设施,医生的医疗水平等,以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在短期内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原有的一些公共品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灌溉设施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5.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的多样性还存在明显差距

由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水平提高很快,农民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对公共品的需求从原来的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转换。当今农民不仅仅单纯依靠农业生产获得收入,工资性收入、投资性收入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农民的生活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也开逐渐追求生活的品种,所以,现有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方式和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完善农村公共品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虽然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要改善和促进农村公共品的发展,应该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保障机制

由于公共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导致了公共品不可能依靠市场来提供,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才能够加快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公共品的选择决策。这既要求政府重视对农村地区公共品的投入,还要求保证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所面临的不同困难,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要。通过机制的建立来保障农村公共品有稳定而持久的供给。

(二)强化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农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农村发展。在税费改革之前,政府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府也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城市,直到税费改革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之下,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才有所加强[3]。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农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对于他们对整个公共品服务体系的评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当地农民的心中政府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是农村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需要政府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帮助,这是政府职责所在。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公共品的投入力度,满足农民对于公共品服务的需求。只有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农村公共品的提供才是有保障的。

(三)实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的多元化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一般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农民对公共品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趋于多元化,这要求政府在为农民提供公共品时要注意不同特征的农民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村民的不同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在对农村进行公共品投入时,注意当地农民的不同需求。为收入较低的农民多提供一些生产方面的帮助,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而对于那些较富裕的村民尽可能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方面的设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在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经济水平比较高,当地的村民就主要重视教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医疗卫生设施,但对于那些交通闭塞,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农村来说,当地的村民可能还只关心电力和饮水等基本的农村公共品,只希望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因此,政府应在对农村进行公共品的投入前多做调查分析,找出农民最为期望得到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公共品的多元化供给。

(四)鼓励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这是由公共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也造成了政府的强制性供给,导致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产生偏差,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面对现在农村公共品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鼓励社会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中来。如非政府组织对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如果能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既能弥补政府对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又能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农民对于农村公共品的多元化需求。如农业合作社是农户为了自身利益而资源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目的是在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由农业合作社提供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公共品,如灌溉设施和大型农业机械等。农业合作社是以促进农业生产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由它来提供农村公共品,既能弥补政府在对农业生产设施供给上的缺陷,又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探索农村公共品市场化供给

传统观念认为,公共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家的新观点:公共物品并非一定要由政府亲力亲为,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4]。尽管公共品的市场化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行得通的,但是条件比较苛刻,基本上只能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农村才能实现,因为那里的村民有消费能力。以本次调查的农村为例,由于在城市周边,这些农村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农民比较富裕,而他们又希望获得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为解决政府供给的不足,可以考虑由市场化的方式来满足这些农民的需要,如在农村建立私立学校、开设私人医疗诊所等。当然,实现公共品市场化供给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也不失为一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上的创新。

(六)完善农村公共品管理机制

在完善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已建成的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要避免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过度使用。由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使用公共物品的人都会有对其过渡使用的倾向,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因此,建立农村公共品保护机制势在必行。这既需要政府发挥公共管理的作用,更需要通过在农村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来实现对公共品的保护,要提高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由农村基层组织安排专人来维护公共品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农村公共品合理有效地得到利用。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2.

[2]唐国华.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9-24,34.

[3]李燕凌.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08(8):40-45.

[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128.

[5]朱玉春,唐娟莉.农村公共品投资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北五省农户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0,7(3):31-38.

[6]李燕凌,曾福生.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3-18.

[7]朱玉春,乔文,王芳.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1):59-66.

[8]刘燕,陈英武,周长峰.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与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45(7):193-195.

[9]曾莉.基于公众满意度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J].学术论坛,2006(6):48-51.

[10]青平,李崇光,吴乐.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7):62-71,111.

[11]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9-132.

[12]岳书铭,綦好东,杨学成.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融资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47-52,79.

[13]白南生,李靖,辛本胜.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强度和融资意愿——基于安徽凤阳农村居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7):49-53.

[14]孙翠清,林万龙.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4-143.

[15]何精华,岳海鹰,杨瑞梅,等.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差距的实证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6(5):91-95.

[16]孔祥智,涂圣伟.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10-16.

[17]马海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12):25-26.

[18]王俊霞,王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性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8(2):18-24,124.

[19]程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7(8):30-32.

[20]马骅.公共监督,专人维护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满意度研究——以广东英德,鹤山的农户调查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65-267.

[21]孙巧云,杨文选,孟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山东省文登市S村的个案分析[J].农村经济,2008(6):12-14.

[22]王翠琴,薛惠元.农村公共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与政策创新[J].农村经济,2008(8):96-99.

[23]谭向勇,辛贤.农业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238.

[24]李汉文,常明明.农村公共品形成后的管理困境及求解[J].农村经济,2007(10):8-11.

[2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12.

[26]张晓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5-118.

猜你喜欢

公共品设施供给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浅谈资本化视域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
浅谈资本化视域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地方分权与乡镇财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