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职工工伤情况研究

2012-03-11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110001郭海强褚雷雷

中国卫生统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工伤事故工龄矿山企业

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110001) 刘 皓 郭海强 刘 嵘 褚雷雷 崔 明

工伤(occupational injury),亦称职业性伤害,指职业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职业性事故使人体组织结构受到损伤或某些功能丧失,它可造成缺勤、残疾甚至死亡〔1〕。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伤害死亡和伤残日趋受到广泛关注,职业伤害已成为职业人群中重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仅在2005年,我国大陆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2〕。为了掌握职业伤害的分布特征,探索职业伤害发生规律和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为开展职业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取2001~2010年辽宁某矿山企业的工伤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某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对该企业2001~2010年10年间发生并上报的工伤事故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职业伤害认定标准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新修正的条例,本研究职业伤害的认定包括三种情况:(1)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事故伤害;(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职业伤害分类标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对发生职业伤害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性质进行分类。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为伤害程度分类标准。

调查研究内容包括职业伤害事故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工种、技术职称和工作单位,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别等有关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1.总体概况

该企业总共有职工约16000人,其中三个主体矿区近11000人,修造场1200人,选矿厂2800人,汽运公司700人,另外机关管理机构300人。10年间共有上报并有记录的工伤事故187起;受伤及死亡人数198人,其中轻伤133(67.2%)人,重伤28(14.1%)人,死亡37(18.7%)人。年均伤亡率为1.25‰。工伤事故的10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6%,平均增长速度为-1.4%。见表1。

表1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年工伤例数动态变化

2.时间地点分布特点

在全年12个月份中,本资料以6月和9月工伤数最多都为23(11.6%)人,1月份次之,2月份最少为11(5.6%),其余各月份相差不大。从一天的24个小时来看,工伤事故发生在7~10时和13~15时两个高峰时段,另外本资料没有3时的工伤记录,详见图1。从地点来看三个主矿区有职工工伤133例,修造厂14例,选矿厂23例,汽运公司26例,机关2例,不同厂区的工伤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2,P<0.005),认为10年间职工伤害总发生率汽运公司最高为3.71%,机关最低为0.67%。

图1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工伤情况24时分布图

3.人群分布特点

在定为工伤的职工中,男性175人,占92.6%,女性14人,占7.4%。从文化程度上看,工伤职工普遍为高中和技校及其以下学历的,大学及其以上学历较少。从工龄上看,10~19年工龄段的工伤职工最多。从年龄分布上看,最小的23岁,最大的59岁,平均43.12±8.21岁。从年龄段上看21~30岁者18人(9.94%),31~40岁者48人(26.52%),41~50岁者77人(42.54%),51~60岁者38人(20.99%)。从工伤人员的职位上看技术工人101人(58.7%),领导及文员16人(9.3%),司机42人(24.4%),其他如保安、勤杂等13人(7.6%)。从工种上看检修工和电工人数最多均为15人占工伤总人数的9.6%,焊工、皮带工、起重工、钳工次之,其他差异不大;而司机中运输司机人数最多为23人占工伤总人数的14.6%,电铲司机次之;另外保安干警和调度员各有5人,人数也相对较多。

4.伤害部位、类型及事故原因分布特点

工伤员工中两处及以上受伤者31人,占16.6%。受伤害最多的部位是四肢为61人,占工伤总人数的32.6%,其中上肢受伤22人,下肢受伤38人,上下肢均受伤1人,伤害部位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在伤害类型中高处坠落及摔伤的人数最多为49人,占工伤总人数的24.7%,车辆交通伤次之为45人,占工伤总人数的22.7%,伤害类型的详细分布情况见表3。从事故原因的分布上看安全确认不够所占的比重最大35(18.5%)人,其次是注意力分散和操作不当或失误分别为34(18.0%)人,详见表4。

另外,伤害程度在不同伤害类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2,P<0.001)。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死亡的22例,占本研究中死亡总人数的59.5%居工伤死亡原因的首位;而车辆交通伤次之,造成9(24.3%)死,但却是重伤的首因。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伤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717;χ2=4.81,P=0.58)。

表2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工伤伤害部位情况

表3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工伤伤害类型分布比较

表4 辽宁某矿山企业2001~2010年工伤事故原因情况比较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数据记载缺失及瞒报的情况下,该国有矿山企业的年均工伤发生率远低于上海市松江区工业企业职业伤害年均发生率6.78‰〔3〕和某开发区化工行业实际年均职业伤害发生率3.57‰〔4〕。这表明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较好。

总的伤害程度上本研究与大部分工伤研究不同,大部分研究都是重伤比例高于死亡而本研究正好相反,归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按照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视同工伤〔5〕导致的;本研究中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居工伤死因首位,这不能不警醒企业做好职工阶段性的体检,对有疾病的职工给予相应的照顾,有此类疾病的职工也应该做好上岗前的自检,发现问题及感觉不适一定要请假及时就诊不要勉强上岗。

