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囊肿96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012-01-22叶文海浙江三门县中医院3171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囊性黏液腺瘤

叶文海 (浙江三门县中医院 317100)

盆腔囊肿在女性盆腔病变中占较大比重,但囊肿的确切位置和病变性质诊断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对女性盆腔囊肿的病变显示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6例女性盆腔囊肿的CT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为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女性盆腔囊肿患者,年龄22~89岁,平均4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不调等。96例共113个包块,其中良性102个,恶性11个。所有囊性病变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1.2 CT结果 CT诊断女性盆腔囊肿定位诊断正确率90.3%(102/113),定性诊断正确率83.2%(94/113)。

卵巢囊腺瘤27例(28.1%),共32个病灶。2例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病灶18个,直径21~189mm,平均89mm,10个单房病灶,8个多房病灶,壁厚薄不均匀,均有不同程度强化。浆液性病灶14个,直径31~201mm,平均79mm,10个单房病灶,4个多房病灶,其中3例可见壁结节。

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8例(18.7%),共19个病灶,直径20~175mm,平均83mm,均为多房病灶。其中3例可见囊内少量血性液体,密度较高。

卵巢囊肿15例(15.6%),共16个病灶,直径18~179mm,平均87mm。囊壁较薄,囊液CT值0~10HU,如合并感染囊壁增厚,静脉期强化明显。其中1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输卵管囊肿。

卵巢囊性畸胎瘤15例(15.6%),共16个病灶。其中2例合并卵巢囊肿,1例合并卵巢黏液性畸胎瘤。所有病灶均见脂性或液性密度区,脂肪CT值低于-20HU,部分可见钙化影,少数可见实质性分叶状肿块。在增强扫描时,乳头状、结节状突起、实质性肿块和不规则增厚的囊壁可将明显的增强效果。

卵巢囊腺癌9例(9.4%),13个病灶,直径23~179mm,平均85mm,其中浆液性5例,黏液性4例,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

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7例(7.3%),10个病灶。直径24~172mm,平均81mm。

输卵管积脓或积水5例(5.2%),7个病灶。直径29~159mm,平均67mm。

2 讨论

囊性肿块是女性盆腔较为常见的病变,其肿块的性质较为复杂。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可在任意感兴趣的平面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以便于从各个角度来显示病灶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均有一定的优势[1]。

在判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时首先要判断囊肿是否为卵巢源性,由于卵巢源的肿块通常在发现时已较为巨大,其与卵巢的解剖关系较难判定。在CT检查实际操作中,可将悬韧带作为判定卵巢的标志,见卵巢动脉和静脉通过悬韧带可较为准确的判断卵巢肿物的来源[2]。但输卵管亦有悬韧带附着,易与卵巢源性囊肿混淆,注意鉴别。

囊腺瘤是卵巢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组织学可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极易与单纯囊肿混淆。当其黏液或血性成分较多时又易与卵巢癌等实质性病变混淆。卵巢癌的临床病程较短,肿块增长迅速,外形不规则,腹水较常见,CT主要表现为多发不规则囊性肿块包含软组织成分较多且常呈乳头状突起,囊内间隔厚度大于3mm,不规则强化较明显,如存在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可确诊。囊腺瘤病程较长,囊壁较薄,且软组织成分较少等特点可与卵巢癌鉴别[3]。本组共有3例发生误诊,其原因是由于囊肿体内软组织成分较多且合并有腹水。

综上认为,多层螺旋CT在盆腔囊肿定性和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1]马路遥.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4):62-63.

[2]周洪超,王东,张立安,等.女性盆腔囊肿样病变的CT诊断与治疗[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142(4):169-171.

[3]许玲辉.浆液性卵巢肿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21:132-135.

猜你喜欢

囊性黏液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