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1-12-29林少琴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课程体系体育教师

林少琴,李 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林少琴,李 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我国部分地区50所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灵活的机制;课程体系不够丰富;体育资源的紧缺,限制了部分选项课的开展;教师构成较为复杂,师资不稳定。虽然部分独立学院已经或者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但各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施方案。

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办学机制、管理模式和学生特点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独立学院必须了解自身的运行机制和生源特点,同时明确自己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学生发展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保质保量地实现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目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际调查能力,选择全国独立学院中的50所院校,其中包括福建省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等8所院校,以及湖北省8所,广东省8所,四川省6所,河北省4所,江苏省7所,浙江省4所、广西省5所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和收集近几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现状与改革、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著作、论文共40余篇。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吸纳有用素材,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分别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请10位专家对教师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其中9位专家认为问卷内容符合调查的范围,问卷所列问题能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具备有效性;同时,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教师问卷测量的相关系数r=0.903、P <0.01,学生问卷 r=0.912、P <0.01,说明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78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93.2%;发放学生问卷1 200份,回收1 108份,回收率92.3%,其中有效问卷1 026份,有效率92.5%。

1.2.3 访谈法

对认识的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访谈或者约谈,主要调查其所在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及其对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的看法和改革建议。

1.2.4 实地考察法

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等独立学院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调查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场馆、师资等现状。

1.2.5 数据统计法

用软件EXCEL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现状

2.1.1 课程设置形式现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五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本次调查的50所独立学院中,有65%以上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严格按照《纲要》的规定来进行课程设置。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也有27%的独立学院在不违反教育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变动。比如一些学校采用体育限选课的方法,规定在6到8个学期内,任意选择4个学期上体育课,修满144学时,拿到4个学分。还有少数学院采用了大一必修,另外再任选两个学期上体育课的方法。这些改革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除了体育必修课,还有一些学院开设了各种体育辅助课程,调查样本中,18所院校开设了体育选修课,为有体育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9所院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向少数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讲授健身保健知识,同时也提供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另外,还有13所院校开设了基础体能课,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和体质较差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目的是增强体质,为一年一度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做好准备。

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外加选修课、保健课、基础课等辅助课程的课程设置模式,既能保证学生必须的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锻炼,满足国家相关体育政策的要求,又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能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体质的学生的锻炼健身需求。但是,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多数的院校还是采用大一、大二必修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仅有不到一半的院校开设了选修课、保健课等课程,多数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显得过于传统,缺乏灵活的机制,课程体系不够丰富。

2.1.2 教学班级组织形式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多数院校(54%)采用按年级编班,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这种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项目,同时能方便教务部门排课,也有利于体育课年度考核以及奖励评定。但是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上课的时间,规定了学生在某一学年必须上体育课,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不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

有4所独立学院给予学生充分的选课自由度,不分专业、不分年级,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上体育课,这种组织形式符合大学公共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据了解,已经有诚毅学院等几所独立学院,正在向这个方向进行教学改革。

另外有18所院校还在采用自然班的方法上体育课,这种方法陈旧落后,上课时间和课程内容具有强制性,不能照顾学生兴趣爱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班级组织形式已经被多数院校淘汰,但是还有约36%的独立院校采用这种形式组织教学。说明部分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落后,课程建设不被重视,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评估而象征性地开设体育课(见表1)。

表1 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班级组织形式调查表

2.1.3 课程设置内容现状

传统球类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和羽毛球、乒乓球两小球高居高校项目设置榜前列。前先,这受我国球类运动传统影响,篮、排、足三大球在我国群众基础深厚,乒乓球作为 国球无数次为国争光,“乒乓外交”名扬中外,羽毛球也是我国体育强项,并且深受大众喜爱。其次,这与各独立学院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紧密相关,球类项目竞技性强、娱乐性高,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多数院校把球类运动作为班级之间、院系之间的竞赛项目,开展起来方便。

球类项目和健身操、武术、田径、体育舞蹈占据项目设置榜前十。这和普通高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开设专业有关,从体育教师的高校所学专业方向看,专修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师人数比例较大,因此开设的现实性就大大增强,教师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见表2)。

