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第一讲 小儿急性中毒总述

2012-01-22胡皓夫河北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小儿

胡皓夫 河北省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能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它接触或进入人体后,与体液和组织相互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这一过程称为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毒物接触人体或进入体内后迅速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为急性中毒;小剂量毒物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后方出现症状,为慢性中毒。

一、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

1.中毒类型与成人不同

成人中毒多与职业有关,慢性中毒较多。小儿与职业没有关系,而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多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物或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品,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去污剂等,都可能导致中毒。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儿中毒的种类也在改变,建国初期植物性中毒居小儿中毒的首位,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植物性中毒已明显减少,药物性中毒增多,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多种化学性物品中毒、农药中毒比较多见。

2.自控能力与成人不同

儿童自控能力差,意外中毒发生率较高。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常因好奇、缺乏识别能力而意外地接触毒物、药物而发生中毒;年龄稍大的儿童,容易因家庭缺乏温暖、脾气暴躁冲动、与人争执或受到委屈主动接触毒物。儿童中毒的发生地点绝大多数在居室内。加之小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易受毒物的损伤,因此中毒症状较成人重。家长或保育人员疏忽、医务人员粗心大意、哺喂人员不注意卫生,也是造成小儿中毒的重要原因。成人自控能力强,意外中毒发生率很低,但有意识的中毒,如自杀、滥用药物、追求精神刺激等较多,以药品中毒占多数。

二、小儿急性中毒分类

毒物品种繁多,我们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真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有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有赤霉菌、青霉菌等。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多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主要因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胃肠炎和中毒症状。由细菌繁殖引起者经高温蒸煮后就可不引起中毒,而细菌繁殖放出外毒素(如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引起者,虽经高温蒸煮后细菌被杀死,但未破坏毒素,食后仍能中毒。中毒特征:短时间内食同种食物的人群同时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往往伴有发热、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小儿食物中毒比成人来势凶猛,一般均需抗感染治疗。

②真菌性食物中毒。系由放久发霉变质食物产生真菌毒素而引起,且不被高温所破坏,故真菌污染的食物经高温蒸煮后仍可发生中毒。真菌常寄生于粮食、植物性食品、饲料和肉类中。其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和少量的氮、矿物盐。在粮食、饲料等含水量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繁殖、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人一旦进食含大量有毒真菌寄生的食品,即可发生中毒;有些霉菌毒素,可使动物致癌。

2.植物性中毒

植物本身含有毒性物质,如霉变甘蔗、毒蕈、白果、蓖麻子、棉子、发芽马铃薯、豆浆、菜豆角等。

3.动物性中毒

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含有毒性物质,如河豚、贝类、鱼胆、蚕蛹、蜂蜜等。

4.化学性中毒

食物内掺杂有某些化学物质,如铅、砷、锑、钡、锌、汞、磷、有机磷农药等。儿童铅中毒不是临床意义上的症状性中毒,而是表示体内的血铅含量已经处于损害儿童健康的危险水平。含铅油漆为目前儿童体内含铅最主要的原因。

5.药物过量中毒

如地高辛,抗胆碱能药颠茄类生物碱、镇静药巴比妥类、兴奋药苯异丙胺等。有些中毒的表现具有特殊的症状群和特征性体征,能使医务人员迅速作出判断并据此进行试验性治疗,争取了抢救时机。

①胆碱能中毒综合征。主要由于乙酰胆碱酯酶的降解受到干扰而使乙酰胆碱增多所致;也可以由竞争性的拟胆碱受体物质引起,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也可以是非竞争性的,如有机磷酯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临床表现为拟副交感兴奋的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的表现为分泌过度,包括流涎、流泪、排尿、排便、胃肠道不适和呕吐。其他胆碱能作用包括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甚至弛缓性麻痹,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严重病例可出现水肿或心律不齐。使用阿托品若能快速控制症状,则可以肯定诊断。

②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乙酰胆碱被各种药物拮抗后出现抗胆碱中毒,如颠茄类生物碱阿托品、紫曼陀罗、东莨菪碱,抗组胺药物,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特点为口干、皮肤干、眼干、吞咽困难、肠鸣音弱、尿潴留、发热、皮肤发红、显著的瞳孔扩大伴视物不清和怕光、心动过速、谵妄和呼吸衰竭。试用毒扁豆碱有助于确定诊断。

③阿片类制剂中毒综合征。其标志为三联征,即昏迷、明显的呼吸抑制和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可伴有肺换气不足,低血压。见于可待因、海洛因、丙氧吩、喷他佐辛。可疑病例,可试用纳洛酮治疗肯定诊断,有效者大多数症状可消失。

④镇静-安眠药中毒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典型的药物是巴比妥类。轻度中毒者非常类似于乙醇中毒,如情绪不稳定、判断力下降、构音障碍、动作不协调,常伴有眼球震颤,但缺乏周围血管扩张且无酒味。中度中毒者皮层受抑制,表现为呼吸抑制和反射减弱。严重中毒者导致迟缓性或无反射性昏迷。少数患者出现反射活跃、强直、痉挛和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典型的巴比妥中毒者瞳孔缩小(但也可以出现瞳孔扩大),这些患者瞳孔有对光反应能力,此点有助于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非巴比妥类安眠药如格鲁米特(导眠能),引起瞳孔扩大而不是缩小。

⑤拟交感毒综合征。典型的药物是苯异丙胺,中度中毒引起焦虑、易激、话多、易疲劳、厌食、失眠和运动过度。严重中毒者出现偏执狂样精神分裂症状。另外,这些患者常常出现重复、刻板、目的性不明确的行为。

