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季文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2012-01-22江文文翁泽林林季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疏风凉血紫癜

江文文, 翁泽林, 林季文

林季文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江文文, 翁泽林, 林季文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疾病,其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究其病机,主要与热邪有关。林季文主任总结其治疗原则包括除邪、止血、化瘀、补虚四个方面,并按风热伤络、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火旺四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紫癜,过敏性; 林季文;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儿童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为儿童常见疾病。起病急骤,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或黏膜下出血,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以及关节症状,甚至可出现血尿等,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正常。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现代医学认为病因多与感染、食物或花粉等过敏因素有关,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病因比较复杂。寻找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是西医治疗的关键,常使用抗组胺、改善血管循环、抗凝抗聚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感染时需积极清除感染病灶。西医治疗短期起效较快,但病情容易反复迁延难愈。林季文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经验丰富。现将林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介绍如下。

1 林季文主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学术思想

1.1 病因病机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与古籍“葡萄疫”“斑毒”“肌衄”等相似,常发于特异性禀赋儿童。葡萄疫出自《外科正宗·卷四》,病由邪热入营,肌肉、腠理之分受其燔灼而外发于皮肤,斑色青紫如葡萄,故名[2]。《诸病源候论》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薰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螯,赤斑起,周匝遍体。”本病实证居多,因禀赋不耐,内蕴湿热,外感毒邪,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外溢肌肤而为紫癜。湿热内蕴导致肠道气滞血瘀则腹痛,湿热流注经络则关节肿痛,湿热下注肾脏则出现尿血等肾脏改变。其病机主要与热邪有关,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本病虚证较少,多因病程迁延难愈,因实致虚。中医认为,精血同源,血能载气,因此病久伤及气阴,气虚不能统血,血不归经,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迫血妄行。

1.2 治则方药 本病初起多以实证、热证为主,邪实而正不虚,因此治疗以除邪为主,中后期多因实致虚,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及其病性特点,具体治疗原则包括四个方面:除邪、止血、化瘀、补虚。(1)除邪:本病发病主要与风、湿、热邪毒密切相关,散风清热祛湿为疾病早期主要治疗方法。中后期多为正虚邪恋,除邪不宜伤正。如发病以皮肤型为主,病位多在肺、胃,应着重疏风清热为主;如以腹型、关节型或肾型为主,治疗宜侧重清热祛湿。(2)止血:止血药物根据药性分类,包括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使用止血药物应辨证选择,实热则宜清凉凉血为主,阴虚生热则宜滋阴降火、养血凉血止血;气虚不能统血则应以益气摄血为主。并应根据发病病位选择用药,本病除皮肤紫癜外,尚可出现鼻衄、便血、尿血等,应结合药物的归经辨证选用止血药。(3)化瘀:瘀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产物,通过清除瘀滞离经之血以促进血液流行,起到改善血管通透性、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补虚:气虚不能摄血宜健脾益气、温养脾阳;阴虚治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以上四种治疗原则临床常综合运用,早期常以除邪止血为主,中后期常适当配合补虚养正药物。

1.3 辨证论治

1.3.1 风热伤络 本证病情较轻,多为外感风热邪气[3],风热蕴肤伤及脉络。治以疏风清热凉血。自拟“疏风清癜汤”。方中以蝉衣、防风、白蒺藜、白鲜皮为主药,疏风解表祛湿,清代医家杨粟山称蝉衣“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防风善于祛除血中之风,与白蒺藜、白鲜皮共奏疏风祛湿止痒之功,具有抗过敏作用;配合紫草、赤芍、丹皮凉血止血;连翘、板蓝根、芦根清热解毒。全方合用起到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作用。鼻衄者加侧柏叶,腹痛便血者加木香、槐花行气止痛,关节肿痛者加牛膝、木瓜、秦艽、薏苡仁祛湿消肿止痛,咽痛者加射干,高热者加生石膏。1.3.2 血热妄行 本型治以清热祛湿解毒、凉血止血,自拟“解毒清癜汤”。本证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紫草加强凉血止血之功,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防风、白鲜皮、土茯苓疏风祛湿止痒。腹痛便血者加木香、地榆炭、槐花炭、酒大黄;关节肿痛者加木瓜、威灵仙、牛膝;尿血者加大小蓟、茜草炭;湿邪明显者加薏苡仁、苍术;热毒明显者加黄连、黄柏。

