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大震现场救援分析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

2011-12-22王建军

华南地震 2011年4期
关键词:救援队预案灾害

张 祯,王建军,陈 虹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由大震现场救援分析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

张 祯,王建军,陈 虹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一个高效、实用和可操作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需要在灾害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有足够的建设指导和标准规范,而我国地震应急预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震现场救援暴露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讨论了制定地震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并提出9条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建议。

地震;应急预案;救援;标准工作程序

引言

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现场救援检验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基本上属于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条文,可操作性不强[1~3],它们离具体指导各部门、各岗位在地震灾害处置过程中有序、高效地活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地震灾害是综合性的灾害,往往需要短时间内调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救援力量开展有序、高效的联合救援,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共通组织性架构和标准化的处理原则及工作程序,使得从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到应急结束阶段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合理指挥、分配、调用各种救灾资源,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标准工作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简称SOP)起源于企业管理,是企业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人为错误、基于以往工作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所提出的一整套覆盖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专业技术操作程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文件。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已将其用于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中并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工作程序。基本覆盖了应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到灾后恢复,从应急行动、应急装备到应急方法等。由于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起步较晚,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工作程序体系的框架设计,没有针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现场关键环节建立整套的从管理到技术操作层面的标准工作程序。

高效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大地震现场救援着手,通过搜集相关报道、救援案例总结反思、地震灾害评估报告等资料,分析地震应急响应与现场救援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为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供支撑。

1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不足

本文重点关注现场应急救援,对应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的应急响应部分。预案中应急响应任务分为14个子任务,我们依据地震现场救援经验归纳总结和相关研究文献,对这14个子项进行了分析,找出每个子项的关键信息以及预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制定相应标准工作程序或国家 (行业)标准的建议。下面主要讨论制定地震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的需求问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地震应急响应和现场救援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急需制定相关标准工作程序:

(1)应急响应分级条件模糊。预案指出通过死亡人数来判断地震灾害等级,而在地震发生初期,死亡人数难以估计;另外死亡300人以上没有再进行划分,而死亡几百人与上万人所需要启动的响应等级是明显不同的。

(2)信息传送格式与流程不明确。预案没有将救援队、现场指挥部、媒体、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之间很好的联系起来,地震信息往往成为救援行动的瓶颈[5]。

Words in the context play a great role in organizing sentences to context.For example,ice and cold;snow and white.Like hyponym and meronym,collocation can happen in a clause and even in several different clauses,which contributestothewholecontext.

(3)搜索营救与医疗处置缺少规范。预案提出公安、武警、解放军、卫生部门参加抢险救灾,然而地震现场搜索营救与医疗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非专业队员救援效率很低[6]。

(4)建筑物、危险品安全评估缺少指南。地震救援充满各种危险性,建筑物不稳定、有害物质泄漏、火灾、滑坡等,因此救援队员在救援之前要确保环境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救援现场建筑物结构和危险品评估缺乏统一的技术指标和规范[7],这不仅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也影响了搜救的进程。

(5)应急结束无具体标准。如何判断应急结束;当宣布应急结束时,如何组织有序地撤离;各救援队伍、人员、装备的休整,以及规范总结救援报告等都需要制定标准工作程序加以规范。

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2],而可操作性取决于预案的复杂度,目标越明确,任务之间的关系越简单,任务就越容易完成[8]。通过对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分析发现,应急预案共包含20多项基本任务,但预案内容过于简单,责任不明确,任务关系错综复杂,最终导致应急预案复杂度过高[8],操作性不强;而且预案内容原则性语句较多,难以对实际的应急行动起到指导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因此针对这些有待细化、操作性不强的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工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表1 应急响应子项信息表Table 1 Iinformation table of emergency response

2 其他国家、行业的标准工作程序

美国、英国等国家应急救援工作起步较早,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标准工作程序用于国家应急管理,其内容详细并且符合逻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美国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制定了完备的标准工作程序,例如在管理层面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制定的 《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与处置系统 (NIMS》[9],应急救援技术方面的 《陆地搜索技术指南》[10],救援队伍建设方面的 《人员搜索与救援资源标准分类》[11],以及应急救援标识方面的 《灾害搜索过程中建筑物标志标识标准实用规程》[12]等等,还包括后勤、通讯、医疗等方面的技术手册,从应急准备到应急结束全过程都有详细的标准来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持。