一些新兴的生存技能、救生技能、素质拓展锻炼等实用运动项目开始受到重视,如游泳、越野、拓展等。这类运动项目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实用生存技能,同时磨练参加者的意志,有助于增强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源于安全性考虑和对场地、器材过高要求,大大限制了此类运动项目的开展。

项目的开展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如游泳多在南方地区高校开展,而滑冰只有东北一些高校才有所开展,这受当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还有龙舟,在福建、广东和湖北几所院校有所开展,这受当地龙舟和屈原文化的影响。调查得知,33%的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自己的特色体育课程。

表2 独立学院体育选项课开设项目统计表

2.1.4 理论课教学现状

《纲要》明确要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本次调查数据统计,每学期能够按照《纲要》要求开设2次理论课的院校比例只占12%,另外20%的院校开设2次以上理论课。约42%的院校每学期开设1次理论课,另外还有26%的院校没有开设理论课。说明多数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不达标,没有足够重视理论课。

2.1.5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推进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调查中发现,部分院校推行了课外体育学分制度,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表3说明了独立学院较为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会定期举行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各项比赛,通过这些项目的比赛,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增强课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表4说明了独立学院虽然举办了一定数量的体育协会(社团),但其发展水平较低,学生参加体育协会的意识不强。同时也反映了体育协会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组织形式不够灵活多样,缺少魅力等问题。

表3 独立学院定期举行体育竞赛情况调查表

表4 独立学院体育协会运行质量调查表

2.2 独立学院体育场馆器材现状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资资源,是实施体育课教学的基础。其配备情况直接影响到体育课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以及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据调查,独立学院场馆器材分为自建专用和共享母体院校场馆器材两类。在独立学院建院发展的初期阶段,场馆器材的配备处于起步状态,满足不了本院学生的上课锻炼需求,这一阶段大多依附母体院校,共享其体育资源。随着独立学院的后期发展,学院的基建逐渐完善,独立学院相继配备了自建专用的体育场馆器材,虽然相对简单,但基本能应付本院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对一些相对专业、相对大型的体育场馆和器械的利用上,多数独立学院依然摆脱不了对母体院校的依附。在本次调查中,有58%的独立学院都有其自建专用的场馆,28%的院校共享母体高校体育场馆,还有14%的院校两者共存。而在对现有体育场馆器材能否满足体育课教学的调查中,仅有11%的老师选择了能满足,有63%的教师选择了基本满足,有26%的老师认为现有体育场馆器材不能或者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以上调查说明了独立学院场馆器材相对紧张,多数独立学院虽然有自建专用体育场馆,另外再共享部分大学资源,也仅仅是勉强满足学校体育课教学需要。很多独立学院体育场馆和器材不能满足体育课开展和学生课外锻炼需求。独立学院体育资源的紧缺,为体育课教学组织带来困难,没有良好的上课环境,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一些受学生欢迎的选项课没有条件开展,制约了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

2.3 独立学院师资现状

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配备一支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保障。据了解,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由兼任教师、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独立学院建院初期,一般由母体高校兼任教师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随着学院的发展,多数学院成立了自己的体育教研室,聘任了自己的专任体育教师,独立承担体育课教学。但一些院校由于某些原因,也存在专任、兼任和外聘教师并存的现象。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不思进取,甚至消极怠工,不利于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中,3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多数。独立学院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虽然迅速,但自2001年出现至今不过10年,新聘高校应届本科或者研究生是其师资力量的主力军,所以,独立学院师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年轻人精力充沛,敢闯敢拼,但经验不足,有待培养和提高。另外,在今后职称评定、队伍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可能会因为某年龄阶段人员过于集中带来一些结构性问题。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占到40%左右,这部分教师年富力强,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是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中多数属于早年参加独立学院教学工作,年龄自然增长,也有一部分来自母体高校体育教师兼任。50岁以上教师不多,仅有4%,多是返聘教师或者兼任教师,一般承担领导岗位(见表5)。

