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克教授用三皮汤治疗肺热移行性疾病经验擷集

2012-01-22刘美贵常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肺经桑白皮土茯苓

刘美贵, 常克

常克教授用三皮汤治疗肺热移行性疾病经验擷集

刘美贵, 常克

三皮汤出自常克教授的验方,可清泻肺、肾及大肠经之热,临证多用于肺经郁热之咳嗽。笔者随师临诊发现此方还可用于治疗儿科肺热移行性疾病,如肺经郁热之鼻衄、鼻炎、皮疹、尿频等,其疗效显著。

肺热疾病; 三皮汤/治疗应用; 医案; 常克; 名医经验; 儿童

吾师常克教授乃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治多种内、儿科疑难病。吾师以临床为着眼,创建了“气血通畅,人即安和”适用临床的一套理论体系,以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通过调气的升降出入,畅血的内外运行,以达祛邪复正之功。常克教授用三皮汤治疗儿科肺经郁热之肺热移行性疾病,临床观察效果较佳。故总结经验如下。

1 常克教授应用三皮汤的学术思想

1.1 三皮汤组成 三皮汤由常克教授据儿科鼻祖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白散化裁而出,由桑白皮、地骨皮、秦皮、海蛤壳、桔梗、枳壳、重楼、土茯苓等药物组成[1]。钱乙[2]言“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泻白散中桑白皮味甘、辛,性寒,能清肺热、泻肺火、散瘀血、消痰止咳、下气平喘,入肺中气分;地骨皮味甘、淡,性寒,清肺降火,达于肾而凉血退热,尤宜有汗之骨蒸,入于血分,二药一气一血,气血双清[3]。

1.2 三皮汤主治 《中医病证治验条辨》中,三皮汤用治太阴郁热壅盛之咳嗽,临床以唇红、舌红、咽红、鼻红,即“四红”为标志,以泻肺开郁,透邪达外为其旨。关于本证的病位,常克教授在叶氏之“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传变理论上有更深理解,创立了七部定位传法。其认为气营二者间有一个中间部位,“若以肺热之治为例,肺气之前位,以石膏透热;肺气之位,以黄芩清热;气之后位且营之前位,以桑皮泻热[3]。”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泻白散不可妄用论》中指出“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三皮汤治疗之证应为无卫分证之表现,也无气分证典型四大证之表现,而是介于气分与营分之间的“四红”为表现。此方中君以桑白皮清泻肺热;臣以地骨皮清泻肾热、秦皮清泻肠热,以上三皮,据五行肾为肺之子,可泻其子中之热,母子同泻;肺与大肠相表里,表里同泻。佐以海蛤壳、桔梗清痰宣肺;枳壳、土茯苓泻湿降气;重楼解毒降火。诸药合用,使肺经郁热清泻而去。

肺主气而司呼吸,当外邪袭肺,化燥化热、壅滞或深伏肺脉,则肺经郁热,发为咳嗽,此为三皮汤常用证。肺经郁热,又肺朝百脉,血行脉络,则脉中血热,燔灼肺窍鼻络,则发为鼻衄;肺开窍于鼻,肺经郁热,则鼻为之不利,发为鼻病;肺在体合皮毛,肺经郁热,外发于皮毛,出现皮疹;肺主水,“肺为水之上源”,肺经郁热,则水液代谢失常,热液激动膀胱,则尿频。故临床上,出现鼻衄、鼻炎、皮疹、尿频等病证可用三皮汤论治。

2 典型病案

2.1 鼻衄 蒲某,女,5岁。2012-06就诊,患儿咳嗽半月余,伴鼻出血,量少色红,咽喉疼痛且痒,纳食可,夜卧不宁,舌色红苔薄白,脉数。常克教授以三皮汤加减:桑白皮、枇杷叶各15g,秦皮、海蛤壳、桔梗、枳壳、重楼、土茯苓、连翘、郁金、瓜蒌皮、牛蒡子、射干、白茅根、青黛各10g,共3剂。患儿1周后复诊时鼻已不出血,微咳,纳食稍差,睡眠差,舌质红苔薄白,继以三皮汤中加入钩藤、远志、石苇、苇茎、金荞麦,共3剂。随诊,已愈。

