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2012-02-27李勤唐修芳蔡英娜

上海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个体化糖化空腹

李勤 唐修芳 蔡英娜

(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糖尿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五驾马车”中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方法有所偏爱,而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及长期坚持仍存在较多问题[2-4]。本文应用自编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探讨运动处方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象来源于2010年芷江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居民;②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③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增高;④愿意接受调查和运动疗法。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心、脑、肾、眼底并发症及运动禁忌证;②沟通困难,有精神性疾病过去史或家族史者;③难以完成全程干预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其中3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150名。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按照个性化、全面性、有效性、安全性、渐进性运动原则,为每名患者度身定制个体化运动方案,干预时间为1年。

1)制订程序 ①一般调查;②健康体检,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③运动试验;④体力测验。

2)运动项目选择 ① 糖尿病伴有心血管病变者自编中医降糖体操进行锻炼;②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血糖不稳定者 给予太极拳 + 极慢速步行或散步;③ 有视网膜合并心血管病变者 给予极慢速步行或散步;④ 血糖控制良好者 给予华佗五禽戏 + 快速步行;⑤ 糖尿病控制不良但无并发症 采用长距离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运动方式为主,并辅以太极拳、华佗五禽戏、迪斯科健身操等。

3)运动强度选择 常用的方法为年龄减算法。计算公式:每分钟最高心率数减去年龄乘以70%~85%,约相当于50%~60%的最大耗氧量。一般40岁及以上患者心率控制在140次/min、50岁及以上患者130次/min、60岁及以上患者120次/min以内为宜。血糖不稳定、脆性糖尿病运动强度进一步降低。

4)运动时间选择 一般每周3~4次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 min,餐后1 h或下午运动最好。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老年人最好养成长年进行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延长,因此运动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5)运动日记 记好运动日期,内容包括运动项目、强度、心率、持续时间、自我感觉、有条件的包括运动后血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及身心特点的不同,做到个别对待、自监自控、全面锻炼、负荷适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2.2 对照组

门诊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保持原状,卫生站点进行血糖定期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2.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计算机核对纠错,用SPSS 11.0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对象失访率

干预1年后,有13人因为拆迁、搬家、住院、死亡等原因中途退出,实际完成全程观察287人,其中干预组实际人数146人,对照组实际人数141人。

2.2 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见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6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3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干预12个月前后比较,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表2)。

表2 干预12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对糖尿病的危害民众都有所了解,但对疾病的发生、防治及预防未引起重视,不断上升的糖尿病罹患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许多病人比较注重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而对于运动治疗尚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合理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频度等知识的指导。

从干预结果分析,通过6个月的运动治疗后,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提示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5]。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适度的活动使肌肉等组织消耗的葡萄糖数量增加,因而可降低血糖。

运动治疗是2型糖尿病综合防治中重要的基础疗法,合理的运动可直接和间接影响血液中的许多成分,改善体重、脂质代谢及负性情绪,控制高血糖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下降,从而减少降糖药物的应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长期用药造成的肝损害[6]。没有适当的运动治疗,单靠其他治疗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是存在差异的,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既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又可避免因运动过量或不当带来的不良反应。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每次运动前要先做5~7 min的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放松整理活动,不能突然停止运动。当运动出现轻度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周身发热、面色微红、轻度出汗时,表明运动量相对适宜。靶心率是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重要指标。中老年或慢性病人群,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左右为好。②不宜在清晨未进食时运动,锻炼的时间最好改为上午9时以后、或傍晚时。③运动中或运动后要喝些白开水,以补充体液的消耗。④应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根据病情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运动疗法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2] 彭绩, 熊静帆, 周华, 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风险因素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6): 506-507.

[3] 胡鹏, 徐蓉. 早期筛查与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6): 533-534.

[4] 黄俊, 孙彦文, 赵琬, 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选择性筛查效果[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2): 150-151.[5] 王秋月, 刘国良. 生活习惯与糖尿病[J]. 医师进修杂志,2000, 23(9): 8-10.

[6] 孙莉敏, 胡永善, 吴毅, 等.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1, 23(5):261-264.

猜你喜欢

个体化糖化空腹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