月份分布上,本研究的结果与大多相关文献的结果相似,即夏秋相对多发而冬季少发,其原因可能是夏秋温度高,高温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错误相对增加从而造成工伤的高发;而冬季人们相对精神,衣服穿的也多,对于外来伤害因素无论是化学性伤害还是机械性伤害都有减缓和防护作用〔6〕。另外,冬季有春节等节假日,人们工作量相对较少休息的时间相对较多,这也减少了工伤发生的可能。工伤的24时分布上看,本研究与某有色金属企业工伤研究〔7〕及国内其他〔8〕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但与上海松江及东莞大朗镇的9~11时和15~17时两个高峰期的结论略有出入,这可能是由于辽宁与上海、广东的地域自然差异及作息时间差异所造成的。但都是在白班工作高峰期易发生伤害事故而非夜班期间。

从地点分布上看,本研究与某有色金属企业等〔9〕工伤调查研究的结论不同,并非矿山职业伤害发生远高于工厂。虽然从伤害总人数上是矿山远多于工厂,但从构成比上并非如此,前述研究仅就总人数而言的而没有做差异检验,这可能也从侧面反映本研究企业在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上效好。其中,该企业的汽运公司伤害发生率最高,反映了其在物资运输方面的问题:其存在矿山路况环境差,车辆老化故障,经常超载运输,司机疲劳驾驶等原因。应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改善交通条件,提高驾驶员技术和个人素质等。机关工作人员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少,其伤害发生率最低。性别上本研究与大部分研究相同,都是男性发生伤害人数远高于女性,但这并不一定表示男性比女性易发生伤害,而是因为在危险岗位和生产一线的大部分都是男性,并且伤害程度上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为否定伤害男性易发提供了支持。

工伤的年龄分布上,各研究基本都是从构成比上描述的而没做差异检验。大部分研究显示工伤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上,本研究与少部分研究结果相同,表现为伤害比例高的年龄段偏大,这可能与企业的总体年龄偏大有关,通常随年龄增大反应能力和活动灵活性下降。工龄分布上,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小于10年工龄的员工,发生工伤的比重高,本研究的伤害高发组段工龄也偏高,这可能与年龄构成是相关联的,另外也有可能是工龄低的员工操作时相对谨慎认真,而工龄稍高点的会带有随意性而忽略了安全。

工种上,检修工和电工由于任务量大加之接触机械和电器危险性大所以工伤比重较高;另外,汽运公司伤害发生率最高,且车辆交通伤为重伤首位,要加强这些危险工种的安全防范力度。除此之外,工矿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其个人素质,增强其安全意识。

本研究发现四肢的伤害发生比例最高,可能是由于四肢起到遮挡和防护的作用处于伤害首当其冲的地位;另外,上肢需经常操作机械接触危险,而下肢承载整个身体的重量并且负责躯体的移动,这些都是伤害易发因素。从事故类型上看,高空作业要格外注意安全,要加强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作业前认证检查防护是否到位;任何作业都要仔细检查地面情况,看是否有障碍物及危险隐患。安全确认不够,注意力分散和操作不当在大部分研究中,都排在伤害原因的前列,所以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安检,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工作时一定要集中精力,按规则系统操作,切忌马虎大意存侥幸心理。

总体上,本次研究的国有大型矿山企业的安全状况较好,但也存在漏洞和问题,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问题可能会更严重,所以职业伤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应该加强职业检测,完善职业伤害监督上报系统,做好长期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结果开展相应的工程干预、教育干预、强制干预和经济干预并配合紧急救护措施尽可能地减少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总之,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安全生产摆到更高的位置来抓。

1.Bylund PO,Bjêrnstig U.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their long term consequences among mechanics and construction metal workers.Safety Science,1998,28(1):49-58.

2.佚名.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情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林业劳动安全,2006,19(1):44-46.

3.倪建华,黄丽,严卫军,等.2006年至2008年上海市松江区工业企业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4):203-204.

4.刘新荣,杨建国,沈骏,等.1993~2002某开发区化工行业职业伤害上报现状调查分析.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3):210-213.

5.蒋红梅.“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情形如何把握.中国医疗保险,56-57.

6.孙雄,于兴,陈纪刚,等.某化工厂1987~2000年164例工伤调查分析.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21(1):4-7.

7.石小河,叶冬青.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43-545.

8.夏昭林,朱靳良,王国祥,等.某经济开发区1991~1997年383起工伤死亡事件调查分析.劳动医学,2002,17(2):65-69.

9.秦伟,张虹焱,孙刚.露天铁矿工伤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78.

猜你喜欢

工伤事故工龄矿山企业
未签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实习学生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黄金矿山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卖工龄”的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