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混胰岛素、二甲双呱、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2012-01-26周全黄绍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吡格糖化空腹

周全,黄绍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247 E-mail:zengfang0615@163.com)

糖尿病(DM)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基础,如何治疗初发T2DM,已成为糖尿病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我院内分泌科2007~2010年186例初诊T2DM为研究对象,在2型糖尿病初次诊断后早期应用预混胰岛素、二甲双呱、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观察其中远期疗效,即联合治疗3个月后的降糖效果、不用服药1年的血糖达标率。现予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07年~2010年186例初诊T2DM患者,之前未接受过任何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①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②无各种应激状态;③无肝、肾、心脏疾病;④无近期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186例中,男112例,女74例,年龄30~70岁,平均(46.6±8.8)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4.7±3.2)kg/m2,空腹血糖(FPG)≥9.0mmol/ L,餐后 2h血糖(2hPG)≥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 A1c (HbA1c)>8.2%。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糖尿病标准热卡进行糖尿病餐进食,体力活动相对固定,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联合治疗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抽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C肽,餐后2h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后所有患者用胰岛素30R,早晚餐前各1次,全日用量20~60u,二甲双呱0.5g,每天3次,吡格列酮每天30mg,并根据血糖值酌情调整上述药量至血糖达标。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用拜耳生公司生产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每日测定末梢血血糖4~6次。靶血糖值:3餐前及凌晨血糖≥4.0mmol/L及≤7.0mmol/L,3餐后2h及睡前血糖≥6.1mmol/L及≤8.0mmol/L。3个月后停止联合治疗,次日再进行OGTT,抽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清C肽,餐后2h血糖、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清C肽及餐后2h血糖、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不用服药1年的血糖达标率等指标,门诊随访中如有患者血糖不达标1周则给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统计,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 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C肽及餐后2h血糖、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见表1。说明预混胰岛素、二甲双呱、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初诊T2DM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用服药1年的血糖达标率为51.61%。

表1 186例初诊T2DM患者联合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s)

表1 186例初诊T2DM患者联合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s)

注:P均<0.05

项目 空腹血糖(mmol/L)空腹血清C肽(ng/ml)餐后2h血糖(mmol/L)餐后2h血清C肽(ng/m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12.8±2.6 1.12±0.78 19.4±4.6 3.58±1.98 9.8±2.6治疗后 5.7±0.3 2.23±1.29 6.3±0.7 5.06±2.69 6.2±0.8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IR)所引起,所以如何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IR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很多研究发现[2],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有IR存在,贯穿糖尿病的全过程,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样血糖逐渐升高,当胰岛素β细胞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引起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缺陷[3],即所谓的“葡萄糖毒性”作用,“葡萄糖毒性”使β细胞的再生减少,凋亡增加,β细胞总数目减少并发生结构异常,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最终β细胞功能衰竭,上述过程反反复复,恶性循环,糖尿病由此发生。也有研究发现β细胞短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中是一种可逆性功能缺陷,如在此时解除高血糖,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可能获得部分逆转[4,5]。因此,在糖尿病初发时用胰岛素控制好血糖,解除“葡萄糖毒性”,保护β细胞功能,同时联合运用二甲双呱、吡格列酮改善IR,二甲双呱、吡格列酮均能通过不同途径改善IR,但二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吡格列酮主要通过改善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IR,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更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呱主要通过改善肝糖输出来控制血糖[6~8]。本研究对18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预混胰岛素、二甲双呱、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血清C肽及餐后2h血糖、血清C肽和HbA1c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表明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控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T2DM早期,尽量选择机制互补,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联合,预混胰岛素、二甲双呱、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可通过不同途径改善IR,不仅能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也能使患者实现长期血糖控制达标,是初发T2DM患者联合用药的理想选择。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8.

[2] Kilpatrick ED,Robertson RP.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lucose-induced desensitiz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and betacell exhaustion in the HIT-T15 cell line[J].Diabetes, 1998,47(4):606-611.

[3] LeahyJL,Bonner-Wweir S,Weir GC.β-cel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chronic hyperglycemia.Current ideas on mechanism of impaired glucose-induced insulin secretion[J].Diabetes Care,1992,15(3):442-455.

[4] Sivitz WI.Lipotoxicity and glucotoxicity in type 2 diabetes. Effects 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Postgrad Med, 2001,109(4):55-59,63-64.

[5] Alvarsson M,Sundkvist G,Lager I,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insulin versus sulphyonylurea on insulin secretion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03,26(8):2231-2237.

[6] 翁建平,许雯.β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82-183.

[7] 李焱,梁骏,梁颖,等.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6): 620-622.

[8] Lingvay I,Kaloyanova PF,Adams-Huet B,et al.Insulin as initial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effective,safe,and well accepted[J].J Investig Med,2007,55(2):62-68.

猜你喜欢

吡格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玉液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腹喝水
空腹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