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樱教授配伍应用乌梅和水牛角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撷菁

2012-01-22段凤阳丁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乌梅凉血紫癜

段凤阳, 丁樱

丁樱教授配伍应用乌梅和水牛角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撷菁

段凤阳, 丁樱

丁樱教授临床用药机变灵活,在药物的配伍技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潜心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数十年,总结病机以“热”“虚”“瘀”为主,治疗上初期强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配伍应用水牛角、乌梅二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紫癜,过敏性; 丁樱; 名医经验; 乌梅/治疗应用; 水牛角/治疗应用; 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最常发生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和肾脏损伤(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14岁儿童,男童多于女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的范畴,与古代医籍中的“紫癜”“紫癜风”“葡萄疫”“肌衄”等病证相似。笔者有幸跟随丁樱教授侍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丁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配伍应用水牛角、乌梅的经验报道如下。

1 丁樱教授研究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指导思想

1.1 谨守病机,分期而治 丁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的范畴。本病外因多为外感风热、湿、毒等邪,或进食鱼、虾等腥发动风之品;内因多为素体禀赋不足或病程日久,气阴耗伤。病机主要为“热”“虚”“瘀”三端,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是本病发生最重要的病因病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云:“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中医学认为,阴虚火旺,虚火可伤及血络,使血溢脉外,且素体虚弱,气不摄血,血亦溢于脉外,故虚为本病重要内因;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滞留,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故“瘀”贯穿本病全过程,是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另外,本病早期起病急骤多属实证,以风热、血热为主,虚证较少;后期为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耗气伤阴,多属虚证,以阴虚火旺,气阴两虚为主,故丁樱教授依据其病机特点将本病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即邪实阶段和正虚阶段。邪实阶段治疗采用疏风清热凉血之法;正虚阶段采用治以益气养阴清热之法,全程兼以活血化瘀。

1.2 辨证施治,善用对药 丁樱教授善用对药,常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其治疗本病善用乌梅与水牛角。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有抗过敏作用,故丁樱教授认为不外实证、热证或虚证,均可配伍乌梅、白芍、甘草,其一可柔肝助其主疏泄而藏血,其二可敛气补肝,和营止痛。水牛角药性苦、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镇惊,治血热妄行之证,如《陆川本草》“凉血、解毒……”;乌梅药性酸、涩、平,功擅收敛。水牛角清热凉血以治“瘀”,而乌梅药性酸、涩,功擅敛以防“溢”,两者相得益彰,故良效。另外对于紫癜反复难愈者,丁樱教授常予忍冬藤、鸡血藤,取其藤类药物除风通络,活血养血之功,效验俱佳。

2 典型病例

例1 患儿黄某,男,8岁,于2011-03-22初诊。主诉:反复皮肤紫癜3周。3周前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3d后双下肢出现皮肤紫癜,无关节肿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抗过敏等常规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部分消退,腹痛缓解欠佳,遂就诊。初诊时双下肢及臀部皮肤紫癜,色鲜红,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舌质红,苔薄,咽腔稍红,扁桃体无肿大,脉数有力;腹痛;尿常规阴性;血小板356×109/L。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腹痛型)。中医诊断:紫癜,属血热妄行型。方以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水牛角粉、忍冬藤各15g,当归6g,丹皮、徐长卿各12g,黄芩、乌梅、地肤子、海风藤、甘草各10g。共7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

2011-03-29二诊,患儿原有紫癜大部分消退,无新出,腹痛逐渐消失,尿检无异常,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减地肤子、徐长卿,加积雪草15g,7剂,1周后复诊。

