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2012-01-22符顺丹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肝风抽动症心神

符顺丹, 孙丽平

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符顺丹, 孙丽平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导师孙丽平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与心、肺、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上以痰火扰神证型较为常见,病机关键为肝风挟痰扰神,治疗上注重从“心、肝、脾”三脏论治,以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为治疗大法,创立调神铁落饮,并随证加味,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抽动秽语综合征; 孙丽平;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及语言障碍、模仿语言,呈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的表现[1],现已成为儿科以及儿童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2]。本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孙丽平教授从事中医儿科医疗、科研、教学15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床用药,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应诊,现将其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学术思想

1.1 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记载,但有诸多类似本病症状的描述。如《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说:“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描述:“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府,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己,名曰慢惊”,其症状表现与抽动症相近,如耸肩、手动等。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多将其归属于“慢惊风”“肝风”等范畴[3]。《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有记载:“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本病发生与肝风有关。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孙教授根据明代医家万全提出的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肺、肾三脏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为肝风,痰扰。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性以条达为顺。然易被六淫所感,情志所伤,导致木失调达,气机不畅,引动肝风,则见摇动、耸肩、瞬目等抽动之象。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则见胸闷易怒,脾气乖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虚肝旺,则撅嘴,口唇蠕动;其在体合肉,主四肢,脾虚夹肝风,则四肢、腹肌抽动;痰郁化火,火属阳,阳主动,气机动乱,故痰火上扰心神,则见抽动、喊叫、秽语不由自主;或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则见头摇,抽动无力;或阴虚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鸣异常,故喉发异声。心为阳脏而主通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故人的一切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皆归于心。小儿禀赋不足,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感外邪、各种外邪均易从火化,火热则易伤心生惊,则见神思涣散,语多易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宁而多梦等。由此可见,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且此消彼长,迁延不愈。

1.2 辨证施治 孙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上以痰火扰神证型较常见,“肝风”与“痰扰”贯穿于病程之中,注重从“心、肝、脾”三脏论治,拟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为治疗大法,创立调神铁落饮。心、肝两脏皆为阳脏,最易化火生风,引动伏痰上扰心神,故选用归心、肝经之药。方中生铁落为君药。李时珍曰:“阳气怫郁而不得疏越,少阳胆木,挟三焦相火,巨阳阴火上行,故使人易怒如狂,……饮以生铁落,金以制木也。木平则火降,故日下气疾速,气即火也”。臣药为远志、白芍,佐药为当归、茯神、夜交藤、伸筋草、徐长卿,甘草调和诸药之效。全方合用,痰化则心神自宁,血行则肝风自灭。在临床应用中随证加味,瞬目加青葙子;口中异声加蝉蜕;耸肩加木瓜;摇头加防风;失眠加五味子;神烦易怒加龙胆草等。

2 病案举例

闫某,男,12岁,2011-03-16就诊。摇头、点头1个月,加重3d。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摇头、点头、喉中发声、瞬目、注意力不集中、偶有耸肩,遂就诊于长春市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给予口服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15d,效果欠佳,家长未予重视。近3日病情加重来诊。现症见:频繁摇头、点头,瞬目,喉中发声,偶见耸肩,纳可,睡卧不安,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诊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痰火扰神证),予调神铁落饮加减:生铁落、远志、当归、徐长卿、夜交藤、茯神、蝉蜕、青葙子各10g,白芍、伸筋草各8g,甘草5g。8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嘱其父母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减轻学习负担及思想压力,多予鼓励,调畅情志。

2011-03-24二诊:服药后瞬目消失,摇头抽动幅度及频率较前明显减少,偶有点头及喉中发声,舌红,少苔,舌下脉络紫粗,脉滑数。前方加活血化瘀之丹参10g,龙骨、牡蛎各20g,去青葙子,继服8剂。煎服法同前。

2011-04-01三诊: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喉中发声消失,注意力明显较前集中,去伸筋草,继服前方8剂,诸症消失,无其他不适。停药后随访1年,未复发,临床痊愈。

3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大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多选用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等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但服药后有锥体外系症状及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反应,复发概率较大,且服药时间长,家长较难接受。部分患儿病程较长,家长未给予重视,导致病情加重。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有一定优势,副反应小,不仅安全可靠,也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因此无论是从短期疗效,还是长期预后评价,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例患儿以情志失调,脾土虚弱为病因;肝火亢旺,痰扰心神为病机,故选用调神铁落饮加减。方中生铁落为君药,其性辛凉,归心肝两经,功效为平肝镇惊。并且生铁落中以四氧化三铁为主,兼有其他微量元素。陈文等[4]认为血清中铁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单胺氧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传导。远志,味辛,入心开窍豁痰,使心气开通,则心神自宁;与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之白芍共同控制喉中异声、秽语。当归为活血行气之要药,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茯神甘、平之性,宁心安神之功;配伸筋草辛、温之性,舒筋活络之功,共治频繁摇头、瞬目、点头、耸肩等;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与性温之徐长卿共奏之安神作用,合治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等;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之功,取效后又辨证给予活血化瘀等随证加减。重镇之品不宜久用,防止伤脾败胃;“久病怪病多虚多瘀”,又以活血之药巩固疗效。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调节睡眠,减轻压力、切忌打骂等综合调理,故能获效。

由于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高,亦为儿科难治之疾,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可为防治本病提供可借鉴的方药及实验依据。

[1] 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4.

[2] Baym CL,Corbett BA,Wright SB,et al.Neural correlates of tic severity and cognitive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J].Brain,2008,131(Pt1):165-179.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3.

[4] 陈文,林广裕,吴毅.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清铁的变化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252-253.

130117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符顺丹);130021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孙丽平)

符顺丹(1986-),女,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肺系、脾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孙丽平,130021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13

R749.93

B

1674-3865(2012)06-0510-02

2012-10-20)

黄伟)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肝风抽动症心神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基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研究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发生发展机制及泻青丸干预作用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基于文献研究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