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课的导入方式

2012-03-01滕玉秀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历史课拿破仑

滕玉秀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有很多方面的要求,但良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够引人入胜,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动力,同时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这样就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历史课的导入。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探索。

一、复习提问导入式

复习旧课设问导入新课,这是最传统的方法。首先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课的内容,接着教师按照设计的问题提问,点评学生的回答,然后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抗日民族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一课时,先复习日本侵略中国的有关内容,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说起,强调“大陆政策”和甲午战争。然后提问: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其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逆向导入式

逆向导入,就是教师采用倒叙的方法,描述一个历史片段,引导学生进入特殊的历史场景,造成悬念,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比如在讲《拿破仑对外战争》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述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拿破仑的身高以及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悲惨结局。这样造成悬念,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三、开宗明义式

开宗明义式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題、明确任务,也就是刚开始就要交待清楚本课讲述的基本内容和需要掌握及突破的重难点。比如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材围绕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以及国民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措施讲述了三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③改订新约运动。其中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和法币政策。”这就非常便于学生明确任务,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四、解释课题导入式

有些课题不容易理解,或者一些课题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像“西学东渐”“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洋务运动、文艺复兴都属于这类课。讲述这类课时,首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课题,让学生对本课的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白课题的基本内容、基本内涵后,再讲解课本内容。

五、趣味导入式

一般来说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而历史课本身就具有故事性的特点,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历史课的趣味,用有关故事、电影、诗歌、歌曲导入新课,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方面的案例很多。但用趣味导入式导入新课,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①所引材料(电影、歌曲、诗歌)要跟课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并且能够引人入胜。②所引用的材料在表述时要“浅入深出”,用感性、直观的材料引出理性、哲理的观点。③要掌握好时间。也就是说,对于所引用材料的表述不宜用太多时间,毕竟这仅仅是一种导入方式。

六、数字导入式

具体措施是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客观惊人的数字,然后把数字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例如在讲《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首先让学生计算4.5亿两白银值多少钱,分摊在每个老百姓身上有多少,学生算后得出结果,由此导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这时学生感情爆发,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总之,历史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笔者所探索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目的都是为了使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严肃于趣味之中。如何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方法有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更多的是可以综合使用。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都要尽可能地运用心理学上的迁移性原理,使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从而激发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历史课拿破仑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拿破仑美言惑敌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