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探析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之研究

2012-01-30陈美琴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设置

陈美琴

我国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历史不长,并且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然而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长此以往,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遇到瓶颈。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做到早规划,勤修正,确方向,明目标。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设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赋、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意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会不断追求理想的职业,根据个人的特点、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从跨入校园起,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份阶段性或长远性的规划,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是成功迈入社会,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关键一步。

培养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终极目标。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的方向性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关键。各高校在办学中不仅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培养目标,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还应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既要考虑人才对社会的适应力,又要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深度的要求。以“厚基础、宽口径和深专项”的理念构建“通才+专才”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人才市场竞争力低

由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只有14 年的办学历程,社会体育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的办学经验,大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增删得来的,实际上是变相的体育教育专业[2],课程设置基本类似,没有自身特点,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与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相同,学生毕业时与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专业和其他相近专业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

2.2 拼盘式的课程体系模式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厚基础、宽口径”理念的导向下,对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课程进行“杂烩式”的简单组合,形成“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的“四不像”课程设置。结果是课程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实践环节薄弱,职业技能较差,难以胜任社会体育工作。

2.3 课程设置陈旧,难以适应社会体育工作要求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起步较晚,课程设置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导致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等专业相似;课程设置的同时又很少考虑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形势下,社会体育事业对于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把握不准,最终导致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

从就业情况看,在经济发达地区,街道社区缺乏专业的体育干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半数毕业生进入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由于街道社区在政策上没有配套的岗位编制和制度标准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规范,这些地区就业市场基本成形,造成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社会体育人才拥有率低;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进入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就业人数较少,社区体育工作专业性不强。[3]

3 课程设置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现阶段,如何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动态性、终身性、阶段性、整合性、互动性的特点,各高等体育院校可以依托自身优势特点,设置包括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模拟课程等教育课程;开发突出各地域高等体育院校自身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高等体育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合作,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增加社会实践岗位,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高等体育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改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体,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工作实践等。

课程设置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而言,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主要程序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见图1)。

图1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程序图

3.1 课程内容设置应具有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从地域上横向可分为东南沿海、华中、西部三个不同的地域;纵向上又分为华北、华中、华南,可以说地域差别较大,这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各具特色提供了可能。而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特色,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造成了人才市场竞争力低。因此,如何依据我国不同地域特点突出各个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特色就显得尤为迫切。

3.2 课程系列应包含职业生涯规划

在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学识、情商、智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等能力能够有客观的了解,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在全面剖析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针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寻找机会锻炼自己。因此课程设置可通过各种途径,如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讲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相应的选修课程等,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为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做好铺垫作用。

3.3 课程实施应注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无论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还是学生融入社会实习,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不是社区体育,也不是竞技体育,是人在社会中的综合教育,是以人组成的单位和团队的教育。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组织好实践教学,尽可能选择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特色的实习实践岗位,提高不同地域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4 课程的评价与反馈

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准备、编制和实施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一系列评价活动。根据每个阶段评价活动的主要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实施阶段的效果评价三种基本方式。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更应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彰显自己的特色,开发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5~817.

[3] 王树宏,等.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

[4] 张仲宝.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 [Z].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5] 郑建岳,刘健,陈道裕.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32~3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设置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