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2012-01-23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水肿后遗症

马 丹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医务部,湖北赤壁 4373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疾病中较常见的,因低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引发新生儿及胎儿脑损伤[1],引发因素有很多,临床上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环节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患儿尽快恢复的有力保证。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诊治的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例HIE患儿,其中男16例,女20例;自然生产21例,剖宫产15例。5 min阿氏评分: 0~3分4例,4~7分32例。根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轻型18例,占50%;中型12例,占33.3%;重型6例,占16.7%。

1.2 HIE诊断标准

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 h 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拥抱反射活跃;中型:有嗜睡或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可出现呼吸暂停、眼球颤动或肢体僵直及局限性阵挛性惊厥的表现,吸吮、拥抱反射减弱,瞳孔缩小;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脑水肿现象严重[2]。

2 护理方法

2.1 迅速纠正低氧及保暖

减轻脑损伤的治疗关键是提高患儿血氧的浓度,维持氧浓度在40%~60%,氧流量为1~2 L/min,给氧时间不超过3 d。轻中度患儿氧浓度在30%~40%,氧流量为0.5~1.0 L/min,行间断给氧,使血氧分压保持在88~141 mm Hg。需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适时且定量的给氧。氧气浓度过高会引起患儿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因此,在整个给氧过程中,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要适时的调节氧气流量,波浪线式给氧,高浓度吸氧不能超过3 d。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患儿维持在恒定中性的温度环境中,可以有效地维持其最低耗氧量,可将患儿放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暖箱或保温床保暖,保持肛温36.5~37.5℃,皮肤温36.0~36.5℃[3]。

2.2 供给适量的葡萄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患儿脑损伤导致的缺氧窒息时,脑血流量的减少加重了脑细胞的损害,其代谢障碍加速了病情的严重化。出现窒息进行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因为脑组织本身不能储存糖原,而其代谢所需的能量由血液中的葡萄糖提供,因此,维持患儿的血糖在3.90~6.10 mmol/L的范围十分必要,并根据血糖调整输液速度。

2.3 严密观察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控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基本情况,对患儿出现的药物效果和意识变化、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等做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

2.4 控制惊厥

为确保患儿在相对安全、安静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应对患儿的探视次数严格控制,避免对患儿的声光刺激,保持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护理动作轻柔,一旦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立即给予安抚,辅助使用镇静药物苯巴比妥钠,用药剂量要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患儿的各项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发生。严格控制对患儿的探视,保证患儿安全卫生的治疗环境[4]。

2.5 限制液体入量,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对脑水肿的处理,应从控制液体入量,每日50~60 mL/kg,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若有明显的颅高压症状和体征,可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6 合理喂养

中重度HIE患儿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 d,从静脉内给予营养。喂养以母乳喂养为原则,少量多餐,对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患儿,给予保留胃管鼻饲。

2.7 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患儿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粘液及呕吐物,避免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分泌物黏稠者要及时拍背吸痰,勤翻身,动作要快[5]。

2.8 合并症的护理

合并症通常主要有颅内出血、头颅血肿和合并吸入综合症,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和避免对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的刺激和移动。患儿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音,动作做到轻、稳、准。伴有头颅血肿要避免患处受压,并观察血肿的变化。保持气道的持续呼吸通常是合并吸入综合征的患儿护理的关键,每2 小时翻身、拍背1 次,痰多者给予雾化吸入、吸痰及体位引流。

2.9 预防和控制感染

为更快的使HIE患儿恢复,护理时要严格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其脐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病室保持每天2次通风,每次30 min,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严格消毒洗手,保温箱内外要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项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要严格执行。

2.10 康复干预

应该尽早对HIE患儿展开全方位的视听刺激,因为0~2岁小儿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灵敏期,可塑性强,早期的刺激干预和动作训练可促进患儿脑结构和功能的代偿,有利于患儿的恢复和减轻后遗症。

3 结果

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治愈30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1.7%,死亡的两例患儿为脐带绕颈和滞产及产程延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而亡。

4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脑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由于脑发育未成熟,代偿能力较差,HIE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能发育障碍、脑性瘫痪和癫痫等后遗症,是造成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HIE基本病理生理过程是脑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其根本问题是神经细胞的死亡,大力宣传并提高对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意识尤为重要,因为使已经死亡的神经细胞恢复是非常困难的。在产妇生产过程中,术前准备要充分,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刻为产妇供氧,时刻准备为新生儿复苏与供氧,如何判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新生儿产后窒息,要争取在5 min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使因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复苏治疗后要严密且仔细的对新生儿更像生命体征和精神状况做记录,一旦发现有意识障碍、原始反射不易引出、异常神经表现和肢体张力减弱等情况,为降低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需及早给予治疗。疗程要足够,轻、中度HIE患儿需治疗10~14 d,重度患儿需治疗20~28 d,甚至延至新生儿期后。患儿治疗后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有治疗疗程过短,因为即使新生儿期的临床症状消失,但是由于神经细胞自身损伤后恢复期较长的特点,细胞代谢功能不能按时恢复正常,故极易出现后遗症,所以,新生儿期症状消失不应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痊愈标准。

随着临床上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普及,医护人员抢救技术的提高,HIE患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治疗后的后遗症仍不可避免,不仅给医务人员提出新的难题,也会给患儿家庭带来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提高HIE患儿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在对HIE患儿的护理过程中,通过辅助使用苯巴比妥帮助控制患儿惊厥反应发生,苯巴比妥不仅可镇静止痉,且可降低脑代谢率,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等措施,使患儿的神经发育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康复速度大大提升,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127.

[2] 韩玉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3] 雪丽霖.新生儿异常症状的观察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11-13.

[4] 王林龙,应仲飞,汤晶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6,20(10):46.

[5] 李秀英.浅谈婴幼儿肺炎补液最佳速度[J].江西中医药,2007,38(6):32.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水肿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