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390例护理体会

2012-01-22牛峥彬崔妮贺延丽孟丽孙頔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口病肢体重症

牛峥彬, 崔妮, 贺延丽, 孟丽, 孙頔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390例护理体会

牛峥彬, 崔妮, 贺延丽, 孟丽, 孙頔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方法 对2010-01/2011-12住院的3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0例患儿均有皮疹、发热,嗜睡154例,易惊、肢体抖动或震颤、惊恐样表情和(或)走路不稳264例,抽搐31例,头痛99例,呕吐130例,肢体迟缓性瘫痪4例。其中384例痊愈,4例死亡,2例留有后遗症。住院时间8~32d,平均8~10d。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干预、早治疗可以减少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 危重症; 护理; 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包括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近几年,EV71是手足口病主要病源之一[1],感染后重症病例多,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在发病1~5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少数病例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进行认真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治疗和对症护理,可以减少危重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病例和减少后遗症。本研究对3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及时诊治与护理,改善患儿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01/2011-12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六病房收治重症手足口病390例,其中男254例,女136例,男女比例为1.8∶1;平均年龄2.9岁(1个月至13岁),3岁以下221例;390例患儿住院后留取咽拭子和粪便标本经大连市疾控中心检测为EV71核酸阳性276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颁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住院期间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

1.4 排除标准 水痘、幼儿急疹等其他出疹性疾病患儿;手足口病恢复期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炎、肠炎等患儿。

1.5 治疗方法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积极给予炎琥宁抗病毒治疗,甘露醇、速尿降颅压,短期甲基强的松龙抑制炎性反应,部分患儿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营养脑细胞及神经,补液等全身支持治疗。

1.6 护理方法 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病房,患儿隔离收治,固定人员陪护,禁止探视。住院环境干净舒适,房间早晚通风,定时消毒。卧床休息,每日多次温水漱口,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冷、热、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进食鱼、虾、蛋、奶等异种蛋白食物。患儿多有便秘,鼓励其多饮水,进食粗纤维蔬菜,进行腹部按摩等促进排便,对于便秘严重者给予开塞露通便。护士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住院后立即留取血标本、便标本、咽拭子标本送检,及早确定病情。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390例患儿均有皮疹、发热,嗜睡154例(39.49%),易惊、肢体抖动或震颤、惊恐样表情和(或)走路不稳264例(67.69%),抽搐31例(7.95%),头痛99例(25.38%),呕吐130例(33.33%),肢体迟缓性瘫痪4例(上肢1例,下肢3例)(1.03%)。

2.2 转归 390例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36例住院2d内病情进行性加重转入PICU治疗,4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水肿和(或)肺出血,2例肢体肌力改变。住院时间8~32d。

3 讨论

EV71感染重症病例死亡原因早期为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晚期为脑干脑炎后遗症[3],在发病的1~5d左右最易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和心肺功能衰竭发展为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每日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患儿肢体抖动及震颤的情况有无加重,观察患儿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进行干预与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病程1~5d对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退热效果不佳;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震颤、无力、站立不稳;呼吸增快或减慢、节律不整;出冷汗、四肢发凉,心率快、血压高的患儿要引起重视,重点交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已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d内病情变化迅速,易转为危重症,心率变异性作为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有助于监测重症手足口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衰竭者疾病发展[4]。出现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震颤、呕吐、抽搐或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困难、节律改变;末梢循环不良严重(如大理石花纹、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的患儿病情危重,转入PICU治疗。

手足口病的患儿皮疹多出现于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多为疱疹和斑丘疹。口腔黏膜疱疹出现较早,多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影响患儿进食。每日多次温水漱口后给予口腔炎喷雾剂或开喉剑喷患处,减轻疼痛促进愈合。若疼痛严重,遵医嘱给予少量2%利多卡因涂抹患处,以减轻疼痛[5]。其他部位的皮疹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裤,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避免摩擦导致疱疹破溃。每日清洗皮肤后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多次,有破溃的皮肤局部涂抹百多邦软膏,避免感染。

本组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38.0~41℃。应每日测量4次体温并记录,体温高时30~60min测量1次。体温低于38.5℃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给予温水擦浴、降温贴贴敷、冰袋降温等措施;体温高于38.5℃时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灌肠等退热,同时配合饮大量温水或静脉补液。EV71感染引起的高热为中枢性发热,一般退热剂效果不佳。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患儿给予冰毯物理降温并配合应用冬眠疗法[6]。

应注意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保持病室安静。患儿卧床,头部抬高15°~30°利于血液的回流。四肢抖动、震颤、走路不稳的患儿减少下床活动,专人看护,防止摔伤。呕吐的患儿侧卧位,避免呕吐时误吸,观察呕吐的性质、呕吐物的量和性质。抽搐的患儿给予5%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本组病例283例进行了腰椎穿刺术,术前充分做好解释沟通工作,使患儿及家属了解腰椎穿刺术,减轻恐惧心理,对不配合的患儿给予2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穿刺过程中和清醒的患儿,通过交流沟通安抚患儿,分散注意力减轻恐惧感。穿刺后患儿去枕平卧6h,不能配合的患儿允许侧卧和适当减少平卧时间,穿刺术后腰痛明显的患儿给予局部热敷,疼痛严重者给予布洛芬口服。

遵医嘱应用20%的甘露醇注射液、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静脉输液时控制好速度,观察患儿面色、心率、血压等,及时观察输液后反应。甘露醇在30min内输入,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外渗,及时应用硫酸镁外敷,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免疫球蛋白输入时先缓慢输入15~20min,无不良反应时再正常输入,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患儿住院时间长,输液多,均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穿刺时尽量选择粗且直的血管,输液时注意观察,告知家长注意看护,避免过多活动和接触水,如有红肿、外渗及时更换。

EV71感染传播途径复杂,可经粪-口、呼吸道与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7]。病区护士穿隔离衣、带帽子、口罩,接触患儿血液、粪便、分泌物时带手套。加强床边隔离,每名患儿发放固定的体温计、便器,呕吐物、大小便经含氯消毒剂浸泡60min后倒掉,患儿用后的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冲洗、晾干。病房每日2次紫外线循环风消毒,病房门把手、桌椅、台面等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产生的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封口、贴标签、集中处理,用后的被服用黄色袋子包装、标识后送洗涤中心。患儿出院后用床单位消毒机对床单位及被褥进行终末消毒。

患儿及家属对疾病不了解、对住院环境的陌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加之住院期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变化较快,患儿及家属更加焦虑、恐惧。护士应耐心细致的与家属沟通,介绍病区环境,解释病情,讲解日常护理方法、病情观察重点,输液、采血、腰穿等处置的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家长及患儿的不良情绪。针对其焦躁心理给予安抚、疏导,对患儿态度和蔼,做各项操作前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操作技术娴熟,减少患儿痛苦。对患儿的配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 周世力,李琳琳,何雅青.深圳市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66-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柳州医学,2012,25(2):140-143.

[3] Shah VA,Chong CY,Chan KP,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3,32(3):381-387.

[4] Lin MT,Wang JK,Lu FL,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monitor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infection[J].J Crit Care,2006,21(3):280-286.

[5] 沈晶晶.74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3-74.

[6] 楼晓芳,蒋敏,马美芳,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4-246.

[7] 李双杰.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0-1782.

116012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六病房

牛峥彬(1978),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护理,E-mail:niuzhengbin1026@sina.cn。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44

R222.25

B

1674-3865(2012)06-0571-03

2012-09-20)

黄伟)

病例报告

猜你喜欢

口病肢体重症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手足口病那些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警惕手足口病
重症不惑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