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2-01-26房小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牙列切牙牙冠

房小云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恭城 542599 E-mail:liuliu.san@163.com)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多见于青少年,造成前牙间隙、牙列稀疏,影响美观和发音,以往为简化治疗,多采用直接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或者拔出埋伏牙后,做义齿修复。然而埋伏牙存在于颌骨内,天长日久可能会对邻牙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或者引起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例如使邻牙牙根吸收、牙齿松动,或者形成含牙囊肿等等[1]。而拔掉埋伏牙又极其可惜。随着正畸技术的日益成熟和CT检查的临床应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正畸治疗,可以让其排入牙列行使功能,还原美观。笔者自2007~2010年间收治了8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在我科治疗的8例9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病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18岁,5例有乳牙滞留、其中2例伴反颌,2例存在多生牙。1例中切牙畸形埋伏导致侧切牙及尖牙埋伏阻生。8例中5例中线轻度偏患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拍全颌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拍根尖片或CT,了解埋伏阻生牙牙体形态、阻生情况、与邻牙的关系等等。制定治疗方案:拔出滞留的乳牙、多生牙和畸形的无保留价值的埋伏牙,通过正畸的方法对埋伏牙间隙不足者开拓间隙;排除埋伏牙萌出道障碍。反颌伴前牙埋伏阻生者,开拓埋伏牙萌出间隙的同时纠正反颌,观察半个月,如埋伏牙不能正常萌出,则从牙槽嵴顶做切口,手术开窗,暴露埋伏牙部分牙冠,止血后粘正畸附件,牙弓上粘固定正畸装置,弹性牵引埋伏牙至正常位置。

1.3 典型病例 男,14岁,因右上前牙牙间隙来诊,经检查见缺失,左上前牙存在散在间隙,中线右偏。经根尖片、全颌片及CT检查发现埋伏阻生,且外形异常、疑似畸形,异位。见图1、图2。诊断:①右上前牙埋伏阻生;②右上中切牙埋伏阻生伴畸形?③右上尖牙与侧切牙异位伴埋伏阻生。治疗设计:开窗导萌加方丝弓矫治。建议:手术探查若右上中切牙为畸形牙,无保留价值,则拔出,异位牵引,集中间隙固定修复;若有保留价值,则正畸牵引埋伏牙,整平牙列并修整外形。然而,手术探查中发现为畸形牙,牙根短小并与牙冠互呈直角,且冠根指向远中,阻挡的萌出并使之异位。术中拔出畸形牙同时暴露牙冠部分切缘,在牙冠上粘正畸附件,术后两周,上颌安装固定矫治装置,按设计的方向、力值牵引埋伏阻生牙,牵引到位后,集中间隙做固定桥修复。

图1 根尖片显示:异位,近乎呈水平阻生,且牙冠伸向并与之重叠

图2 CT片显示:牙根位于的远中偏腭侧,冠根异常

2 结果

本组病例助萌或拓展间隙助萌正畸矫治8例9颗埋伏阻生牙经牵引后均排入牙列,畸形牙拔出病例,剩余埋伏牙牵出后集中间隙,固定修复。所有埋伏牙牵出调整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牙髓活力正常,牙周状况良好,牙齿无松动。矫治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8个月。保持时间5~12个月。

3 讨论

骨内埋伏阻生牙多见于上颌前牙区,可造成牙间隙过宽、牙列不齐、咬合紊乱、恒牙迟萌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影响前牙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严重影响美观。常见原因是:因乳牙滞留、多生牙、畸形牙等导致牙胚萌出间隙不足、萌出道障碍,以及牙胚本身位置异常等[2]。尽早确诊,早期处理是预防的关键。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牙床上存在可疑多生牙、乳牙滞留、恒牙迟萌等情况,均应及时拍根尖片初步筛查局部是否存在埋伏牙,或者拍全颌片,了解恒牙胚生长、发育情况,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处理,可以减少骨内埋伏牙阻生发生的概率[3]。

埋伏牙的准确定位是治疗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CT在埋伏牙定位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X线平片不能对重叠、错位或者位于邻牙根尖附近的埋伏牙准确定位时,应进行CT检查,以了解埋伏牙与邻牙的空间位置关系,制定开窗导萌的方向和线路[4]。

一般认为对于正位埋伏阻生牙,如果根尖孔未完全形成,尚呈喇叭口状,在去除萌出道阻力,获得足够间隙后,仍有自然萌出的潜力,因此对于这类有萌出潜力的埋伏牙,开窗助萌术后,不必急于牵引导萌,可观察一段时间再进一步处理。有国外学者报道建议开窗观察半个月,必要时才进行牵引导萌[5]。

埋伏牙开窗助萌术的方法,根据埋伏牙所处位置的深度可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开窗导萌牵引,位置浅者采用开放式,位置深者采用封闭式。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在牙槽嵴顶上,埋伏牙的暴露以尽量少去骨为原则,要尽量减少唇颊面的骨质丧失,尤其是深部骨埋伏者,尽量保留唇颊面的黏骨膜瓣,以期埋伏牙牵出以后有一个良好的牙龈形态,和健康的牙周附着[6]。牙冠的暴露以可以粘接正畸附件的尽量小的范围为宜,正畸牵引钩可用细的不锈钢丝(如直径0.5mm)弯制,只需尽量小的空间就可以粘牢,并能很好地完成牵引任务。牵引前要排除埋伏牙萌出道障碍,开拓间隙为埋伏牙的萌出提供有效的空间。牵引力应轻柔持续,切牙控制在30g左右,尖牙控制在50g左右,以待牙周骨组织的改建及纤维束的重新排列,从而获得稳定的疗效。而牵引力过大将可能导致埋伏牙松动、牙髓坏死、附着龈丧失[7],还易导致正畸附件脱落。要及时调整牵引方向,使埋伏牙避开障碍向缺隙方向移动,并且保持时间应适当延长。牵引过程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抗。

[1] 季从容,陈晓阳.成人上颌埋伏尖牙的治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8):501.

[2] 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2-133.

[3] 曾宪涛,姚馨蕙,耿发云.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77-78.

[4] 陈高荣.导萌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88-89.

[5] 毛靖,胡立桉.前牙骨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3):190-191.

[6] 陈晓明,唐瞻贵,刘友良,等.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6):369-370.

[7] 张志华,林军.上颌前牙埋伏牙的定位及导萌治疗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6):325-327.

猜你喜欢

牙列切牙牙冠
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研究进展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初步构建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几种易造成孩子牙列不齐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