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以杭州市下城区中心商贸区为例

2012-01-28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城大队调研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泊位停车位城区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城大队调研组

(杭州市公安局,浙江 杭州 310006)

○道路交通安全专版

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以杭州市下城区中心商贸区为例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城大队调研组

(杭州市公安局,浙江 杭州 310006)

停车是城市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运行能否顺畅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供需关系不平衡、向心性交通的影响以及传统的出行观念,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难现象日益突出。杭州市下城区交警大队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停车难现象,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停车管理要做到“建”、“控”、“管”三策并举。

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停车难;杭州下城区

主持人:陈秀和,田 禾

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化,停车已成为城市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交通运行顺畅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杭州市停车位配建指标偏低,有较大的历史欠账,中心城区停车难已成为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何切实缓解停车难的问题,维持好静态交通秩序,是交警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城区交警大队(以下简称下城大队)专门组建攻关小组,针对辖区中心商贸区的静态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据此提出对策意见,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同类地区静态交通管理提供借鉴。

一、中心商贸区停车现状

城市中心商贸区是城市交通最为繁忙的区域。以杭州市下城区中心商贸区为例,它不仅地处城市地理中心,而且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医疗中心均坐落或毗邻于该区,由此,其亦成为到达型交通和通过型交通汇集的中心。以庆春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建国路合围的中心商贸区,由于停车需求和车位供给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影响通行,成为城市“两难”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

庆春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建国路合围区域的面积约3.5平方公里,是下城区的商贸、文化、金融中心,集中了杭州大厦、武林银泰百货、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以及省儿童保健医院、浙一医院,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十四中等辐射全省的知名医院和学校,是杭州市商贸最为集聚、人气最为旺盛、产业高度发展的区域。由于规划建设的原因,该区域路外公共停车场库只有189处(包括住宅小区内停车泊位),共计13997个停车泊位,加上路内3913个泊位,总计不过17910个公共停车泊位,远远无法满足该区域的停车需求,导致出现以下几类停车难问题。

(一)主要商圈停车难。位于该区域的武林商圈是杭州三大商圈的领头羊,其中全国百货业赫赫有名的杭州大厦、银泰百货、百货大楼,其单位面积营业额都在全国十强之列,杭州大厦更是雄踞榜首。武林商圈周边单位停车库共有停车泊位2500余个、路内停车泊位1400余个,远远不能满足节假日和商场打折促销期间的停车需求,经常造成庞大的人流和车流在这0.86平方公里聚集,寻找停车位的小型机动车降低了武林商圈周边道路的流速,并形成连锁效应,造成区域性交通拥堵。

(二)医院周边停车难。省儿童保健医院和浙一医院都是影响力辐射全省的知名医院,每天全省各地前来看病的人员络绎不绝,且大多驱车前来。据统计,省儿童保健医院门诊量日均5000余人次,七八月份高峰期则在6000人次以上;浙一医院更是接近10000人次,但其配建的停车泊位十分有限,因此医院周边道路产生大量违法停车,其等候和绕行车辆成为影响附近主要道路畅通的关键因素。

(三)学校门口停车难。临近主干道的学校在学生上学、放学和夜间补习时段,由于家长开车接送造成学校门口车辆排队的情况。如凤起路的十四中、杭高在上下学的高峰时段对凤起路交通影响较大;武林路安吉路小学上学、放学时段对武林路南北向机动车通行影响较大;中山北路有培训学校和春蕾中学,家长在中山北路主线上停车等候,对中山北路南北双向通行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庆春路中河路南口的杭州外国语实验学校(属上城),周五下午,家长停车等候学生放学,对中河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北向南通行影响较大。

(四)市场、超市周边停车难。中心城区大部分市场已经外迁,但仍有一些市场因各种原因无法搬迁,如凤起路的环北小商品市场。这些市场又极少配建车位,造成车辆在周边道路违法停放,影响道路通行,在交警加强主干道的停车管理后,违法停车现象蔓延到周边的支小路。又如庆春路的世纪联华超市,其配建车位只有50个,车辆或违法停车或排队等候,在下午时段对新华路以及庆春路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一些较繁忙的农贸市场在下午时段的违法停车对周边道路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五)小区夜间停车难。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内的停车配建普遍欠账较多,大多数小区车辆都是路内停放,小区道路停不下就停放到小区周边的道路。小区住户的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违法停车现象屡禁不绝。

二、停车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供需关系不平衡。供给跟不上需求发展是造成停车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城区由于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稀缺,停车场建设远远跟不上车辆的高速增长,停车缺口越来越大。

