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3-11申希平余爱玲白亚娜杨明宇任晓卫李娟生

中国卫生统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吸毒者丙肝共用

申希平 余爱玲 白亚娜 岳 雄 李 健 杨明宇 任晓卫 李娟生△

注射吸毒一直是我国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注射吸毒人群(IDUS)中共用针具的现象十分普遍。共用未经消毒、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污染的针具是导致吸毒者感染HIV的直接原因。因此,了解吸毒人员中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

收集2009年甘肃省吸毒人群综合、省级哨点监测数据。以监测点社区、戒毒所和看守所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同时抽取3~5 ml静脉血做HIV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数据采用EpiData进行录入,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调查内容

采用国家统一的IDU监测调查问卷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毒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吸毒方式、艾滋病相关知识和HIV血清学监测情况等。

结 果

1.IDUS中共用针具者人口学特征分布状况

341名IDUS中发生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127名,共用针具率为37.24%,其中以男性为主,占95.28%;平均年龄为37.61±4.82岁,最小25岁,最大51岁;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47.24%,未婚、离异或丧偶和同居者分别占31.50%、15.75%和5.50%;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8.19%,其次为回族和东乡族,分别是6.30%和2.3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2.76%,其次是高中和小学,分别为22.05%和14.96%;吸毒者以甘肃省户籍为主,占94.49%。

2.IDUS中共用针具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哨点监测IDUS中共用针具者单条艾滋病知识回答情况见表1。按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的要求,8项艾滋病知识问题中,6项问题回答正确即为知晓,共用针具吸毒人员的总体知晓率为85.80%。不同文化程度共用针具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P=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户籍共用针具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表1 2009年哨点监测静脉注射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状况

3.IDUS中共用针具者HIV、丙肝及梅毒感染情况(表2)

共用针具组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共用针具组(χ2=70.31,P=0.00)。

4.共用针具行为的影响因素

(1)单因素分析

对共用针具组和不共用针具组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及接受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民族、注射吸毒的频率、是否接受过清洁针具交换和是否做过 HIV检测。

表2 静脉吸毒人员丙肝、乙肝、梅毒感染率检测结果

(2)多因素分析

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毒者的注射吸毒频率为发生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3)。

表3 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 论

通过2009年吸毒人员综合、省级哨点监测显示,甘肃省IDUS中共用针具者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高于《中国预防与开展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但在341名IDUS中共用针具人员达37.24%,远远高于合肥强戒所一项调查(18.05%)〔1〕。不同文化程度共用针具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陈抒豪等人的研究一致〔2〕。个别艾滋病知识点的知晓情况较差,尤其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正确回答率只有70.87%,低于徐永芳〔3〕等的调查。IDUS中共用针具吸毒比例较高,预计在吸毒者中HIV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此外,监测结果显示:尽管IDUS中共用针具者大多掌握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特别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的正确率达到95.28%,但其共用针具高危行为依然较为严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相同〔4〕。知识的掌握与行为改变之间并不成相应的比例关系,虽然掌握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行为的改变仍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吸毒人员的行为特征及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以减少他们的不安全注射行为,从而减少艾滋病等的传播。

IDUS注射吸毒的频率越高发生共用针具的可能性越大,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另外,IDUS中共用针具者丙肝感染率较高,说明丙肝虽有多种传播途径,但其在IDUS中具有极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原因为共用针具吸毒〔6〕。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减少针具共用方面的干预,提高IDUS对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等艾滋病防治资源的可及性;加强IDUS艾滋病高危行为方面的干预,在吸毒者中宣传艾滋病等相关知识,减少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

1.Liu HJ,Grusky O,Li XJ,et al.Drug users:a poten-tially important bridge popula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including AIDS,in China.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06,33(2):111-117.

2.陈抒豪,曹晓鸥,梁自勉,等.佛山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3):265-268.

3.徐永芳,周吉,莫秀娟,等.南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6):658-660.

4.明中强,梁绍玲,Lorraine Yap,等.广西某地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定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13.

5.林鹏,范子凡,杨放,等.广东省社区吸毒者针具交换项目果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305-308.

6.张桂云,郑锡文,刘伟.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1(1):15.

猜你喜欢

吸毒者丙肝共用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GSM-R网络新设共用设备入网实施方案研究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还有一行
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