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当·斯密神话

2012-01-31书摘

中国报道 2012年7期
关键词:书摘教义斯密

书摘

亚当·斯密神话

书摘

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源于亚当·斯密著名的发现,即我们在世界中观察到的秩序不需要中央协调者。市场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指导生产者并把商品送往最需要的地方。

主流经济学中的这个核心观点被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JoanRobinson)表述得更加清楚。在1977年5月缅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她说道:“正统经济学的哲学是,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带来社会整体的福利。在这种观点下,道德问题就消失了。因为道德问题关注的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但是,这种学说告诉我们,冲突并不存在,我们都能怀揣良好的意愿来追求私利……这个教义应该归功于亚当·斯密”……

就像对待宗教教义一样,很多人都抓住这种正统经济学不放,而没有进一步地思考或试着去质疑它,甚至不愿意读读斯密的著作,因为他们担心书中的假设、托词和各种前提条件(斯密的著作中有很多类似的东西)可能会淡化他们执著的信仰。斯密的伟大发现逐渐地僵化成了一种死板的和不容置疑的教义,在这被称为“斯密神话”(Smith’sMyth)。这种“神话”指的并非斯密所写的东西,而是他的著述通常被理解的含义。令人遗憾的是,斯密指出的所有注意和警告都被弃置一边。若被告知“看不见的手”定理并不是如同惯常所知的那样在斯密的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时,大部分没有读过《国富论》的当代经济学家都会感到震惊。斯密更加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中的规模经济和递增回报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实际上,在他书的原始索引中并没有出现“看不见的手”这一条——那是在斯密去世后书籍再版时一个编辑加进去的。

有些人认为,政府参与就是对斯密教义的违反,它只能导致次优结果的产生。这种观念是如此之根深蒂固,以至于20世纪中叶“看不见的手”定理正式建立时,大部分的经济学家仅仅将之视为这种理念的一种数学证明。即使在今天,许多经济学家仍然将这个定理与人们应该不受约束地追求私利这种规范表述等同。大卫·休谟(DavidHume)的著名警告——人们不能从纯实证性命题推断出规范性命题——被蛮横地忽视了。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肯定没有负外部性这样的问题当然已经被经济学家考虑了,但是,在这点微小的修正之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经济学的真相:超越看不见的手》[ 美] 考什克·巴苏 曹占涛 译东方出版社2012 年4 月版

猜你喜欢

书摘教义斯密
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
书摘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微书摘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书摘·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