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儿卵圆孔早闭1例报告

2012-01-23陈红燕王少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左房右室肌酸激酶

陈红燕, 王少玲

胎儿卵圆孔早闭1例报告

陈红燕, 王少玲

卵圆孔早闭; 血液循环; 心力衰竭; 婴儿,早产

在胎儿期,卵圆孔作为一个生理通道,参与胎儿血液循环。如卵圆孔过早关闭,可导致胎儿心力衰竭,严重者胎死宫内。卵圆孔早闭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一种少见的生理异常,国内相关报道甚少,现将本院1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出生15min,因窒息复苏后15min于2012-04-10入院。母孕39+2周,产前彩超示:胎儿卵圆孔早闭,全心扩大,心力衰竭,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心包积液。患儿系第1胎第1产。家属要求剖宫产出生,脐带重度扭转,羊水Ⅲ度浑浊,全身水肿。1min Apgar评1分(心率1分),立即气管插管,复苏气囊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肾上腺素、呋塞米、碳酸氢钠等药物,5、10min Apgar评6分(呼吸、皮肤颜色、肌张力、反射各1分,心率2分)。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呼吸80次/min,脉搏165次/min,血压76/50mm Hg(1mm Hg=0.133kPa),体质量3.3kg。呼吸机辅助通气下面部、四肢皮肤仍青紫,全身水肿,四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机械通气音,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65次/min,心律整,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右肋下3cm,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消失。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103U/L,谷草转氨酶151U/L,肌酸激酶1 106U/L,肌酸激酶同工酶209U/L;心脏彩超:左房内径14mm,左室内径17mm,右室内径11mm,心室射血分数64%;左房室不大,左室壁不增厚,心肌回声均匀,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各阶段动度可,搏动规整,右房室扩大,右室壁不增厚,肺动脉压力71mm Hg,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卵圆孔未闭。血气分析:pH 7.096,二氧化碳分压30.7mm Hg,氧分压49.8mm Hg,剩余碱-17.9mmol/L。入院初步诊断:(1)新生儿心力衰竭;(2)新生儿呼吸衰竭;(3)新生儿重度窒息;(4)窒息后多脏器损伤;(5)胎儿卵圆孔早闭。入院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心、利尿、降肺动脉压、营养心肌及支持对症处理,患儿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入院后第7天复查谷丙转氨酶28U/L,谷草转氨酶39U/L,肌酸激酶91U/L,肌酸激酶同工酶25U/L;复查心脏彩超:左房内径13mm,左室内径17mm,右室内径8mm,心室射血分数64%;左房室不大,左室壁不增厚,心肌回声均匀,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各阶段动度可,搏动规整,右房室不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肺动脉压力55mm Hg,三尖瓣少量返流,卵圆孔未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入院后第11天复查心脏彩超:左房内径12mm,左室内径17mm,右室内径8mm,心室射血分数60%;左房室不大,左室壁不增厚,心肌回声均匀,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各阶段动度可,搏动规整,右房室不大,右室壁不增厚,肺动脉压力25mm Hg,三尖瓣少量返流,卵圆孔未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患儿住院14d,病情好转出院,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在胎儿期,卵圆孔作为一个生理通道,由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液,约有三分之一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参与左心循环[1]。当卵圆孔过早关闭后,上、下腔回流的血全部进入右房、右室,致使右心血流增加,右心负荷加重,导致右心扩大,功能衰竭,胎儿水肿,羊水多,严重者胎死宫内;左心血流量仅来源于肺静脉,左心血循环量明显减少,左房、左室缩小,终致左室发育不良,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可能发生脑发育不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卵圆孔早闭常合并其他畸形,如肺静脉畸形,左室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本例患儿未发现其他心脏畸形,这可能是患儿得以存活的原因之一。

卵圆孔早闭的机制目前尚不确定,有的学者认为系次级膈膜过度增生,使心房间隔不能形成卵圆孔,或初级膈膜与次级膈膜发生异常融合,发生卵圆孔早闭[2];也有学者提出左侧胸膈疝的压力可致卵圆孔早闭[3]。卵圆孔早闭的预后:卵圆孔早闭常致死胎,即使生存分娩,大多不能存活。本例患儿能存活可能原因:(1)不合并其他先天畸形;(2)卵圆孔未完全关闭,患儿出生后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可能在宫内卵圆孔瓣膜活动减低,分流量极少,彩超未检测到;(3)发生卵圆孔早闭时间较晚,患儿生后心脏彩超仅有右房室扩大,左房室无明显缩小,后期复查心脏彩超右房室亦恢复正常,均提示患儿卵圆孔早闭发生时间晚。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35-1436.

[2] Cole CT,Terada R,Neth MR,et al.Progressive anatomical closure of foramen ovale in normal neonatal mouse hearts[J].Anat Rec(Hoboken),2012,295(5):764-768.

[3] Pennaforte T,Rakza T,Sfeir R,et al.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respiratory and vascular outcomes[J].Rev Mal Respir,2012,29(2):337-346.

276826山东 日照,日照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陈红燕(1974-),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rzschy@126.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43

R726.2

B

1674-3865(2012)04-0377-02

2012-05-23)

刘颖)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左房右室肌酸激酶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