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的几点看法*

2012-02-15周九常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图书馆建设 2012年5期
关键词:资源分配鸿沟图书馆

周九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5)

对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而言,知识共享平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地区的公民能够“同等”地获得图书馆的信息(知识)资源,即消灭区域、城乡差距,使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服务;二是图书馆向每位公民提供“零门槛”和无差别的平等服务,即每个公民不论其身份、职业、学历、收入,都可以自由地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1]。目前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对于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权利的研究,图书馆服务研究,用户满意问题研究,信息鸿沟(数字鸿沟)问题研究,信息资源布局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问题研究,图书馆学原理研究,图书馆精神或公共图书馆精神研究,等等。可见,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多领域协同推进的结果。本文并非要对这些研究进行提炼、总结,而是有重点地提出对该问题的几点看法。

1 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必须是一种“四维俱全”的平等

在与责任、义务对等的前提下,平等(或称公平)是公民在公民社会和现代法治社会的一种基本权利和诉求。首先,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人的职务有高低之分,职务低的人与职务高的人在“特定的权力”上完全享受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职务高的人所负的责任相对较大,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较高。同样,人从事的行业有差别(如特殊行业和一般行业,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等),所在的工作岗位也有差别,一般行业和工作岗位的人要求平等地掌握一些特殊行业和工作岗位的有关“内情”(属于特殊行业的特权)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受权力责任对等原则的影响,同时受行业和岗位性质的限制。其次,社会存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成因:一是占有公权力的差异,导致占有社会资源存在差异;二是拥有财富的差异。无论是由上述哪种原因导致的弱势群体,都应予以关心和关怀,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共识。为什么要关心弱势群体呢?一是考虑社会合理性要求,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二是考虑形成强势和弱势差别的原因,因为有些“强势”是靠非法和野蛮的方式获得的,如一些富人在积累财富时“利用”社会公权力,其财富来源缺乏正当性。鉴于此,多数文明国家在制度设计时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强势群体进行适当的平抑,给弱势群体合理的补偿。事实上,这也是社会平等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反映。再次,不能将平等理解为锱铢必较,更不能刻意强求。因为人具有丰富的主体性,有思想,有情感,无法做到像机器一样“整齐划一”。

同样,对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必须以下述4项内容为前提:(1)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既是一种公民权利,也是公民责任和义务。例如,作为普通的图书馆员,不能在行政权上要求与馆长平起平坐。(2)正视行业差别。例如,图书馆员在机密信息的掌握上不能要求与国家安全人员、公安人员平等,虽然在一般意义上人人都有知情权,但是这种知情权是有前提的,即不涉及国家机密、不危害国家安全。(3)具有社会关怀意识,关怀弱势读者,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知识援助。(4)不能钻牛角尖,不追求时时、事事没有丝毫差别的知识“平等”。

2 图书馆知识共享求“平等”而非“贫等”

理想的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是图书馆不受时间、空间、条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而提供的一种无差别、高水平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平等固然好,但是不能没有前提条件。知识共享平等一定是建立在图书馆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一前提之上的。因此,要在有意义的前提下全面、准确地理解知识共享平等问题。中国人历来不患贫而患不公,因此要谨防片面地理解“平等”。单方面地追求“平等”,而使“平等”陷入苍白、贫乏的境地,背离了“平等”的真意,这不是我们所需要、所追求的。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追求的最佳结果是多方共赢。

3 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是一种“双重”的不平等

第一重不平等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利用图书馆机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由于区域发展水平、城乡差别等原因造成的,同时还受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发展战略的影响。例如,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各地区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而对于部分贫困地区来说,这将加重当地图书馆的资源匮乏程度,从而导致图书馆服务的不平等。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在我国由来已久,人们便习以为常,甚至把它视为一种正当、合理的存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第二重不平等是服务的不平等。图书馆服务水平受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平等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我国图书馆学界倡导提供平等的图书馆服务,业界也在实践上大力推进图书馆服务改善,但是图书馆服务不平等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主要体现在:对读者进行资格区分,对弱势群体(如未成年人、残疾者、失业者、失足者、年老者等)缺乏人文关怀或援助服务等。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服务提倡走“精英路线”(即格外重视对领导、专家、科研精英等群体的服务)[2],这在建国初期具有其合理性,是一种政治色彩浓厚的办馆方针。然而,现代图书馆服务不能过度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要关心社会平等问题。从读者的角度看,服务不平等与其的关系最为直接,感触也最深切。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馆员的自信程度不够,以致娇惯、纵容了少数具有特权思想的读者。可见,图书馆服务的不平等体现出图书馆员在专业水准、服务态度、敬业精神上的差距,是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的直接表现。