英国标准化协会 (BSI)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标准,例如 《国家业务连续性标准》[13]、《灾害与应急管理系统》[14]等,涵盖了包括如何进行快速区域搜救、搜救过程中搜索犬的使用、安全营救的预防措施、对建筑物实施破拆、支撑的技术手册等内容,其中最关键的营救环节分为六个阶段,勘测、公共场所排查、地面搜索营救、空隙和封闭空间营救、废墟破拆营救、废墟拆除重建,并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减少了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国外相对成熟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的研究,我们提炼出我国现阶段地震应急预案急需标准化的几个方面:

(2)常用标志与标识。一套简单有效的地震灾害现场救援标识系统能保障救援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16]。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搜索与救援响应指南 (Guidelines for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提出制定一套世界范围通用的标准,包括普通区域标识、结构评估标识、受害者标识以及其他一些标识,这些标准对我们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遗体处理。地震难免造成人员的伤亡,我国还缺少相关的遗体处理程序,通常采取集体掩埋火化的方法,给尸体的辨认带来麻烦[17]。目前国际范围内有一些比较成熟的遗体处理标准,例如WHO泛美区的灾后尸体处理手册、WHO东南亚区的应急尸体处理手册等[18~20],都提供了遗体处理标准的规范。

3 制定地震救援标准工作程序建议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应急预案已经难以应对大震巨灾,汶川、玉树地震的惨重教训,需我们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程,与国际接轨,制定完善的标准工作程序刻不容缓。针对通过地震现场救援发现的应急预案的不足,并结合国外SOP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以下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建议。

3.1 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基地建设及培训标准

地震灾害有其独特性,是一种综合灾害。为能独立完成救援任务,救援队一般由搜索人员、地震专家、建筑专家、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等组成,更需要配备各种各样的专业救援设备,并且需要对救援队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因此在制定标准工作程序时要涉及以下内容:我国省级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与职责、作战能力需求、服装与装备配备等;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培训基地的培训设施、教官、培训科目、培训教材、基地管理等;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专业救援队管理、搜索、营救、医疗、通讯等不同岗位资格认证标准。

3.2 地震现场常用标志及标识

地震灾区覆盖范围比较大,多支救援队常常同时展开救援活动,为了确保救援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防止重复搜索或个别地区无人搜救,需要事先制定一种通用的标志标识,以便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中快速掌握救援信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传达的信息应包括救援队基础信息、救援任务区概况、建筑物破坏信息、搜索评估信息、压埋人员信息、次生灾害信息、搜索行动信息、营救行动信息、医疗救护信息、安全警示信息等救援行动信息[16]。

3.3 救援队地震响应标准工作程序

地震救援就是在同时间赛跑,救援队早一秒到达灾区,受灾群众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受灾现场,救援队在地震发生后的启动与响应尤为关键。因此制定地震响应标准工作程序,应明确地震发生后救援队的动员与启动流程,减少复杂繁琐的临时指挥,安照预定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出发,赶往灾区,为应急救援争取时间。

3.4 倒塌建筑物搜索与营救标准工作程序

地震救援不同于普通救援,地震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救援人员面对的是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倒塌建筑,许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以后不知该从何下手实施救援。因此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地震废墟下开展安全搜索和营救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如何使用现代化仪器、搜救犬进行搜索,如何破拆、顶撑实施营救等,这些都是实施科学救援和安全救援必不可少的。

3.5 救援现场安全评估及危险品侦检标准作业程序

地震在导致建筑物倒塌的同时,可能引起家用煤气泄漏、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部分建筑物不完全倒塌,在救援实施破拆时有可能引发再次倒塌。因此在实施搜救之前,需要对救援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及危险品侦检,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品、漏电、核辐射、房屋结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因素,确保救援人员自身以及救援过程的安全。

3.6 地震灾害救援现场信息传送及发布标准工作程序

快速全面的采集和传送救援现场信息,对于把握救援全局、正确指挥决策、合理分配资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救援力量汇聚灾区,这些救援力量组成复杂,很难有效的指挥协调,许多救援队掌握不到灾情信息,不能到达最需要的地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制定一套救援现场信息传送与发布的标准流程,规范信息传送的内容、格式、流程,能够有效的解决救援队员之间、救援队之间、救援队与指挥部之间、救援队与政府之间等信息传送的问题,从而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灾情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救援策略。

3.7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紧急医疗处置工作指南

紧急医疗是地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埋压人员在被救出以后能否真正幸存,也取决于紧急医疗是否及时得当。地震发生后,灾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员,相比之下医疗力量非常有限。幸存者在被救出后应该如何进行初步医疗护理,救援现场如何在短时间内对轻重伤员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伤员又该按照何种流程进行治疗。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制定紧急医疗标准工作程序,来指导我们开展科学的紧急医疗,避免因分类不清导致重伤员耽误治疗、未能提供及时医疗导致幸存者在运送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

