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2012-03-06林小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性生活子宫

林小兰 赵 凤

1.青海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指导中心(西宁,810000);2.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子宫是象征女性特质和维持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患者子宫切除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进一步的康复[1]。子宫切除、闭经使75%的子宫切除患者产生紧张、焦虑、郁闷、压抑、强烈的失落感、无价值感、自我形象紊乱、缺乏安全感等负性心理,常成为影响手术抉择、夫妻情感及术后性生活的障碍[2]。为了解子宫切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她们顺利度过术后的特殊时期,我们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运用认知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10年1月选择子宫切除术后1~3个月来门诊复查的45例患者。患者均无个人及家族精神障碍史。

1.2 干预方法

1.2.1 治疗前评估 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包括家庭情况及成长背景、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社会关系等)、过去的创伤体验和生活压力等负性生活事件,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和认知,拟定治疗方案。对“目标问题”进行行为分析[3],从而了解导致问题持续存在的行为因素,以及有哪些因素可以被改变。

1.2.2 自我监控法 教授患者采用思维单对事件、感受和思维进行记录。本次的事件为曾患有生殖器良、恶性疾病,现子宫切除。感受和思维包括轻微腰痛不适;焦虑、紧张、对事物不感兴趣、睡眠差、烦躁不安;担心自己术后性别将“中性化”或“男性化”、丈夫会嫌弃自己、害怕性生活;感到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及自身没有价值,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害怕体力恢复不佳,难以照顾子女及家庭;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被歧视,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敏感,容易受到伤害、易激怒等。

1.2.3 会谈 针对不同的目标问题和患者的病情发展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会谈。内容包括:①给患者一个了解自己自动思维的机会。②用图文并茂的方法给患者讲解女性月经的形成,子宫切除后停经与围绝经期停经的区别;生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子宫切除后的生理改变、手术的意义;性生活机理及术后性生活注意事项,告知子宫切除不损伤阴道,夫妻生活仍能保持良好状态,并指导其性生活。③讨论术后的生理、情绪反应过程,对现存的情绪反应(焦虑、紧张、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自卑等)表示理解与共情,并向患者说明这些症状属于人体本能的自我防御功能,每个人有不同的表现和差异,但如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如影响人际关系、睡眠、饮食,使自身价值、安全感、幸福指数及生活质量下降。④鼓励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图式。认知治疗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每周2次,进行4~5周,以后每周1次,进行8~12周,每次时间30~60min。

1.3 干预前后评估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对受试者认知治疗前和治疗8~12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前由调查员向患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取得配合,30min内填写完。调查表当场收回,对文化程度低不能完成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

1.4 统计分析

采用天津轻工学院研制的高等院校心理测量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指标为因子均分,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45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2人,中专5人,高中15人,初中20人。

2.2 手术及原因分析

全子宫切除30例,次全子宫切除15例。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症7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轻度1例、重度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4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颈鳞状上皮癌2例,产科子宫破裂1例。34例出现明显月经量增多,其中30例合并贫血;7例有严重疼痛症状。

2.3 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应用SCL-90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比较,经过干预的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情绪4个因子的得分上较干预前降低(P<0.01)。与国内常模[5]比较,上述4个因子得分也存在差异(P<0.01)。见表1。

表1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比较(分,±s)

表1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比较(分,±s)

*躯体化、强迫、偏执、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指标

项目因子 子宫切除术(n=45)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国内常模[4](n=1 388)t P人际关系敏感 2.26±0.85 1.70±0.58 3.65 <0.01 1.65±0.51 4.7 3 >0.05 9 <0.01抑郁 2.82 ±0.70 1.52 ±0.54 9.86 <0.01 1.50 ±0.59 12.51 <0.01焦虑 2.86 ±0.70 1.45 ±0.53 10.77 <0.01 1.39 ±0.43 14.00 <0.01敌对 2.41 ±0.72 1.47 ±0.50 7.19 <0.01 1.48 ±0.56 8.58 <0.01其他* 1.29 ±0.76 1.26 ±0.45 0.23 >0.05 1.23 ±0.41 0.5

3 讨论

子宫具有孕育胎儿、产生月经,还有免疫、内分泌等功能[6]。子宫切除作为一种治疗生殖系统病症的有效手段,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在躯体疾病解除的同时,心理状况、性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但对那些个性脆弱、神经过敏、术前过分担忧、对手术后果有歪曲想法的患者来说,术后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性功能减退等精神障碍的发生,因而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时,应针对手术的后果及解剖生理的改变进行手术前交谈和解释,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医患交流。术后协助患者进行躯体恢复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的改变,及时发现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7]。

Gilmartin[8]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患者可出现一个心理状况急剧变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输入交流,患者常有困惑、焦躁和陷入绝望中的感觉,使其减弱对治疗的信任感并影响术后恢复,所以需要采用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反应。本次调查的45例患者中,所有病例均有明确子宫切除手术指征,患者均无个人及家族精神障碍史,采用SCL-90进行定量测试,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情绪4项因子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但躯体化、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没有差异,这与子宫切除术本身所带来的身体变化有关,使术后1~3个月的患者更多地因担心与家人的相处和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而感到焦虑、忧郁,同时对周围的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对他人易产生敌意。

临床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头痛、失眠、乏力、潮热、夜尿增多、张力性尿失禁和性欲减退等症状,认为这些表现是子宫切除术后心理、内分泌调节失衡引起的精神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的外在表现,并将这些症状统称为“子宫切除术后综合征”[7]。经术后采取早期认知治疗干预后,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情绪4项因子的得分明显下降,说明虽然子宫切除对患者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认知治疗对患者改变不良认知、调节改善情绪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心理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大部分取决于个体对治疗如何理解并赋予的意义,认知过程的偏差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优质服务体系的体现。故倡导对子宫切除妇女术后尽早采用心理认知疗法,从而帮助其平稳渡过生理、心理上的非常时期。本文由于例数有限,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大规模研究以获得更为有力的证据。

1 梁彩霞,郑巧云.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1):1164.

2 陈俊霞.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心理状况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2):183 -184.

3 杨彦春.心理咨询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4-46.

4 吴薇莉.心理咨询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34~13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 -34.

6 孙宝治,蔡斐茜.子宫的内分泌功能及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5):277-279.

7 蔡福梅,关靖.子宫切除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8,29(9):21-23.

8 Gilmarin J.Day surgery:patients'perceptions of a nurse - led preadmission clinic[J].JCilnic Nurs,2004,13(2):243 -250.

[责任编辑:裴开颜]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性生活子宫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性爱和谐有秘诀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性生活10大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