4 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源分配不平等

一些学者在研究图书馆精神时认为,服务公平是图书馆公平的核心[3],甚至有人把服务平等看成是图书馆公平和知识共享平等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两个:①图书馆公平(主要指服务平等)理念强调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平等,这主要是出于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提出的,现已被国际图书馆界认可,并被许多国家写进图书馆宣言和图书馆法。这给人造成了一种误解:服务平等高于一切,一旦服务不平等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平等、不均衡问题一直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着图书馆服务的平等提供。②我国图书馆服务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并有其历史原因。我国自建国以后政治运动频繁、阶级斗争不断,当时图书馆服务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对不同学历、职称的读者设定不同的借阅权限,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名不允许“三无”人员进图书馆[4]。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服务不平等已并非难以克服的核心问题。

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的核心问题究竟是服务不平等还是资源分配不平等,这个问题要区分来看。就图书馆个体而言,知识共享平等主要通过平等的服务来体现,因此要重视服务不平等问题;从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服务平等是对图书馆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不能作为图书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不平等的真正核心在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包括馆舍建筑、设备、信息资源、经费、人力资源等分配的不平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才是困扰图书馆事业前进的根本原因,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服务的不平等相对容易处理,它能够通过图书馆自身的努力得以解决;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要复杂得多,涉及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制订、地区财政资源的分配等,不是能够由图书馆个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图书馆服务不平等和资源分配不平等,前者更基本,后者更重要。

5 信息鸿沟问题的提出为消除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带来新的契机

“信息鸿沟”又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Digital Gap),本意是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亦指人们在拥有信息、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距[5]。信息鸿沟已由最初的技术术语演变为社会术语、国际政治术语,以致缩小和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已成为南北对话的重要议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教育鸿沟”,是指知识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或者公众在知识获取的平等性方面存在的差距[6]。在我国,信息鸿沟既是由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又是经济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的结果,表现为不同地区人们的信息利用差距,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纵横交织的差异局面。

信息鸿沟的本质是信息(知识)共享不平等,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则表现为社会信息鸿沟,在“不严重的情况下”表现为“信息微沟”或“信息小沟”。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缩小社会信息鸿沟,反过来,社会信息鸿沟的消除需要图书馆领域的协助。因此,站在图书馆的立场上,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逐步缩小直至最终消除知识共享的不平等,从而为社会信息鸿沟的弥合做出应有的贡献。图书馆在消除社会信息鸿沟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措施包括:给读者获取知识以自由,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保障,提供免费服务等[7]。图书馆为消除信息鸿沟可以做出如下努力:(1)以图书馆帮图书馆的方式间接消除信息鸿沟。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帮弱扶困,即一些实力较强、资源充足、技术条件优越、人员素质较高、办馆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扶中西部地区、边穷地区及基层图书馆,旨在增强这些图书馆的活力,缩小其与发达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利用信息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西部援助计划”中把设施建设及对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介绍给一些西部地区图书馆,促进了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8]。类似的帮扶行动还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的“志愿者行动”,文化部、财政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推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2)以图书馆帮读者的方式直接消除信息鸿沟。这种方式主要是由一些服务水平较高、发展较好的图书馆通过开展一些特定的活动使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读者有更多利用图书馆的机会,增强农村读者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图书馆可以开展的活动包括送书下乡、设置流动图书车等传统形式,也包括自助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计划等新兴的形式。信息鸿沟问题的提出为消除图书馆知识共享不平等带来了新契机,因此图书馆界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化社会“注意力”为“推动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吸引、调动、整合各方的力量,形成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

6 结 语

我国图书馆知识共享平等包括资源分配平等和服务平等,其前者是核心,后者是基础。鉴于两种平等的实现范围与实施主体不同,我们既要全面理解知识共享平等的含义,也要协调与相关部门(包括主管部门)的关系,争取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资源,协调与读者的关系,以人为本,关心弱者,提高读者满意度,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蔡晓川. 图书馆如何实现“均等化”服务“:十一五”以来江苏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11(8):1-5.

[2]孙淑英, 王 梅. “公平迷信”与“公平迷失”:图书馆精神的再选择[J].图书馆建设, 2006(5):113-116.

[3]项锦君. 图书馆平等服务的不等式及责任主体[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1):9-11.

[4]寇爱哲. 杭州图书馆走向开放,彰显公平[EB/OL].[2011-10-18].http://news.sohu.com/20110224/n279510722_1.shtml.

[5]数字鸿沟[EB/OL].[2011-11-08].http://baike.baidu.com/view/95170.htm.

[6]知识鸿沟[EB/OL].[2011-10-28].http://baike.baidu.com/view/6897682.htm.

[7]董 敏, 武庆圆. 图书馆在在促进社会信息公平中的作用及其强化措施[J].情报科学, 2009(6):820-823,828.

[8]关注西部 消除东西部信息鸿沟[EB/OL]. [2011-10-23].http://www.xcdl.com.cn/news/12/20070717340.html.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鸿沟图书馆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QoS驱动的电力通信网效用最大化资源分配机制①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图书馆
鸿沟为界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