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以IP RAN为代表的多业务承载MBH网络

2012-02-19陈运清聂世忠

电信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城域网网管以太网

陈运清,史 凡,聂世忠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北京100035)

1 面向LTE和多业务承载成为MBH网络的发展趋势

MBH(mobile backhaul,移动回传)网络是指移动基站和基站控制器间的承载网络,不论是直接运营移动业务的移动运营商,还是为移动运营商提供该网络的网络服务商,由于MBH网络承载的是收入占比最高、业务利润最大的移动业务,是这些运营商承载网络的重中之重。MBH网络是城域网建设和优化中面向移动互联网和LTE演进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3G时代来临以前,移动业务以话音为主,MBH网络以承载电路交换数据为主要出发点,ATM/FR/SDH等成为其主要形态;在3G时代到来以后,特别是分组交换数据逐步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基于SDH的MSTP技术成为国内外各大运营商现有移动回传网络的主要承载方式。

未来2~3年内面向LTE演进,对MBH网络引入了新的承载需求,如图1所示,具体介绍如下。

·接入带宽:LTE基站的接入带宽超过150 Mbit/s,分组承载网需支持带宽扩展。

·网络规模:LTE实现深度覆盖,基站数是现有基站数量的2~4倍。

·S1和X2:S1为eNode B与AGW之间 的 接口,X2为相邻基站之间的连接。

·S1 Flex:网络需要支持eNode B归属于不同的AGW。

·网络QoS:要求E2E时延小于20 ms,比2G、3G需求更严格。

需要指出的是,eNode B之间的底层采用IP传输,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即Mesh型网络结构,这样的设计主要用于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每个eNode B通过S1接口,连接到SAE核心网络,即EPC网络,更具体地说,就是通过S1-C接口和核心网MME相连,通 过S1-U和SGW连 接。S1-C和S1-U可以分别看作S1接口的控制和用户平面。S1接口支持eNode B和MME/SGW之间的多对多连接。

从目前阶段来看,在3G流量占比不大且无线基站规模扩容的需求也不大的情况下,SDH/MSTP方式基本可以满足业务的需求。但是,在3G基站占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采取MSTP扩容的方式,需要大量新建接入环和汇聚环,成本较高。同时,MSTP不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低,在3G流量较大时已经力不从心;且其无法承载多点到多点业务,业务承载扩展性差,更不能满足今后LTE阶段所要求的基站间业务直通的需求。

此外,MBH网络在网络中的位置较低,更靠近用户侧,对于政企客户的专线或VPN接入,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承接作用。

为此,结合面向3G和LTE的移动基站回传承载的需求和以政企客户专线/VPN承载为代表的重要客户业务需求,构建新型多业务承载的MBH网络将是今后电信运营商向精品化、综合化承载发展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智能管道在承载网中的一个具体呈现。

2 MBH的两种主流技术

目前,业界实现MBH承载网络的技术主要有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和IP 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两大类。

PTN是基于分组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传送技术。该技术在转发和控制协议上以MPLS-TP为基础,在网管和保护方面继承了SDH的网管能力和保护机制,并采用了以太网的OAM和同步机制。

IP RAN是基于IP/MPLS分组交换的无线接入网技术。该技术在转发和控制协议上以IP/MPLS为基础,基于BFD、MPLS-TE等技术实现保护功能,基于SNMP等提供OAM能力,并采用了以太网的同步机制。

从技术上看,这两类技术各有优势,IP RAN具有综合优势。两者在复用能力、带宽灵活调整能力、点到点业务支持能力、时钟同步支持能力和网管能力方面基本相同,IP RAN在标准化、多点间业务通信能力和IP/MPLS VPN支持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而PTN在保护能力(保护时间)方面有一定优势。两种技术的对比见表1。

3 PTN和IP RAN的关键技术需要增强

总体上说,面向LTE和多业务承载的MBH网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这也是PTN和IP RAN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承载网必须有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海量eNode B的承载需求;

·承载网必须有良好的灵活性,以满足eNode B间X2接口通信的需求和eNode B双归MGW/SGW的需求;

·承载网必须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以满足运维的需求;

·承载网可以提供时钟/时间同步能力。

针对上述需求,原有的PTN技术和IP RAN技术都具备一定的特点和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需求。

·PTN技术继承了SDH网管的易用性,符合现有传输专业人员的运维习惯。

·IP RAN技术继承了IP/MPLS良好的扩展性和组网的灵活性,可满足LTE阶段eNode B规模组网及灵活性的需求。

表1 PTN和IP RAN技术对比

同时,从满足业务承载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必要针对这两种技术进行能力补充,具体介绍如下。