1.3.3 气不摄血 紫癜反复迁延难愈,色淡暗,多因气虚不能统血,病位主要在脾。治以益气摄血。“益气消癜汤”加减。方中以黄芪、甘草、太子参健脾益气;仙鹤草、三七粉补虚止血;当归、丹参补血活血[4];阿胶补血生血;鸡内金健运脾气;全方相合起到益气摄血、化瘀消癍的作用。腹痛者加木香、佛手;食积加山楂、麦芽;便秘加白术、枳壳;便溏加扁豆、炒薏仁;便血加地榆炭。

1.3.4 阴虚火旺 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滋阴清癜汤”加减。方中生地、芦根、白茅根养阴清热凉血;紫草、赤芍、丹皮凉血止血;旱莲草、女贞子滋阴;佐以防风疏风、土茯苓祛湿;全方合用起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功效。热盛者加知母、黄柏;尿血者加藕节炭、茜草炭;鼻衄、齿衄者加侧柏炭。

2 典型病案

张某,女,10岁,2012-03-05初诊。皮肤瘀点2周。患儿1个月前曾出现感冒,近2周来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膝关节及臀部较明显,对称分布,色深浅不一,部分融合成片,瘙痒,口服开瑞坦抗过敏药物后可数日消退,但反复出现。近3d来腹痛,无呕吐,四肢关节无肿痛,鼻塞流涕,胃纳欠佳,无便血及血尿。舌尖红,苔白,脉浮。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正常。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中医诊断:紫癜(风热伤络型)。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治法:疏风清热凉血,处方:自拟“疏风清癜汤”加减。紫草、丹皮、防风、白鲜皮各6g,赤芍、白蒺藜、板蓝根各7g,蝉衣、石菖蒲、木香(后下)各5g,连翘8g,芦根15g。3剂,水煎服,日1剂。

2012-03-08二诊,患儿腹痛消失,鼻塞流涕减轻,双下肢瘀点减轻。继服“疏风清癜汤”14剂,双下肢皮疹仍时隐时现,色鲜红,少许瘙痒,胃纳差,无腹痛关节痛,无便血及血尿,舌尖红,苔白腻,脉滑。继续予“疏风清癜汤”加减,方药如下:赤芍、板蓝根、白蒺藜各7g,丹皮、防风、白鲜皮各6g,蝉衣5g,连翘8g,土茯苓、山楂各10g,麦芽15g。14剂后,皮肤瘀点基本消失,随诊半年未见反复。

3 讨论

林季文主任总结其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多因禀赋不耐,外感风热毒邪,内蕴湿热,邪热与气血相搏,风热蕴肤而为紫癜,湿热内蕴导致肠道气滞血瘀则腹痛,湿热流注经络则关节肿痛。究其病机,风、湿、热邪气中主要与热邪有关,疾病早中期常以除邪为主,以“疏风清癜汤”加减治疗,后期适当加以扶正,使邪祛正安。

本例患儿为特异性体质,因感冒而诱发,风热入络、迫血妄行所致。鼻塞流涕为外感未清,皮肤瘀点为风热入络,迫血妄行;腹痛乃风热侵犯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常。根据其病证特点当属风热伤络之证,予“疏风清癜汤”加味,加木香行气止痛,石菖蒲化湿通窍。紫癜患儿常可出现中焦纳运失常、湿浊内困,部分甚者可出现外邪与内湿相结,形成湿毒证,因此中后期风热邪气减轻,减少疏风止血药物同时,佐加山楂、麦芽等药物以消食导滞,土茯苓祛湿,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本病发病,大部分存在禀赋不耐。因此,需告诫患儿注意避免接触花粉、羊毛等常见过敏原,避免进食海鲜及生冷食物[5];发病时饮食宜清淡流质,避免过早进食补品或嗜食肥腻温燥食物加重湿热内蕴;由于血管脆性明显,避免激烈运动或洗澡水温过高。

[1] 曾萍,曾华松.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9):625-628.

[2] 王清发,彭幼娟.“葡萄疫”刍议[J].中医杂志,1989,29(2):69.

[3] 徐进秀,焦安钦.过敏性紫癜的病机特点与治疗[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9):601-602.

[4] 薛艳梅.复方丹参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4):339.

[5] 陈月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控制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0):1026-1028.

510405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文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翁泽林,林季文)

江文文(1987-),男,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翁泽林,510405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11

R554+.6

B

1674-3865(2012)06-0506-02

2012-10-26)

黄伟)

癫痫专栏

猜你喜欢

疏风凉血紫癜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疏风清热汤化裁联合天竺雾化液治疗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