表5 独立学院师资年龄调查表

从高校的理想职能分工以及教学和科研运行的实际状况来分析,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四级在整个职称层次结构中所占比例应该是呈现1∶2∶3∶4的金字塔式,形成运转正常的“传、帮、带”系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培养接班人。但是从调查来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中,助教占了50%,讲师占到46%,副教授以上职称只有4%。初级职称偏多,高级职称偏少,是独立学院师资职称结构的特点,这样的职称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见表6)。

表6 独立学院师资职称调查表

在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周课时量大,教学班级人数多。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一般在每周12课时左右,而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周工作量,近一半在20课时以上,符合12课时合理工作量的教师仅有不到10%。《纲要》规定,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而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班实际人数,远远超过了30人。这说明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这和体育师资配备不足,师生比过高有关。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每120~150名学生配备1名体育教师,并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调查得知,独立学院体育师生比多数保持在300~500∶1,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过高的师生比,给体育课教学组织带来困难,也限制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发展,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使得体育教师教学负担过重,限制了教师继续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见表7)。

表7 独立学院师资教学工作量调查表

2.4 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现状

新世纪初始,在“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及“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全国高校开始着手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有自主性地进行体育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体育课程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独立学院建院初期,一般都照搬校本部的体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没有考虑自身办学机制和学生身体心理以及个性特征,缺乏自身特点,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和体育素养的提高。数据显示,约39%的独立学院套用母体高校的教学大纲,约79%的独立学院没有自编专用的有自身特色的教材。随着独立学院从发展办学规模逐步过度到发展办学质量,很多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根据调查,66%的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对本学院的体育课程安排不满意,90%的教师认为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需要进行改革。部分独立学院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新型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尝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一种融体育俱乐部活动与体育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近几年,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呼声渐高,一些独立学院已经在试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也有一部分学院正在进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改革,拟实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如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制度灵活、理念先进,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其具体运行模式还不成熟,各高校实行方案也五花八门。另外,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对教学硬件、学生基本技能、学生的空余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对一些实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独立学院的调查中发现,从组织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来看,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优越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改革,应根据学生、师资、体育资源等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兄弟院校实践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切不可盲目跟风。

3 结论

1)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灵活的机制;课程体系不够丰富,内容以传统“三大球”、“两小球”武术、健美操等为主,场地、器材以及安全性因素,限制了一些新颖、实用类项目的开展;部分院校开设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多数院校不够重视体育理论课,造成理论课在教学安排中的比重过低;多数院校开始重视课外体育锻炼,但其组织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

2)独立学院体育资源的紧缺,为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带来困难,限制了部分选项课的开展,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独立学院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师资队伍,但是教师构成较为复杂,师资不稳定;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年龄层次不合理;缺乏高级职称教师,初级职称过多,职称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4)部分独立学院已经或者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发展的趋势,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施方案。

[1]周弘.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26-27.

[2]张超群,王井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当代经济,2009(8):114-115.

[3]朱永亮,张卉.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53-54.

[4]赵宝瑾.独立学院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0(10):96-98.

[5]张潇.甘肃省独立学院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10-113.

[6]郭惠杰,黄健泽,梁森.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9):74-75.

[7]张成贵.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0):258.

[8]杜鹃,梁建桃.山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10-111.

[9]程锡森,朱旖旎.湖北省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2010(2):77.

[10]刘静.江苏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51-53.

[11]孙江.辽宁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资源现状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2):125.

[12]王秀华,李俊敏,赵聪云.云南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10):153-15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and Healthy Curriculum System

LIN Shao-qin,Li Ming
(Dept.P.E.of Chengyi Colleg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s,interview Survey,on-the-spot investigation,statistical method,investigating and analysis sports and healthy curriculum system for more than 50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model is too traditional,lacking flexible mechanisms;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insufficient;the sports resources scarcity has limited the partial option class development;the teachers team are unstable.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have courses or ongo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college;sports and health;curriculum system;the current situation

G 807.0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6-0051-06

2011-11-10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FJL10-085)

林少琴(1963—),女,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 江国平]

猜你喜欢

体育课课程体系体育教师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体育课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