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例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体会

2012-01-23张慧洁闫会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1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

张慧洁 闫会丽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儿科临床少见病,病因不明,好发于年长儿,男性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可有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皮疹等。本病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感染、淋巴瘤等混淆。现将我科2007~2011年确诊的4例SNL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例患儿均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SNL。其中男3例,女1例,男女性别比3:1;年龄8~14岁;病程14 d~3月。

1.2 方法 将4例SNL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症状与体征 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7.5℃ ~40.5℃,热型不规则,热程>2周。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较明显,伴触痛,无融合;其中1例同时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患儿出现皮疹。均无肝脾肿大。

2.1.2 实验室检查 4例患儿:3例白细胞数减少,1例白细胞数正常。2例CRP正常,2例CRP轻度增高。3例血沉增快,1例血沉正常。2例血涂片见异型淋巴细胞,<6%。EB病毒检测未见异常。血培养均为阴性。PPD实验均正常。结核抗体均阴性。抗体谱均未见异常。ASO及RF正常。1例患儿行骨髓穿刺,无异常。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检查2例提示正常,2例肺纹理增多。

2.1.3 病理活检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内大部分结构破坏,受累淋巴结皮质或副皮质区内出现片状凝固性坏死,其中可见组织细胞增生,部分组织细胞吞噬零碎片,并可见散在免疫母细胞,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另可见小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小血管可见纤维素样坏死。

2.2 诊断 对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SNL。需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感染、淋巴瘤等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淋巴结活检。

2.3 治疗 目前对SNL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后,应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我科对患儿初期静脉用地塞米松0.2~0.3 mg/(kg·d),体温都在1~7后降至正常,后改口服泼尼松1~2 mg/(kg·d)。2周后逐渐减量,肿大的淋巴结明显消退后予以出院。维持6~8周逐渐停药,定期随访。

3 讨论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炎性免疫反应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1]。SNL在儿科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伴肝脾大、皮疹、白细胞下降等为主要特征。患儿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病史,病程长达1~3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无季节性,以男性较多见。由于不是儿科常见病,加上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确诊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等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2]。有学者认为SNL可能是感染所致的机体免疫平衡紊乱,从而引起的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3]。由于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对该病应早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我科确诊患儿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后效果良好,体温都在一周内降至正常,淋巴结肿大在2周内明显消退。维持用药6~8周逐渐减量停药,定期随访患儿无1例复发。针对过早停药可能会引发病情反复或转化为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应酌情适当延长激素的应用时间[4]。SNL虽然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但也有急性期死亡的病例[5]。有部分病例在数月以至数年后复发,并有发展为SLE的病例报道,此类患儿通常预后较差[6]。因此应对SNL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我们通过这4例SN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加强了对SNL的认识,遇到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并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及早行淋巴结活检。一旦确诊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1]陈延斌,季成,倪崇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新医学,2008,39(12):805-806.

[2]王勤,李堂,刘秀云.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因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162-163.

[3]Chien-Yu Cheng,Wang-Huei Sheng,Yi-Chun Lo,et al.Recurrent Kikuchi,s Disease and autoimmune diseases.J Micrnbiol Immunol Infect,2010,43(5):366-371.

[4]夏汉兵,陆必森,刘喜,等.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分析.中外医疗,2009,3321-3322.

[5]张全新.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2):129-132.

[6]郭海英,吴敏媛.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3例.实用儿科杂志,2003,8:699-700.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花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淋巴结炎的ICD—10编码选择
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二)擦背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