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财务角度论地方高校节约型发展战略

2011-12-08左元丽

会计之友 2011年33期
关键词:节约型节约指标

左元丽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呈“马太效应”,越来越向名牌重点高校集中,尤其随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而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生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校因为扩招而大举负债,而生源下降、经费短缺致使不少地方高校陷入财务危机,文章通过创建节约型高校以及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来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量缓解债务危机,摆脱财务困境以求得生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地方高校; 节约; 战略

一、地方高校生存现状以及面临危机

我国有1 000多所高校,其中地方高校占大多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中,地方高校往往要面对着比名牌重点大学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一书,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高达1 500亿~2 000亿元。而到了2007年全国各高校共欠债务2 400亿元,主要是高校扩招后基建造成的。地方院校占高校资源20%,培养学生却占总数的8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呈“马太效应”,即越来越向总体实力强的名牌重点高校集中,强者越强。相比之下,地方高校总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求生存、求发展,制定合适对路的竞争发展策略成为任何一所地方高校都必须考虑的急迫问题。

另外,伴随着多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去国外大学就读人数的迅速增加,目前高考生源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的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2011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2011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生源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人数1 050万后,2009年到2010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近几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高校招生数仅为382.2万,到2005年就达到了504.5万,尽管近五年增速放缓,但绝对数仍显著增加,至2009年招生人数已增至639.5万。而这种趋势几年内势必还将持续。显然,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出现生源荒。在这种整体情况下,未来残酷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将使部分高校势必因生源枯竭而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直接危及高校存亡。到那时,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因为近几年扩招的基建项目贷款,随着生源的下降,可能就会无力偿还,部分高校有可能面临破产。

地方高校相较“985”“211”那些名牌重点高校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窄;2.办学层次较低,很多地方高校没有博士点甚至没有硕士点;3.办学效益较低,出不了标志性的成果,毕业学生就业率低以及就业层次不高;4.知名度低,发展机会少,吸引不了高层次的人才,争取不到横向经费,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等。

面对如上所述严峻局面,创建节约型高校、制定和实施节约型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创建节约型高校的内涵与思路

(一)创建节约型高校的内涵

“节约型高校”是“节约型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节约型社会的实践单元,高校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具有多重功能和价值,高校不仅是节约型技术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节约型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社会节约型人才的培养者和支持者。创建节约型高校,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高校的规模随着近几年的扩招,平均每个高校学生总人数早已达到上万了,已然成为资源能源的消费大户。在物资资源层面上,高校的节约意味着校园土地、建筑、电、水等物质资源的节省,包括现有条件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技术改造创新的积极节约。节约作为一种理念融入高校,当然不仅仅表现在物质资源上的“节省”,更意味着理念培育和战略调整以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效率的提升,绝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各个领域的能省则省,比如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科研投入的减少。科学的节约是配合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在这基础上确立资源的合理导向和利用效率;是“钱用在刀刃上,绝不乱花”。

(二)创建节约型高校的思路

1.搭建发展机会相对公平的平台

高校是人才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才资源浪费现象最严重的地方。目前,很多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存在着很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学术霸权屡见不鲜,派系林立,不公平的现象随处可见,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内耗,以上的种种不和谐现象,既是造成浪费的现实原因,也是创建节约型高校的极大障碍。地方高校如何改革传统用人体制中不合理之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搭建一个发展机会相对公平的民主平台,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实现人才利用效率最大化,是高校战略决策层目前亟须考虑的课题。

2.建立节约评价机制、强化监督职能

建立节约评价机制可以从导向、资源配置方面考虑。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确立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效能最佳的衡量标准和体系,改革现行导致浪费存在的运行体制。对物质资源的管理,必须贯彻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建立节约评价机制,健全决策和监督体制,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反映的问题要严肃对待、及时回应。经过调查核实后,要将实际处理结果根据需要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发布通告,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建立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和挽回损失。高校基建相对其他项目而言,所涉资金量最大,对高校整体发展而言也意义非凡,必须深入贯彻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目光短浅,盲目上马新项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对财务上认定为学校固定资产的要明确使用权及所有权,合理分配资源,处理好个人资产和学校资产的关系,要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清查和清理以防止学校资产的流失或被滥用,或者因闲置而造成浪费。在节约型校园的目标下,高校各院系、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活性的系统,最大可能地让节约者获利,让浪费者受罚,从而为使节约成为一种制度规范获得更多的支持。总之,建设节约型高校既要有精神层次的积极引导,又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最大程度激发人的节约意识和节约实践,全面推动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和实施节约型财务管理战略

(一)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当前影响地方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存在过量贷款、浪费现象严重。针对第一个问题,地方高校缓解财务危机所能谋求的外部解决途径主要如下: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承担高校的债务,一次性地向银行偿还债务;二是政府逐步增加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性拨款来改善高校的经济状况,间接地帮助高校偿还债务;三是国家不会简单地全部买单,而是纳入正常的投资,通过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来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阎凤桥,2010)。内部解决途径主要是地方高校通过进一步的市场行为,提高学费和其他收费标准来解决欠债问题,但国家不允许地方高校将庞大的债务转嫁到学生身上(田淑兰,2009)。以下将从财务角度进行详细论述,地方高校要想提升办学实力、增强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尤其要注重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战略目标,然后依据目标确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对各院、系、部门定岗、定编、定员,并在全校范围内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使校内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将追求个人利益与实现高校整体战略目标协调一致,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和寻求降低高校成本的途径,力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二)深化财务预警研究

在实务中注重可持续的资金运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之中,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确定预警界限,为财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从制度上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预算的完善。预警指标体系要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建立定量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量化,更便于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执行的可操作性。

定量指标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划分,即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有选择地选取适合地方高校财务实际的指标。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列举几个具有典型性地指标: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两个: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这两个指标比率越高,债权人的安全程度就越高,高校的经营危机也越小。笔者曾到高校去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尝试着通过对长短期资金进行调配,尽可能减少负债中长期负债的比率,此举虽略显冒进,但确实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衡量营运能力指标的具体公式:招生收费现金比率=本期招生实际收费额/本期招生应收费额,这一指标应以1为好,如果小于1,表明招生计划未完成或学生欠费多。现在不少高校,针对学费收取情况对每个院系给予一定的学费催缴奖励,通过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学生欠费。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的具体公式: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结余/资产平均总额;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教学科研结余/平均收益性资产,这两个指标反映高校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任何业绩低下、结余水平较低的高校,财务上必然缺乏安全保障(刘小娴,2010)。衡量发展能力的指标具体公式:招生数增长率=本期新生人数/上期新生人数(或者学费增长率=本期学生收费收入/上期学生收费收入);科研成果增长率=本期科研款拨入额/上期科研款拨入额;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如果如上述指标能持续增长就预示着学校有着良好的发展能力。所有者权益的不断增加也显示了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刘小娴,2010)。

当然高校毕竟是非盈利性的组织,其使命和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应更注重其社会效益,我们倡导有自救能力的地方高校制定和实施节约型发展战略是为了让他们更快地从财务危机中走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真的有地方高校实在陷入债务黑洞,面临破产,这实际上也完成了教育产业的优胜劣汰,本人更赞成有些人的观点:“宁愿看到大学破产,也不想看到永不破产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骅.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建设资源节约型高校的必要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 胡乐乐.被竞争淘汰:三流高校的宿命[N].中国青年报,2011-05-11.

[3] 丁刚,程娟.节约型社会的涵义及其构建的理论基础[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4] 张保伟.节约型高校建设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2).

[5] 朱荣,张向达.高校财务危机的根源分析与预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节约型节约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节约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节约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