(二)向心性交通的影响。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产业集中度最高,就业人口最密集,各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城市副中心和卫星城还未建设、发展成熟的形势下,就医、读书、购物等都需要到中心城区来解决,导致该区域向心性交通特征非常明显。潮汐式的工作出行和到达型交通对中心城区停车位的双重需求,给中心城区造成极大的行车和停车压力。

(三)传统出行观念的影响。传统出行观念对停车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经济与方便。驾车人往往将经济性与便利性作为选择停车泊位的第一要素。据调查,70%以上的杭州市民目的地与停车点距离心理底线是200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人的心理底线为500米。这短短的300米距离,却让驾车人对以同一目的地为中心的停车泊位选择范围相差5倍多。二是选择综合出行交通方式的意识薄弱。自行车时代形成的“门对门”的观念,使得多数市民选择综合出行交通方式的意识较为淡薄。三是对遵守交通法规的法制意识淡漠。大部分市民对于交通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安全的层面,首先考虑的并非是否合法,而是是否安全、是否便利、是否能逃避民警处罚,因此,违法停车很难杜绝。

三、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下城大队一直以来都将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作为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切入点,提出了“开源、节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开源,即充分挖掘停车资源。但在下城区基本格局已定,道路停车资源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各种社会停车资源利用率来达到开源的目的,如促使各类停车场对外开放,供周边单位或居民使用以及错时停车等。节流,即减少社会车辆在中心城区的停放。通过宣传倡导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鼓励停车在外围,换乘公交进入中心区域。

(一)商圈购物换乘。每年各大节日特别是长假期间,武林商圈内各大商场的促销高潮迭起,吸引了市郊乃至省内的购物者前来购物,人流、车流汇集在狭小的区域,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停车问题尤为突出。下城大队积极争取下城区政府支持,提出了“政府主导、部门策划、企业参与”的综合解决武林商圈促销期交通问题的新思路。在政府牵头主导下,综合各方力量,运用各类资源,齐心协力解决交通管理难题,改变了以往交警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如联系银泰、百大和西湖文化广场管委会,协商制定交通换乘工作方案,在西湖文化广场北广场东侧设立购物车辆换乘点,至银泰、百大的购物车辆通过交通诱导进入西湖文化广场购物车辆换乘点,购物车辆停放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约1000个泊位左右可供停放),在换乘点配备6辆换乘中型客车供购物人员换乘至银泰、百大停车点。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3日商场打折期间,西湖文化广场购物换乘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共引导停车3040辆,换乘3637人次,换乘中巴发车356班次,有效缓解了商业促销期间武林商圈停车难问题。

(二)充分利用社会停车资源。针对庆春路新华路口的世纪联华超市停车难的问题,下城大队除了在周边道路设置单行线,划设限时停车泊位外,积极联系周边单位借用停车场地,将购物的车辆由超市保安引导到借用停车场停放,同时,促成单位间的合作,互相调剂停车资源,解决单位员工以及购物者的停车问题。

(三)促成单位和小区错时停车。为解决下城区居民车辆夜间停放的困难,下城大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区政府牵头落实区各单位向所在地周边小区居民车辆开发夜间停车的措施。区政府带头将区政府停车场地免费供周边小区居民车辆夜间停车,切实缓解居民车辆夜间停放的难题。为解决就医车辆停车难问题,大队力促医院与周围小区合作,将小区空余车位开放给就医的车辆,小区进行收费管理。

(四)挖掘地铁施工期间停车资源。省儿童保健医院周边历来是停车难的焦点区域,群众诉求强烈。下城大队与下城停车管理中心、地铁集团进行沟通,在延安路地铁工地两侧空地上施划停车位,引导就医车辆停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省儿童保健医院的停车难情况。

(五)加强停车管理。

1.停车位实行“应划尽划”原则,对辖区现有停车资源进行整合,在主干道及背街小巷内合理规划车位,在居民小区密集的路段增设夜间限时停车位,解决周边居民夜间停车难问题。建国北路漆划避高峰的时段性泊位,解决沿线居民、单位的停车需求。

2.指导辖区部分居民小区合理规划小区内停车位,最大限度利用和整合小区内的停车资源。同时合理利用小区周边停车资源,解决老小区和部分新建小区车位不足问题。由民警上门指导小区物业重新设置内部停车位,并通过物业向居民宣传周边道路的停车规划和停车要求,重新设计漆划泊位,进一步规范停车。

3.加大对违法停车的处罚力度。一是加强前期宣传。由宣传民警、服务站民警深入群众进行宣传。由上路执勤的民警和协勤员分发宣传资料给行人和驾驶员。二是合理调整勤务。根据违法停车发生的特点,加强对早高峰期间违法停车的管理力度,同时,在中午至前半夜安排流动民警和协勤员不间断开展巡查,确保良好的道路秩序。三是严管严处违法行为。对违停进行高压管理,见违必纠,见违必处,对当事人不在场的,采取非现场执法;对当事人在现场的,进行当场处罚与教育。四是做好试点道路违停整治。辖区内的中山北路是杭州市交警支队确定的试点道路,下城大队专门研究了该道路违停突出的地点和时段,确定了各港湾式公交站、小叉口、非机动车道等为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安排警力不间断巡查,确保道路秩序良好。