三、中毒的诊断

1.询问病史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家属在病史陈述中的重要性。询问病史应注意患儿是否急性起病、有何表现、发病前进食过何种食物、家中其他人或周围小朋友是否同时发病、家长在工作中是否接触有毒物品、小儿活动场所中有否毒物(如杀虫剂、灭蚊药、灭鼠药)及药物、有无被有毒动物咬伤或与有毒植物接触史、室内有无煤炉及通风情况如何。

2.临床诊查

临床症状: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等,严重时可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体格检查:各种急性中毒常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诊断中毒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3.毒源调查及现场检查

当怀疑患儿为急性中毒时,应在现场周围检查中毒因素,如是否有敞开的瓶子或散落的药片及可疑的食物等,尽可能保留病人的食物残渣、用具,以便鉴定。

4.实验室检查

在小儿急性中毒的抢救过程中,询问病史、细致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做出诊断,及时抢救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验室检查、毒物鉴定结果,正确做出诊断,以指导治疗。以下介绍几种毒物的简单实验室检查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取血数滴加水呈红色(正常呈黄色),或取血数滴加水10m1,10%碳酸氢钠溶液数滴,呈粉红色(正常绿棕色)。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取血呈暗红色,放于空气中,15分钟不变色,5~6小时后变鲜红色(正常15分钟变鲜红色,用氧气吹之变化更快)。硫血红蛋白血症5~6小时后仍不变色。

无机磷中毒:尿、粪便、呕吐物在黑暗处有荧光。

有机磷中毒:血液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亚硝酸盐中毒:取1滴检液,置白磁反应板上,加入联苯胺冰醋酸饱和液1滴后,出现红棕色。

汞、砷(砒霜)中毒:呕吐物10m1或含毒食物10g,加6%的盐酸50ml煮沸数分钟,加铜片1~2片,再煮15分钟,铜片变灰黑色为砷,变银白色为汞,未变色为无毒。

碘中毒:呕吐物加淀粉变蓝色。

铅中毒:血涂片有点彩红细胞,尿卟啉阳性。

吗啡中毒:取少许残渣置于白磁反应板上,加浓硝酸2滴即出现红色,随即变为红黄色。

曼陀罗、阿托品、水杨酸盐中毒:尿滴猫眼能散瞳,但试验阳性者不能排除此中毒呕吐物或尿液在试管中煮沸加酸,然后加数滴10%三氯化铁则变为红葡萄酒色。

巴比妥中毒:取所得残渣少许,用1曲氯仿溶解,加1%醋酸钴无水甲醇溶液0.1m1及5%异丙胺甲醇溶液0.2ml,即出现紫蓝色。

5.毒物的鉴定

临床检查从症状和体征两方面入手,根据中毒患儿的面容、呼出气味、症状、体征、排泄物性状等,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再根据初步诊断,选择性留取标本,做毒物鉴定,以作确诊根据。

四、急诊处理

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抢救分秒必争,未明确诊断以前积极进行一般急救处理,诊断一旦明确,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

1.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体表污染毒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吸入性毒物中毒患儿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蜇刺咬伤在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每15分钟放松1分钟;口服中毒除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外,一般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

①催吐。越早越好,是排除胃内毒物最简便和最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为服入毒物后1小时内,但4~6小时内都应该做此处理,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并合作的患儿。

②洗胃。一般应在服入毒物后1~4小时内进行,除去胃内容物,避免和减少吸收。洗胃液每次灌入量不宜过多,应少量多次,根据小儿年龄、体重酌减,一般不超过同年龄胃容量的1/2,直至水清无味为止。

③药用炭吸附剂的应用。药用炭分子表面积大,内服时可以有效地吸附毒物,应用的越早越好,可有效防止肠道吸收。

④导泻。可促使毒物尽快排出,应选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而又能减少吸收者,最常用的是硫酸钠和硫酸镁。应注意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防止毒物吸收

①碱化尿液。一般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pH≥7.5,常用于较严重的水杨酸类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碱化尿液时应适当补钾,有肺水肿、脑水肿、肾衰竭时忌用。应用中注意检测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②利尿。大多数毒物进入机体后经由肾脏排泄,因此加强利尿是加速毒物排出的重要措施。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清血电解质等。

③血液净化。透析疗法:适用于可透析毒物的严重中毒,如严重的苯巴比妥、水杨酸类、茶碱类、甲醇等中毒。血液灌流法:此法是将患儿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用吸附剂吸收毒物后再输回体内,应用指征与血液透析相同。有的毒物血液透析不能析出,用血液灌流则有效。

④应用高压氧。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

3.特异性解毒药的应用

在明确毒物性质的情况下应用。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毒物的毒理作用、解毒药对患儿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充分评估应用特效解毒药的益处和危险后应用。常用的特效解毒药包括:鸦片类中毒用纳洛酮;有机磷中毒用阿托品、解磷定;阿托品类中毒用毛果芸香碱;砷和汞中毒用二硫基丙醇;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应用维生素K1;氰化物中毒应用硫代硫酸钠、亚硝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磺胺类中毒可用亚甲蓝;苯二氮艹卓类中毒可用氟马西尼等。

4.对症处理

及时处理各种中毒所致的临床症状,如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在中毒原因不明或无特效治疗时,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可支持患儿渡过危险期。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小儿涵之三事
家禽中毒怎么办
中毒
毒物——水银
小儿难养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