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2-01-22郭焕梅闫建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儿科学支原体小儿

郭焕梅, 闫建民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特点分析

郭焕梅, 闫建民

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方法 对60例小儿MPP采用西医药物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表现,总结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60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施治,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出院时肺部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均消失。结论 MPP既表现于肺系特点,同时又伴发多种肺外表现,在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不但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肺炎/诊断; 肺炎,支原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达30%[1]。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高峰人群。有研究显示,5~9岁学龄组感染率达32.8%[2]。由于 MP入侵及气道黏膜细胞损害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同时由于感染后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可导致混合感染。后者可加重病情,加大治疗难度[3]。MP既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严重的肺炎并可遗留后遗症,还可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现将60例MP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2/2012-07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5岁以下10例,~9岁42例,~14岁8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MPP及肺外并发症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14岁;(3)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严重并发症者;(2)伴其他较重基础疾病者;(3)拒绝口服中药者;(4)资料不全者。1.5 治疗方法

1.5.1 西药治疗 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5d,停用后改服罗红霉素,3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

1.5.2 中药治疗 以发热为主者,中药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原则,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药组成:炙石膏、鱼腥草各18g;麻黄、苦杏仁、甘草、黄芩、射干、连翘、川贝、炙百部各6g。以咳嗽为主者,中药以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为原则,方选止咳散加减,方药组成:荆芥9g;炙百部、桂枝、炙紫菀、陈皮、白前、前胡、甘草各6g。水煎服200~300mL,分2次,早晚各1次。腹部胀满者加砂仁、白术、内金;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痰黏稠者加黄芩、川贝;头痛头晕者加白芷、川芎、薄荷;胸闷心悸者加瓜蒌、薤白。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60例患儿发热46例(76.7%),其中反复发热20例(33.4%),高热15例(25.0%);咳嗽58例(96.7%),多有痰,为白黏痰或黄痰,后期以干咳为主;气喘、肺部闻及啰音者18例。肺外并发症:消化系统以恶心、呕吐、厌食为主者24例(40.0%)(除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反应);神经系统以头痛、头晕为多见有10例(16.7%);心血管系统见胸闷、心悸、心电图或酶学改变5例(8.3%);其他系统2例(3.3%)。

2.2 实验室检查 胸片示大片状、斑片状或肺门阴影。血常规白细胞增多者10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白细胞减少者3例,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升高为主要表现,MP抗体IgM均阳性。2.3 治疗与转归 用药3d热退者56例,4~5d热退者4例;5d咳嗽减轻者50例,6~8d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者7例,至14d咳嗽消失者3例。出院时肺部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均消失。

3 讨论

MP是一种无细胞壁,能够独立生存,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原核生物,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呈球形、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由于MP缺乏细胞壁,因而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药物敏感,常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代表。

本组60例患儿中咳嗽为主要症状,考虑支原体首先的感染部位在肺,而婴幼儿因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可引起气喘、呼吸困难,听诊可有肺部啰音。支原体的耐药性可能是患者反复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热型不定。支原体多不合并细菌感染,也使得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增高者比例不高。胸片以单侧表现为主。本院采取静脉滴注5d阿奇霉素或红霉素,间歇3d,再续用5d,治疗中可适当降低液体浓度,同时服用中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减少副反应。

MPP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MP感染后发生了针对免疫复合物的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在杀灭MP的同时,也攻击了自身器官,这可能是MP感染易引发肺外多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5]。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促使MP为了生存而在其形态、结构代谢等方面,出现了改变,导致MP耐药,并给抗MP感染的治疗增加了难度[3]。但在目前无替代药物情况下,仍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目前西医对难治性MPP主张早期使用激素和大量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治疗,来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但其应用指征、剂量选择、应用时间均无明确指标。因此配合较小副反应的中医中药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防治MP感染的领域,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MPP在中医学中,运用八纲辨证归属肺炎喘嗽范畴,从卫气营血归风温范畴。病由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而为外邪所中。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病机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宣降失司,津肃之令不行。闭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促、痰壅、鼻煽、发热等肺气闭塞证候[6]。临证则需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发热为主,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开闭;黄芩、鱼腥草、连翘清热解毒;射干、川贝、炙百部利咽敛肺止咳;石膏、生甘草清解肺热。以咳嗽为主,方用止嗽散加减,方中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化痰;紫苑、炙百部润肺止咳;荆芥宣肺解表,清半夏、陈皮、生甘草行气化痰。诸药共用,奏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之功。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结合西药,既减少MP的抗药性,又缓解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副反应,可为优势互补,尤其在MP感染未明确之前。随着抗生素使用的严格控制,以及耐药菌的出现,中医中药治疗将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0.

[2] 崔京涛,吴叶丽,李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抗菌药物疗效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9):820-823.

[3] 陈志敏.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临床治疗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253-257.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4.

[5] 黎四平,刘绍基,陆小梅,等.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3):245-247.

[6]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103.

252027山东 聊城,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儿科

郭焕梅(1964-),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学。

闫建民,252027山东 聊城,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23

R563.1

B

1674-3865(2012)06-0529-02

2012-10-10)

张小冬)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儿科学支原体小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夜盗小儿(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夜盗小儿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小儿涵之三事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