2.2 鼻炎 孙某,男,8岁。2012-06就诊,患儿有慢性鼻炎病史两年余,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病情未见好转。现鼻流黄脓涕伴鼻塞2周余,舌质深红苔少,小便黄,大便正常。方以三皮汤加减:桑白皮、地骨皮各15g,秦皮、海蛤壳、桔梗、枳壳、重楼、土茯苓、升麻、葛根、川芎、辛夷各10g,共3剂。1周后复诊,患儿已不流黄脓涕,仍觉鼻塞,舌质红苔薄白,继续予三皮汤中加入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徐长卿,共7剂。2周后再诊时,患儿鼻塞症状消失,自觉呼吸气促,自感疲乏,纳差。鼻炎既愈,予自创方双和汤后期调理善后。

2.3 皮疹 段某,男,3岁。2012-07就诊,患儿于2日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四肢为甚,伴瘙痒感,偶伴咳嗽,嘴唇色红,咽喉充血,舌尖红苔薄白,纳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脉数。脉证合参,予三皮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秦皮、海蛤壳、桔梗、枳壳、重楼、土茯苓、紫菀、款冬花、百部、白前、地肤子、千里光各10g,共3剂,同时配合院内皮疹洗剂内服与外洗合治,嘱患儿忌口少吃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和刺激性的食物。1周后复诊,患儿皮疹大部分消退,予调理药物治疗,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2.4 尿频 刘某,女,5岁。2012-07就诊,患儿于1个月前因咳嗽,经治疗后现微咳,小便频数1月余、不伴尿痛,小便色黄,日间7~8次、夜间1~2次,汗多,嘴唇微红,舌色红苔薄。常克教授予三皮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秦皮、海蛤壳、桔梗、枳壳、重楼、土茯苓、牛蒡子、射干、僵蚕各10g,共3剂。3剂后复诊时,患儿尿频症状已缓解,予春泽汤加入补肾药物,扶肾暖膀。随访,未复发。

3 讨论

病案1中的鼻出血在儿童较常见,西医治疗用填塞压迫止血,对于出血不止时常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或电凝止血。鼻衄属中医血证类病证,《诸病源候论·鼻病诸侯》言:“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之与气,相随而行,内荣腑脏,外循经络。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现代理论认为肺朝百脉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4],肺朝百脉是对气血关系的一个高度概括。本病患儿为外感后咳嗽半月余,咽喉痛,舌色红,为肺经中郁热,肺开窍于鼻,血得热妄行,随气出于鼻为鼻衄,则用桑白皮清肺中之郁热;秦皮清泻表里之热使热邪由大肠而去;土茯苓清热除湿;海蛤壳、桔梗、枳壳宣畅肺气;重楼清肠通腑;连翘、枇杷叶清热止咳;郁金、瓜蒌皮清热宽胸;牛蒡子、射干宣肺利咽;白茅根、青黛清热凉血。诸药合用清泻肺经郁热,热去则鼻血止。

