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南海的老师们

2012-01-10萧东兮

人民周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政治局中南海研究员

◎萧东兮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一次学习是在2011年8月23日,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副教授林坚。

在之前74次学习的142位“中南海老师”中,给政治局委员讲课的专家都是教授或研究员,作为副教授登上中南海讲台的,林坚是第一个。

那么,究竟什么人才有资格给政治局委员讲课?

为政治局讲课“有专攻”

据统计,为政治局委员讲课的主讲人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最多,共26人次,举凡经济社会发展、法治、文化建设、环保、宗教等主题,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频频出现在中南海“课堂”上,其中央智囊团的地位,不言自明。

其次是与中国社科院类似,同样是高层智囊机构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研究员们也多次担任中南海“老师”,达13人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研究员则有9人次为政治局委员们讲课。在这8位为领导上过课的发改委研究员中,有7位来自宏观经济研究院。该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态势、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监测,对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等。

另外,由于“课表”设置了丰富的党史、党建议题,来自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全国党建研究会的教授及研究员数量也不少,其中中央党校的教授就达8位。

“术业有专攻”的还有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其专家承担了与军事相关的数次课程,如《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问题》、《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等。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各研究机构则几乎“包圆”了与农业相关的课程。

各领域“大拿”

普通高等院校教授也是“中南海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为政治局领导分别授课5人次,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的授课次数为北大和清华教授授课次数的总和,达10人次。

这些来自各地的教授们,多为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大拿”。

比如前述林坚副教授,虽然在讲课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仍可从他过往参与的规划和项目中看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丰硕积累:在1999年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项目中,林坚和他的团队作为主要技术参与单位全程参与。项目历时12年,形成多个行业技术标准,于2011年2月通过专家评审。

受邀于2003年11月24日在中南海讲授《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则是世界史领域的大家。

有意思的是,这次讲课最后还成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起源。据《大国崛起》总编导任学安回忆:“2003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我在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了一条新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九大国,五百年,在北京嘈杂拥堵的三环路上,这个念头让我激动不已。”该纪录片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后,钱乘旦教授还应邀担任了学术指导,参与片子的创作工作。

又如现任科技部部长、2004年为政治局委员讲课的万钢,彼时是同济大学博导、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此外,黑龙江大学的衣俊卿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的徐辉教授、上海外贸学院的王新奎教授等在为政治局讲课时,均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他们讲了又讲

从每堂课的讲师“配置”来讲,常常由两名老师同时授课,且多是研究所研究员加大学教授的组合。

比如,2004年2月23日,在讲授《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时,讲师是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宇燕研究员;2006年5月26日,在讲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时,讲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郑成思研究员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2008年6月27日,在讲授《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时,讲师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罗勇研究员和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何建坤教授等。

而在所有为“中南海学员”讲过课的144名专家、学者中,只有8位有过重复授课的经历。

这八位教授或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经济、法律领域的研究,与中南海“课程”中,偏重这两方面研讨的大方向一致。他们走上中南海“课堂”的时间间隔,则多为三至四年,但曾留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的青年财税专家高培勇,却在2010年两度登上中南海讲台。

高培勇的两次主讲课题分别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在当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称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使财税改制在当时成为热点话题。

“即便是在处理类似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这种几乎纯属中国‘土生土长’的问题时,决策者们也力求在国际视野下寻求判断之道和解决之法。”高培勇对记者说,“今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更多是站在全球高度、用世界眼光研判全球情势,将国内发展进一步纳入国际大棋局加以考察。”

与高培勇被频繁“点将”形成对比的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则是在2003年4月第一次讲课后,时隔八年,于2011年5月再度为政治局授课。

薛澜教授2003年参与主讲的议题是《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当年“非典”肆虐,恐慌情绪蔓延、公共危机初现端倪,不止考验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也使薛澜这位长期从事公共政策与管理和危机公关研究的专家,参与到“非典”防治主题的政治局课程中。

猜你喜欢

政治局中南海研究员
贾康研究员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中南海的深情
郭占恒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夏启斌研究员
退休常委公开活动需在中办报备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