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

2012-01-29李莹

中外医疗 2012年7期
关键词:内科重症病情

李莹

(沂水县许家湖医院 山东临沂 276400)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病程较长,并且病情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重症患者,随时可能进入危险状态,需给予严密监护及积极治疗,如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采取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和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82例,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9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8例,肺癌5例,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48年。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严密观察病情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威胁患者生命,故观察重症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发病先兆对于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十分重要[2]。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等,同时注意输液的速度及总量。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奏,定时评估患者的心率、心律、脉搏、痰量等情况,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询问或评估患者有无朦胧感、反应迟钝、烦躁不安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及先兆,哮喘患者容易在午夜发作或加重,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和护理,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憋喘、呼吸过快或过慢、口唇紫绀等呼吸困难表现;患者出现缺氧时及时吸氧,保证患者的吸氧安全,及时记录患者的吸氧时间及吸氧效果,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

1.2.2 环境及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将患者按病因分配病房,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开管理,病房及床单位采用湿式清扫,并给予定期消毒,定时通风透气,保证充足光线及氧含量,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心理愉悦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耐力较差等原因,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及转归,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重拾康复的愿望及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3 加强基础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长期卧床,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予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吸痰,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因护理操作引起的感染,帮助患者床上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被痰液等污染时给予及时更换。

1.2.4 通气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及治疗的关键,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给予合理的吸氧治疗,给予吸痰,加强痰液的排出;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正确调整并严密观察各项参数,发生预警时积极处理并及时排除原因;给予患者定时气道湿化,防止感染,促进气道净化。

1.2.5 药物治疗的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并及时用药,迅速为患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用药效果,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加重患者心肺负担。

2 结果

83例患者治愈40例(48.78%),好转34例(41.46%),无效6例(7.32%),死亡2例(2.44%),住院时间在7~48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5.87d。

3 讨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是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医嘱正确执行、患者配合治疗等的重要保证,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2]黄绍光.危重型哮喘及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05.

猜你喜欢

内科重症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