病案2中的鼻病也即西医之慢性鼻炎,为儿童常见疾病。慢性鼻炎常见者有5大类,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纤毛运动不良综合征[5]。治疗以羟甲唑啉滴鼻、口服抗阻胺类药物、局部喷用含有激素类的药物,经上述治疗后鼻炎好转快但易复发。中医对鼻病的认识早有记载,《景岳全书·鼻证》言:“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医醇剩义·脑漏》言:“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水也、寒也。鼻为肺窍,司呼吸以通阳……阳邪外烁,肺火内燔,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此患儿有鼻病病史,鼻流黄脓涕2周余,舌质深红属热证,鼻为肺之外窍,鼻流黄脓涕,为肺经郁热。用桑白皮、地骨皮清肺中之郁热;秦皮清泻表里之热、土茯苓清热渗湿,清除黄脓涕;桔梗、枳壳宣畅肺气;重楼清肠通腑。升麻、葛根清热,升举肺中清阳之气;川芎行气祛风;辛夷通鼻窍,诸药合用清泻肺热,开通鼻窍。鼻病为慢性病,随师临诊发现,此病需治疗3个月以上方可痊愈。治疗前期以清泻肺经郁热为常法,鼻病后期症状缓解后多注重调理各脏腑。《脾胃论》言“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故鼻病后期调理较前期治疗也起着重要的巩固作用。

病案3中的皮疹属西医病毒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红色丘疹,高出皮肤且易触及,伴有瘙痒感,但痒的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治疗多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与维生素C口服,并配合外用药物硼酸洗剂或炉甘石洗剂等。中医认为“疹属于肺”“疹为太阴风热”。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言“疹者,痘之末疾,惟二经受证,脾与肺也,内应于手足太阴,外合于皮毛肌肉,是皆天地间之不正之气,故曰疹也。”皮疹主要病变为肺经郁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实邪由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正邪相争,外泄于肌肤则发为皮疹。本病患儿全身出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四肢为甚,偶伴咳嗽,唇红,舌色红,咽喉充血当属肺经郁热证,肺合于皮毛,肺热郁于肌肤,发而为疹。脉证合参,属三皮汤证无疑。予桑白皮、地骨皮清热;大便干结,秦皮可清肠中之热,实为清泻表里之热邪;重楼清肠通腑;千里光清热解毒;土茯苓、地肤子清热渗湿止痒;桔梗、枳壳宣畅肺气;紫菀、款冬花、百部润肺止咳;白前疏散风热。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言“疹以春夏为顺,秋冬为逆,以其出于脾肺二经,一遇风寒,势必难处,且多变证,故于秋冬为不宜耳。”所以皮疹宜早期治疗,以防传变,本病患儿出疹于夏季,经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病案4中的尿频,西医学称为尿路感染,儿科以尿路感染和白天尿频综合征为多见。西医认为此病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治疗原则以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结构异常,防止肾瘢痕形成[5]。中医为热淋范畴,其病位在肾和膀胱,病邪为湿热。此病患儿咳嗽后,肺经热邪未解,下移于膀胱,则尿频。《中医病证治验条辨》中:“热郁于肺,肺脑闭塞,督脉不通,则阻于膀胱与脑之间信息通道,膀胱不能受控于心脑,故排尿不循常规,表现为尿频。”用桑白皮清泻肺热;地骨皮清泻肾热;秦皮清泻肠热;海蛤壳、桔梗清痰宣肺;枳壳、土茯苓泻湿降气;重楼解毒降火;牛蒡子、射干宣肺清热;僵蚕疏散风热。诸药同用,祛除肺经郁热,体现下病上取之法。常克教授认为尿频尿淋者,皆有热为因,应先清其热,再补其肾,补之过早,必至壅塞,邪不出而成反复之势。此患儿初期清其肺中之热,使热邪去,再以春泽汤即五苓散中加党参,补肾虚,肾与膀胱相表里,补肾则膀胱渐固,尿频遂止。

[1] 常克.中医病证治验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54.

[2]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

[3]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00.

[4] 贺金,宋广杰,田翠时.肺朝百脉析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9-10.

[5]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3-1154.

610075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刘美贵);610072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常克)

刘美贵(1986-),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学肾病的防治。

常克,610072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08

book=500,ebook=220

R256.1

B

1674-3865(2012)06-0499-03

2012-08-30)

李志文)

名医经验

猜你喜欢

肺经桑白皮土茯苓
桑白皮炒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桑白皮清肺化痰又美发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of Hunan Expert Group Recommended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No.2 Prescription Against COVID-19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