3.8 地震灾害现场遇难者遗体处理标准作业程序

地震难免造成死亡,在对搜救幸存者的同时,该如何处理遇难者的遗体,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处理遗体时应该采用人性化的手段以表示对遇难者的尊重。遇难者身份辨认十分重要,应该保留好相关信息以便日后确认。同时遗体的封装、运输、火化、掩埋等工作都需要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目前国外 《灾后尸体处置流程与措施》标准比较成熟,并被多个地区采纳,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并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的遇难者遗体处理标准工作程序,使得遗体处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

3.9 救援行动结束与撤离标准工作程序

地震是重大的灾难,在悲痛之余,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这样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才能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现场救援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救援行动的结束,救援队在救援结束以后要及时做好救援结束总结报告,由于救援人员在地震现场目睹惨痛的伤亡,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装备器械的清点整理、安全有序撤离灾区、回驻地后的恢复休整等工作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加以规范。

4 结语

在地震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地震救援时,如果缺少具体的行动标准,将导致救援行动缺乏有效的组织,没有目的性,大大降低了救援效率。标准工作程序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各级责任关系,弥补应急管理体系的缺陷;可以将应急预案细化,改善阻碍救援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提高地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一个高效、实用和可操作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需要在灾害的准备、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有足够的建设指导和标准规范。由于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起步较晚,应急救援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能力参差不齐,救援现场指挥协调机制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为了使地震现场的应急救援有序高效的展开,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多层次的高效、实用和可操作的地震应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有做好应对准备,当灾难来临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灾难过后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并广泛吸纳国际社会在应急救援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结合中国自然灾害特点,制定和推广地震灾害救援现场关键环节标准工作程序,弥补应急预案所存在的缺陷,建立统一指挥协调的、跨行业的、多种力量联合的、技术手段先进的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1] 高莹莹,张开宁.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15-16.

[2] 张红.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其完善 [EB/OL].

[3] 胡作英,陈绍良,程浩,等.青海玉树4·14地震紧急救援中的问题及思考 [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 (7): 665-667.

[4]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S/OL],2006.

[5] 莫善军,冯启民,贾靖.地震现场灾情信息反馈途径和集成软件 [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4):126-132.

[6] 宋建奇,樊毫军,侯世科,等.地震现场急救能力探讨:汶川大地震有关文献分析总结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4):312-315.

[7] 王东明,闻明,步兵,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中的安全评估策略及步骤 [J].国际地震动态,2010(7): 23-31.

[8] 张盼娟,陈晋,刘吉夫.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 (Ⅲ):可操作性评价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10): 16-25.

[9] U.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Z].2003.

[10]ASTM F1633-2008, Standard guide for techniques in land search[Z].2008.

[11]ASTM F1993-2005,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search and rescue resources[Z].2005.

[12]ASTM F1584-2003,Standard practice for marking buildings during disaster search operations[Z].2003.

[13]BBS 25999-2006,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Z].2006.

[14]BIP 2034-2008,Disaster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Z].2008.

[15]徐德诗.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伊朗地震紧急救援工作 [J].国际地震动态,2004(2):24-27.

[16]彭晋川,陈维锋,郭红梅,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J].灾害学,2010,25(1):18-22.

[17]康德英,洪旗,李幼平,等.地震后遇难者的尸体处置与传染病预防的系统评价 [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8 (8): 575-580.

[18]PAHO/WHO/ICRC.Management of dead bodies after disasters:a field manual for first responders.[S].Washington D.C.,2006.

[19]PAHO/WHO.Management of dead bodies in disaster situations[S].Washington,D.C.,2004.

[20]WHO.Environmental health in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mortuary service and handling of the dead[S],2002:198-201.

Necessity of Making a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by Analyzing Huge Earthquake Rescue

ZHANG Zhen, WANG Jianjun, CHEN Hong
(The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5, China)

A highly efficient,practical and operabl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management system must contain enough instructions and standards to deal with disasters during the preventing stage,the preparing stage,the searching and rescuing stage and the recovering stage.However,these are exactly what our national earthquake emergency plan lacks of.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huge earthquake rescue and learning from developed country,we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earthquake rescue and gave advices to propose nin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Earthquake; Emergency plan; Rescu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P315.94

A

1001-8662(2011)04-0108-08

2011-05-31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201008008)

张 祯,男,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E-mail:zh1yf2@163.com.

猜你喜欢

救援队预案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