·PTN组网主要涉及3层接入问题,现网部署时,基站接入接入PTN,接入PTN与汇聚PTN间建立伪线,汇聚PTN通过VLAN接入核心PTN的L3 MPLS VPN。

·IP RAN组网需要求设备提供与综合网管的接口,实现即插即用,提高设备的可管理性。具体而言,需要设备支持以下3项网管功能:提供北向接口及CLI接口,提供图形化“所见即所得”的业务配置,提供海量设备的配置自动下发功能。

更进一步,IP RAN组网需支持IEEE 1588v2和同步以太网,在多跳(大于12跳)网络环境下,使时钟精度满足基站承载需求。具体而言,需要设备支持以下12项时钟同步功能:

·在物理层实现频率同步的基础上,采用IEEE 1588v2协议实现相位的同步;

·以太网端口支持对IEEE 1588v2定义的报文处理;

·支持BMC(best master clock)算法,避免产生时钟环路,支持高质量时钟源的选择和切换;

·支持PTP报文的以太层封装,二层网络能根据Ethernet Type识别、处理PTP报文;

·支持PTP报文的统计和校验;

·支持OC/BC/E2E TC/P2P TC多种时钟类型的设置,并建议将源/宿节点配置为OC模式,中间节点配置为BC或TC的时钟模式;

·支持PTP参数设置功能,参数主要包括优先级、时钟等级、精确度、时钟标识符等;

·支持同步以太功能,能从FE(100 Mbit/s)、GE、10 GE接口恢复时钟;

·支持采用IEEE 1588v2协议提供频率同步的能力;

·支持同步时钟通过物理层由以太网接口传递给下游站点;

·支持同步以太网时钟的SSM协议,该协议应符合G.8264,并满足SSM扩展协议要求;

·支持参考源失效条件的检测。

4 中国电信的现网试点收获颇丰

2009年至今,中国电信已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湖北6省市的13个本地网进行了MBH网络的相关试点工作,试点网络覆盖3 000个基站和300万用户。

在现网试点时,若采取PTN组网,从接入层、汇聚层到核心层的设备需全部新建,与现有IP城域网完全独立。在具体实现上,PTN方案对于大客户的二层互联和基站承载,可通过端到端的PTN互联实现,如图2中的①所示;对于大客户的3层互联/VPN,可通过PTN接入IP/MPLS VPN(3层VPN)实现,如图2中的②所示。

在现网试点时,若采取IP RAN组网,可利用现有城域网SR承担核心层设备,只需新建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并与现有IP城域网融合成统一的网络。在具体实现上,IP RAN方案对于大客户的2层互联,可通过端到端的PW(伪线)实现,如图3中的①所示;对于大客户的3层互联/VPN和基站承载,可通过Native IP或PW接入IP/MPLS VPN(3层VPN)实现,如图3中的②、③所示。

在试点过程中,中国电信验证了上述对PTN和IP RAN进行的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体介绍如下。

·PTN在核心层支持L3 MPLS VPN,实现了基站调整归属时的灵活调度,同时也可满足未来LTE承载时X2接口间通信的需求。

·IP RAN在OAM和综合网管方面的增强,实现了维护免进站、业务批量自动下发;时钟同步方面的增强,使时钟精度在多跳时达到1.0μs,满足了移动业务的承载需求。

通过现网试点,对这两类技术给出了初步的MBH组网建议,如下。

·IP RAN和PTN均可实现对现有基站回传、政企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的融合承载。

·IP RAN方案业务综合承载能力较强,可接入城域网SR(与现有城域网融合为一张网,IP RAN设备管理可纳入城域网网管),采用增强的端到端的IP的OAM机制,便于进行故障定位。

·PTN方案时钟同步能力和二层网管能力较好,但会在城域网出现一个独立的PTN,增加了运维管理的复杂度;采用L2接入L3 VPN,L3的OAM机制待完善,无法实现端到端的OAM,某些故障也难以定位。

5 结束语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IP RAN技术占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经过技术优化、能力增强后的IP RAN方案和相关设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下一代多业务MBH网络的承载要求,应该可以作为今后MBH网络演进的首选。

同时,考虑到本地网运维能力对传输技术(SDH/MSTP)的延续性,降低维护人员要求,对于部分愿意维护IP城域网和PTN网络两个相对独立平面的地区,仍可适量部署PTN以替代现有的MSTP网络。

猜你喜欢

城域网网管以太网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FTTH业务的IP城域网优化改造设计
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
IP城域网建设中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
谈实时以太网EtherCAT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
城域网NAT444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种90W高功率以太网供电系统的设计
浅谈EPON与工业以太网在贵遵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五制配套”加强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