四、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停车管理的建议

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笔者认为,在采取上述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在政府主导下,各方联动,做到“建”、“控”、“管”三策并举。

(一)政府主导,以法促“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停车管理上有专门的法律,如日本的《驻车法》、台湾的《停车场法》等。解决停车问题,应当在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停车管理的立法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将停车泊位配建标准、路外专用停车楼建设标准等内容固定下来,调节停车泊位与其他社会利益的关系,避免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停车泊位建设和管理。杭州市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需求不断增大,要想解决停车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需求,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停车泊位配建标准。由此,应当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先进经验,每3至5年进行一次停车需求调研,适时修订杭州市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同时要严格把关新建建筑物停车位配建。对于将配建停车位挪作他用的,市“两难办”要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责令其恢复,并依据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二)需求“控”制,以静制动。在交通互动关系中,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互动至关重要。交通拥堵虽表现在“行”上,却往往由“停”引起。车辆出行有OD(“Origin”出发点、“Destination”目的地),在O点或D点人们都有停车需求,而从O点到D点人们都有行车需求。O点或D点停车太方便了,就会刺激买车和用车,就会使道路上流量增加而造成拥堵。如果我们逆向思维,不去扩大停车资源,使停车不太方便,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能否下降,交通拥堵能否缓解呢?例如日本东京,机动车保有量560万辆左右,但道路上却很少堵车。“以静制动”的管理理念功不可没。日本东京市政部门给每个单位只提供两个专用车位,一般供董事长和总经理使用,而每个日本家庭几乎都有汽车,但想开车上班,得把汽车停在公共停车场,且不说一天停车花费,就是寻找停车位没有半个小时也是找不到的。因此,东京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开车发生交通延误的可能比乘地铁和公交多得多,出行成本也高得多,而且非常不方便,从停车场到办公室比从地铁站到办公室要远得多。东京人在工作日宁可乘地铁和公交也不愿意开私人汽车。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管理也可以借鉴东京的先进管理理念,在宏观交通组织方面,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组织。提倡的出行方式,努力做到顺畅、低成本、方便;而不提倡的出行方式,则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组织,促使人们转移到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交通方式上来。这是解决车多路少,供需倒置型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

一是继续探索假日交通换乘工作,做好深化和推广,并着力减少中心商贸区的路内占道停车泊位,还路于民,以减少供给来抑制需求。

二是发挥交通信息的引导作用。规划并抓紧建设交通诱导系统,发挥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交通诱导屏、交通广播、互联网、短信,实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出行者制定行车计划、安排行车路线、选择停车区域和泊位,还可以引导出行者停车换乘,减少出行盲目性,提高停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平衡路网和停车场的负荷。

三是发挥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全面分析各种停车资源的真实成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统一停车收费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拉开市中心区与外围区、路内与路外、短时间与长时间停车收费的差距。如美国旧金山,不仅细分了不同区域的停车收费价格,而且在不同时段也作出细致规定。在同一处停车场,其停车价格随该停车场饱和程度同频调整。当停车位只剩最后几个时,其停车价格就十分昂贵,以保证确有急需使用该停车位的人使用。

(三)主动作为,以宣助“管”。交警部门作为停车管理的主力军,做好停车执法管理工作责无旁贷。在目前机动车“控量”还很难实现的情况下,可通过对路面静态违法行为的严管来抑制部分市民购车和用车的冲动。在对城区停车进行合理规范设置,配齐上全各类停车标志、标线的基础上,对现有警力配置和勤务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加大路面执勤民警和协警的流动范围和巡逻频率,对违反规定占道停放的机动车,一律依法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以体现交通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中心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真正实现还道路于交通。

此外,要紧紧依靠交通管理服务站贴近群众的优势,以交通管理服务站为载体,以面对面宣传、上门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开展静态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宣传教育工作。广大交警在静态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宣传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化两个意识,即严管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方面向广大群众表明交警部门从严管理违法停车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告知广大群众,交警部门在严管的同时,将通过协调错时停车等多种形式来缓解停车难问题,避免群众产生交警“只罚不管”的误解。

D631.5

B

1674-3040(2012)03-0092-04

2012-04-20

(责任编辑:潘晶安)

猜你喜欢

泊位停车位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基于泊位使用特性的停车共享策略方法
公共停车场内过饱和停车诱导研究
蹲守停车位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车位上的数
正点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