2011-04-05三诊,患儿紫癜完全消退,腹痛消失未再反复。随后观察中药随症加减,期间无皮肤紫癜反复,尿检持续阴性,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例2 患儿李某,男,9岁,于2011-11-01初诊。主诉:反复皮肤紫癜20d,尿检异常1周。20d前食海鲜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瘙痒,伴膝关节肿痛,于外院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诊为过敏性紫癜,住院给予一般抗过敏治疗,患儿膝关节肿痛减轻,皮疹仍反复出现,1周前查尿常规示:蛋白阴性,隐血(+)。故来本院就诊,患儿膝关节轻微疼痛,无腹痛,心烦,感口渴。查体:咽红,舌质红,苔黄厚,纳差,大便干,脉数有力;四肢及臀部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皮疹,色鲜红,对称分布,略微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查尿常规蛋白阴性,隐血(+),红细胞5~8个/HP。大便常规潜血:阴性。西医诊断:紫癜性肾炎(单纯血尿型)。中医诊断:血证,属血热夹瘀型。方药:当归、白茅根、石苇、生地、鸡血藤、忍冬藤、丹皮、紫草、徐长卿、水牛角各15g,鸡内金、乌梅各10g,知母、地肤子、白癣皮各12g,砂仁、炒槟榔、甘草各6g。7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

2011-11-08二诊:服上药后,患儿皮肤紫癜减少,瘙痒症状消失,纳食较前好转,大便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隐血(+),红细胞1~5个/HP。患儿仍镜下血尿明显,加二至丸养阴清热;加三七粉6g,白芨、金钱草各15g,清热止血。患儿皮肤瘙痒症状消失,纳可,大便正常,上方去地肤子、白鲜皮、炒槟榔。方药:生地、当归、白茅根、徐长卿、鸡血藤、忍冬藤、石苇、丹皮、白芨、金钱草、紫草、水牛角各15g,鸡内金、乌梅各10g,知母12g,三七粉、砂仁、甘草各6g。7剂,1周后复诊。

2011-11-15三诊:患儿病情好转,原有皮肤紫癜消退,无新出,纳眠可,小便清。尿常规:均(-)。血尿已止,故上方去三七粉、石苇、金钱草,继服7剂,巩固疗效。随后观察中药随症加减,期间无皮肤紫癜反复,尿检持续阴性,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3 讨论

以上验案二则,病证不同,病机各异。案一为过敏性紫癜(腹痛型),病因病机为小儿素体有热,外感毒邪异气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发为紫癜。案二为紫癜性肾炎(单纯血尿型),病因病机为内有血分伏热,外食鱼虾等燥热腥发动风之品,风热相搏,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久而为瘀,伤及肾络,血溢脉外,发为尿血。然二案均有血热出血之象,病机中包含血热妄行,故在治疗中应配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

乌梅是由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加工而成,又名梅实,中国民间早已应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酸,性平无毒,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敛肺生津、涩肠安蛔之功[2]。乌梅中主要含有有机酸及氨基酸类、甾醇类、挥发油、脂类、生物碱类、糖类等物质,其药理表现为抗菌、抗过敏、抗肿瘤、镇咳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及妇科疾病等方面[4]。水牛角药性苦、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镇惊,治血热妄行之证,如《陆川本草》“凉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5],本品具有强心、抗炎、镇惊解热,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结合上述两案,丁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常先由外感时邪,化热化火,热入血分,伤及血络,迫血妄行,渗于肌肤,发为紫癜。证属血热妄行,当以清热凉血。如叶天士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须凉血散血。”临证过程中,丁樱教授尤善配合使用乌梅与水牛角,其以乌梅药性酸、温入肝经。肝藏血,与水牛角同时应用可增强凉血活血之功;水牛角性寒凉入血分,功擅清热凉血以治“血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水牛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及碳酸钙等,乌梅的酸性可增加水牛角在水煎过程中钙的水解、角质成分利用率增加,促进其吸收,且乌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二者皆有抗过敏之功。故两者相得益彰,每用效良。

[1] 丁樱,孙晓旭,毕玲莉,等.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11,7(6):1-4.

[2] 徐国钧.中国药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53.

[3] 阮毅铭.乌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J].中国药师导刊,2008,10(5):793-794.

[4] 黄有霖,郭素华.近年乌梅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2,14(3):3-5.

[5]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50.

450008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段凤阳);450000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丁樱)

段凤阳(1984-),男,河南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对肾脏病的研究。

丁樱,450000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10

R554+.6

B

1674-3865(2012)06-0504-02

2012-10-29)

张小冬)

学术探讨

猜你喜欢

乌梅凉血紫癜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